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国内第一家做全触屏手机的厂商,魅族在前几年被所谓的“性价比”所拖累。直到2015年魅族决定跳出这个怪圈,推出重拾高端的真正的好产品 Pro5,不再拘泥于2000元的价格,而是从性能、质量、价格间找到平衡,比所谓的“性价比”更具质量优势,又比传统的高端机器更具价格优势,整机都有不错的表现。Pro6 作为 Pro 系列最新产品,是超越还是坚守,又或者是有其他的表现,我会把真实的魅族Pro6展现给大家。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

设计

魅族 Pro6 使用黑色塑料材质包装盒,这与魅族其他产品以及市面上大部分手机包装都不一样,正面除大大的银色 RRO 6 logo 再没有其他东西,黑色简洁的包装设计显示出产品的大方与稳重。自从进入手机行业,魅族就一直很注重产品设计,从M8开始到现在,魅族手机在同时期国产手机中都更具设计感,但是因为所谓“性价比”的困局,带来产品设计时的各种取舍问题,很难在那样的条件下设计出理想的手机,这也是Pro系列诞生的原因之一。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

魅族Pro6的配件不算多,除手机之外就剩下充电线以及数据线,另外还有一个取卡针,我手中的Pro6相比其他手机要少一个耳机,正好之前入手的魅族EP51蓝牙耳机可以排上用场。另外魅族Pro6支持mCharge 3.0快速充电技术,相比我手中的iPhone充电器,魅族Rro6的充电器要大上不少,而且数据线的直径也要大上很多,在大电流充电的时候应该会更安全。

PS:图中数据线的收纳装置在日常使用中并没有用,这算是一个小遗憾,如果能设计一个数据线收纳盒就更好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

PPS:Flyme云朵图案的卡针,握持面积更大用起来更顺手,精美的图案也显得更具设计感。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

魅族Pro6的设计继承了上一代(Pro5)的优点,但也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在Pro6上加入了更多大胆且实用的设计,记得在Pro5发布时魅族说过:“我们用多年的洞察审视用户需求,能发现不完美;我们用行动逼近极致,却承认不完美;我们用诚实 去打动消费者,所以敢直言不完美。 这是我们经历这 12 年的改变和坚持,重新发现自我,打磨出的全新高端产品。 魅族选择的变与不变,凝聚于此”。

改变并不是推倒从来,进步也不是一撮而就,承认原来的不完美,努力去完美,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6)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7)

底部的Home按键从M8时期就以及出现,在M9、MX时期因为安卓系统的限制,左右多出两个虚拟按键,但中间的Home键一直都很突出。就算这样也还是与魅族的理念存在冲突,所以就有了后来的mTouch技术,将传统的安卓三大金刚按键变成一个单独的Home按键,现在又加上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功能就变得更强大。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8)

前置摄像头与光线感应器已经是手机的标配,但是对于白色面板的手机来说,这两个实用的零件很容易就会破坏手机正面的整洁性。在这方面Pro6并没有犯错误,而是使用美观的“大白脸”设计,虽然并没有去隐藏什么,但不会让用户感觉凌乱。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9)

iPhone 6、6s迫于手机信号的压力,都使用注塑工艺来分隔天线,这就留下了国人俗称的“白带”,但是三段式后盖的确可以解决金属后盖带来的信号问题,魅族Pro6也并没有完全抛弃,而是使用更优雅的设计方法,在外形美观与信号间取得一种平衡。天线条的曲线更贴近边缘曲线,可以很好的融入金属后盖中,没有传统三段式设计的割裂感。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0)

电源与音量键都集中在右侧上半部分,按键周围的中框使用下凹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按键不需要太突出也能有较长的键程,按压的感觉会比较真实。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1)

Pro6使用双曲设计,与iPhone6、6s的设计类似,拥有不错的握持手感,屏幕边缘也没有割手的感觉,整个手机抓在手上很舒适,就算抓紧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感觉,这正是我喜欢的,在MX4以及魅蓝时代的割手感再也没有了,而且这样的设计在近期的魅蓝note、魅蓝metal、魅蓝3等手机上也得到应用。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2)

光滑的机身顶部唯独有一个小孔,这就是 Pro 6 降噪MIC,通话MIC仍然是在机身的底部,双MIC设计更有利于在嘈杂的环境中增加通话质量以及降噪。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3)

