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注定不是凡品,小小年纪,就名声在外。

或许你会说那些都是坏名声,但是这似乎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造成的。也都怪他的那个父亲,有什么好气的,非要去跟一个刚满周岁孩子计较,还因此一直嫌弃这个儿子。对贾宝玉总是狠狠地骂,狠狠地打,外人也就肆无忌惮地说贾宝玉的不是了。

但贾宝玉何曾是无能之辈呢?在元春的教导下,他三四岁就识得数千字,也读过几本书,真的是神童了。他唯一的“缺憾”,乃多情尔,于是人们就把他的这个缺憾无穷放大,最终以讹传讹,害得宝玉“早节不保”。

宝玉也是倔性子, 举世非之,他不加沮,依然我行我素。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一个人懂得他,并不是没有一个人会说他几句好话。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就是其中的这么一位。林黛玉这么转述她母亲的话说:“(你这表哥)虽极憨顽,在姐妹情中却是极好的。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意思重在后者,也就是说憨顽算不了什么,他还只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他可是一个有情人,善良之人,这才是最重要的。大家教育孩子做人,不是都应当教育他们做到这一点吗?

这不,贾宝玉早早的就在林黛玉的心目中留下了好印象。林黛玉本来就是来到人间偿还恩情的,其天分中又怎会不看重“情”这个字呢?

只是因为贾政和王夫人的警告,听说宝玉要进屋子了,林黛玉才想着回避一下,不想见那孽根祸胎惫赖人物。可见先入为主的评判确实容易影响误导人。贾宝玉被他的爸爸妈妈害惨了。

幸好世事的真相并不是活在别人的口中,而是总会本真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贾宝玉第一次出场,就让黛玉大吃一惊,黛玉叹他何曾眼熟到如此程度。

抛却神话因素,此也是作者暗示一位男人令某位女子心生好感,倍感亲切,而动心了。更何况曹雪芹写的也确实是人间事,这世界哪里真有神仙转世的鬼话。

外貌出众,慈眉善目,这还是其次了,作者不是说他“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是草莽”吗?但是宝玉腹内真的是草莽吗?

以上说他三四岁就会读书识字早已证明他不是草莽,那么他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接下来的文字,就是作者写给明眼人看的了,原来宝玉是情商至高、嘴巴乖到人疼的好孩子。

事情发生在宝玉第二次打量了林黛玉之后,这一次他是认真打量。只见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此话一出,是不是又会令林黛玉对他倍生好感呢?

说出此话,虽然有些唐突,却也令人心生感动,因为下面的话,也佐证了宝玉的真纯,宝玉说:“虽未曾见过她, 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识,如今只作远别重逢,亦为不可。

此话说明宝玉并非有意挑逗人家女孩子,而是在表明自己初见林黛玉,对于林黛玉的喜欢。因为看着面善,这就是表明他对黛玉有好感,很喜欢黛玉嘛。贾母听说此话更是交口称赞,说:“更好,更好。”相比于宝玉,我们大多也算是笨嘴拙舌了。

再看那宝玉,摔玉之后,着实惊吓了林黛玉,其后面的言辞,读完,真觉得是对于林黛玉的补偿了。

他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个好东西。

这恐怕是宝玉第一次砸玉吧,以前他只觉得没趣。如今,除了觉得那不是个好东西之外,也觉得,就算那是好定西,自己不配单独拥有那玉石。林黛玉神仙似的的人物都没有,他宝玉一向热爱女性,他又怎么敢独有呢?说法看似矛盾,其实很合理。

这无形中又抬高了林黛玉的地位, 说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就是最高的赞美了。不为别人砸玉,为黛玉砸玉,黛玉自是比别人更出众了。贾府姐妹难以媲美,不言自明。

林黛玉虽然受惊被吓哭了,但是贾宝玉在她心中却依然有好感。男孩追女孩,还真的要向贾宝玉学学。如此口才,想得到,也说得出,他宝玉也就必定不是凡品了。

第三回最后的文字,也写出了宝玉在长辈面前是如何的乖巧,贾母让宝玉同她住在套件的暖阁里睡,贾宝玉怎么说的呢?

只见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

嘴巴是那个甜,比王熙凤还贴心三分,怎怪老祖宗疼她。林黛玉看着他如此懂事,贾母那么喜爱他,一切和和美美,一定会更加确信她母亲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贾宝玉实乃一个纯善的至情之人。

贾宝玉住在黛玉的碧纱橱外面,也算是他对初来乍到的黛玉的一种守护了。林黛玉又怎不会因此而感动呢?

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评价:贾宝玉一生的为人(1)

珍爱

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