清雍正后,把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地位上升,与府基本平级。散州地位下降,不再辖县。

雍正至清末,山东省基本维持了十府、二直隶州和九散州的格局。

山东古代有几个州府(清代山东九散州)(1)

清代雍正后山东地图

九个散州分别是:莒州、德州、濮州、滨州、胶州、平度州、宁海州、东平州、高唐州。其中胶州于清末1905年升为直隶州。

民国时期撤销州府,所有的散州都改成了县。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县发展轨迹各异,有二个州成为地级市,二个成为县级市,一个成为地级市辖区,三个仍然为普通县城。还有一个濮州降为镇,划到了河南省。

德州:属济南府,原辖平原、德平、陵县三县。雍正后降为散州不再辖县。民国后改为德县。1950年设德州专区,1956年撤销,1961年恢复。1994年德州地区改地级德州市。

滨州:原属济南府,辖利津、沾化、蒲台三县。雍正后改属武定府,降为散州不辖县。民国改滨县。1952年惠民专区行署机关从惠民县迁滨县北镇,1958年惠民专区撤销并入淄博专区,1961年恢复惠民专区,仍驻北镇。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滨州地区,2000年,滨州地区改滨州地级市。

山东古代有几个州府(清代山东九散州)(2)

民国山东地图

胶州:原属莱州府,辖即墨、高密二县,雍正后降为散州不辖县,1905年升为直隶州,辖即墨、高密二县。民国改胶县。1950年,设胶州专区。1956年撤胶州专区,胶县属昌潍专区。1958年11月,划归青岛市,1961年5月重归昌潍专区,1979年1月再划青岛市辖。1987年2月12日撤县设县级胶州市,

平度州:原属莱州府,辖潍县、昌邑二县。雍正后降为散州。民国改平度县。新中国成立后,平度县先后隶属昌潍专区、潍坊地区、潍坊市。1983年划归青岛市管辖。1989年平度撤县设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

宁海州:属登州府,辖文登县。雍正后改散州。民国二年改宁海县,1914年因与浙江宁海县重名改为牟平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市,1994年撤县设烟台市牟平区。

莒州:原属青州府,辖日照、沂水二县,雍正八年蒙阴县划归莒州。雍正十二年,莒州降为散州不辖县,改属沂州府。民国时期改莒县,新中国成立后属沂水专区、临沂专区,1992年莒县划归新成立的地级日照市。

东平州:原属兖州府,辖平阴、汶上、寿张、东阿、阳谷五县,雍正后降为散州,改属泰安府。民国改东平县,先后属泰西专区、泰安专区,1959县撤销东平县,大部并入平阴县,属聊城专区,后属济南市。1961年恢复东平县,先后属泰安专区、泰安地区,1985年属泰安市。

高唐州:高唐州领恩县、夏津、武城三县,属东昌府。清雍正八年高唐州升为山东省直隶州,领平原、禹城、临邑、陵县四县。雍正十二年又降为散州,不再领县,回归东昌府。民国改高唐县。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98年属聊城市。

山东古代有几个州府(清代山东九散州)(3)

濮州:属东昌府,辖范县、观城、朝城三县。雍正后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民国改濮县,1932年以黄河为界一分为二,黄河东部分置鄄城县,黄河西为濮县。1936年濮县鄄城合并为濮县,1939年再次分治。1949年濮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县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56年濮县撤销,并入聊城专区范县,成为范县濮城镇。1964年随范县划归河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