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1)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做“前榕后竹”,就是说榕树多种植于村前屋前,竹子多种植于村后屋后。在潮汕农村地区,村前总要种上一两棵大榕树,村旁村后,总有成排成片的竹子。潮人对这两种植物非常喜爱,无论在村头巷陌、屋旁路畔、庙宇池塘边,还是在家庭阳台,都可以见到榕、竹的影子。

潮人种植榕竹的历史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2)

据文献记载,早在唐宋以前,潮州就已有种植榕竹的习俗。《潮汕民俗大观》载:饶平农村元宵节有插榕树叶于门楣上的习俗。相传此俗起源于唐朝黄巢起义时,村民被告知取榕树叶插于门楣而可保平安,自此相沿成习至今。

在澄海莲花山温泉度假村门前的草地上,有五棵古老的榕树,树体粗壮,虬盘节错,树冠如伞般遮天蔽日,相传,南宋淳祐年间,潘、刘、彭三姓在此创建碧砂乡,并按金木水火土的立位种植五丛榕,五丛榕树成了此地的风水树。

关于莲上的竹林村,《汕头市地名志》有这样一段记载:该村创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建村时因村旁绿竹成林,故名。

今潮汕带“榕”和“竹”的地名很多,如揭阳市的榕城,潮州市的竹园、绿竹、竹围等。这些地名起名原因,都因该地榕树和竹子多的缘故。

“前榕后竹”的原因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3)

潮汕平原在村前或庙宇前的一边,或住宅院落在前面一边,大都种有榕树。大榕树在夏天给人们带来乘凉遮荫的实惠,尤其是池塘边的大榕树,还可使禽畜有一处阴凉活动地方。另外,潮语叫榕树为“成”,“前榕”也即是有所成就。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4)

竹子一般都种在村后村左村右的空地上,而不种在前面。种在后面可挡住北风以防寒。夏天的竹子下面有小蚊子也不易进入院中,因为南风把它吹挡。而竹与“足”谐音,即富足的意思,也即是后能富足,这正反映了人们的祝愿。

陈觅先生在《种植榕竹的习俗》一文中认为可以从谐意去考究:潮语叫榕树为“成”,“前榕”也即是前有所成就,竹与“足”谐音,“后竹”也即是后能富足,反映了人们的祝愿。我认为对于“后竹”的解释,还是应该从潮语竹与“德”谐音这个角度来考究,这样前后两句都是潮语谐音,读起来也比较顺畅。而且上面也说到,惠来插竹枝于门上,含有德者居住之意。这样,“后竹”也即是后能积德之意。因此,“前榕(成)后竹(德)”就反映了前有所成就,能成功立业,后就要多积德,多做善事的人生哲理的文化内涵。闻名东南亚的华侨实业家陈慈黉,富了之后不忘家乡养育之恩,遂于1907年在家乡兴建了一所潮汕早期的侨办学校,并命名为成德学校。陈慈黉此举,可以说是“前榕(成)后竹(德)”文化内涵的最好例子。

潮汕人喜爱榕竹的原因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5)

潮汕人喜欢种植榕树和竹子,一方面是由于榕树和竹子本身具有的使用功能,例如榕树可防风固沙,可遮日挡雨,可乘凉休憩;而竹子则跟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有密切关系,竹子可制作竹笠、可搭竹棚、竹排,且竹笋又可食用。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6)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如榕树有博大的胸怀,它甘愿顶住烈日暴雨的袭击,而留下一片空间供人们乘凉、避风雨。从这个角度来说,榕就是“容”的意思,既能容己且能容人。榕树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天气如何恶劣,终年四季长青,枝繁叶茂,永不枯萎。因此,潮人把榕树称为“承”或“诚”,就是期望能继承榕树的高贵品质,又称它为“成”,以祈能有所成就。至于竹子,它则有虚心、有节、根固、挺拔、耐寒、随处而安等特点,这与人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有相通之处。由于榕竹有上述的高贵品质,所以它们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吉庆祥瑞。

潮汕民俗与榕竹的关系

在潮汕有些农村地区,在产妇分娩前后,人们就在门框挂上神符、竹叶、榕叶、仙草等,祈求产妇顺利产下小生命、新生婴儿健康成长。在潮州枫溪一带农村地区,婴儿诞生后,家人会用石榴花、仙草、榕叶、龙眼叶等各一对为孩子洗澡,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7)

孩子到了15岁,就要为之举行成人礼,潮汕人称为“出花园”。澄海、潮安、饶平等地习俗,要用石榴花、榕叶等12种花草给“出花园”者沐浴,洗完后还要把水倒进花盆或花圃,不能随意倒进厕所,这样身体才能洁净。

潮汕地区为什么要插竹和榕枝(潮汕人所说的前榕后竹)(8)

结婚时候,饶平一带男方下聘礼,女方要送男方家一对榕树枝、一只竹椅,表示祝愿夫妻同心同德。有些地方,在安床的时候会用榕叶、竹叶等五种好花草放在床上以祈吉祥。有一些家庭主妇,在家里办喜事时,总会在头上插上扎着红线的榕枝。

潮人甚至对它们达到了信仰崇拜的程度。在一些古老的节日里,潮人有用榕枝竹叶装饰门面之俗。

《潮州府志•风俗志》载冬节,“山区有插榕枝、竹叶于门上的习俗。”《揭阳县志•风俗卷》载元宵节,县城“老者采榕枝、竹叶以归,以祈健康长寿”,农村则“折榕枝”,竹叶遍插门顶、猪栏、牛棚“,以祈人口平安、禽畜兴旺。饶平农村元宵节插榕于门上谓”插榕(成)健过龙。“惠来县在许多节日里,也有把”三圣草“ (毛钧草、榕叶、竹枝)插于门上之俗,寓意为”魔被钩走、德者居住、方能万年安生(榕在当地称为万年青)。“潮汕不少地方的妇女还特意把两片榕叶插在头上,孩子们则把一片榕叶夹在耳朵边,所有这些都表示了人们向往吉祥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