Type-C 接口对于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接口不分正反了,想怎么插就怎么插,不用在插数据线的时候还要仔细看一下正反,不过Type-C 的接口比较厚,对降低机身厚度不利。图中由左向右分别是扬声器、Type-C、通话MIC、3.5MM耳机孔。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4)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5)

我之前使用过的手机中,屏幕最大的是MOTO X 1,屏幕尺寸是5.2英寸,以我的手大小来说,这个尺寸刚好能舒服的握住,再大就不能舒服的握着了,在大屏云集的手机市场中,5.2英寸屏幕的 Pro 6 也已经算不上大屏手机,但是这样的尺寸刚好可以舒服的单手拿着,小屏屏幕手机还是我的最爱。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6)

不知道是为了防止闪光灯磨花,还是特意的设计,环形闪光灯比金属后盖要略微低一点,这个位置刚好是单手拿手机时食指所放的位置,在光滑的后盖上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下凹部分的金属边缘也有倒角边工艺,使用中不会有割手的感觉。

而为了保护摄像头,在摄像头周围有金属圈作为保护,不过金属圈与后盖之间的过度比较平滑,碰到了不会有割手的感觉,没有了iPhone 6s那种突兀的过度感。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7)

特色

我从2007年开始使用iPhone,中间用了一年多的Lumia920与Moto X 1,但是当你习惯了一种方式后就很难去接受另外一种,这也是的我后来又回到iPhone怀抱。当然这并不是iOS与安卓的优劣,只是个人的习惯并不容易改变。不过经过不到两周的使用后,魅族Pro6成为一款我真正想使用安卓手机。

Flyme系统从推出至今已经有不少时间了,软件的特色功能很容易就可以被别人学习,Pro 6 的特点更多是软硬件结合而来,使用过并且熟悉的人一定有很多,我也就不打算做流水式的介绍了,而是以一个初次使用者的角度,展示 Pro 6 软硬件优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mBack与mTouch

用过安卓手机的人都是知道安卓的三大金刚键(安卓1.0时期的按键还要多),其他安卓手机厂商不管使用哪种设计,虚拟按键、屏幕按键以及虚拟隐藏式按键,这三个按键是不会少的。这让手机的底部设计变得很复杂,手机进入大屏时代后,单手也很难操作这三个按键,魅族的mBack技术正好简化了设计,增加了单手操作额便捷性。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8)

mBack并不只是一种软件技术,而是软硬件相互结合带来的,将触控技术结合到Home按键中,通过轻触Home按键实现返回操作。现在又加入mTouch指纹识别功能,使用之前我还担心系统要如何区分返回跟指纹识别的,使用后才发现,系统会在必须使用指纹的功能中优先识别指纹,返回操作通过屏幕来实现。

PS:当然屏幕顶部还是会有返回按钮,如果在双手握手机的时候,顶部返回按钮还是有用的。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19)

比如在使用支付宝时,支付或者指纹验证的时候,系统并不会向APP发送返回指令,而是会识别指纹,这也是考虑比较周到的地方。因为缺少谷歌的官方支持,要实现安全的指纹支付,只有通过手机与支付APP相互合作来达成,支付宝官方推出支持mPay的安全支付校验功能,虽然没有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0)

要想更安全的使用手机与mPay,先要去设置APP中的“指纹和安全”功能中添加指纹,添加指纹前会需要设置解锁密码,要想录入成功一共需要15次成功的指纹采样,更多的采样次数既能保证安全又可以更快速的识别指纹,官方宣称可以达到0.2秒的识别速度,跟我手上的iPhone 6s对比,时间几乎相同,成功率也比价高。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1)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2)

3DPress

谷歌官方在指纹识别与压感屏幕方面的只是好像总是慢一步,苹果去年在iPhone 6s上加入3DTouch功能后,由于安卓官方并不支持,所以大部分厂商并没有加入这个功能,华为、中兴虽然推出过压感屏手机,但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慢慢也就被用户淡忘了。

魅族Pro6的3D Press功能要比我上面提到到两家要好用,从技术层面将,我无法确定是否与苹果类似,但从操作方式以及UI设计来看,魅族3DPress是借鉴苹果3DTouch。两大手机系统发展至今总是相互借鉴的,魅族的某些设计也是与苹果相似的,这也让我很容易就能接受Pro6。

PS: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抄袭,不过这总比那些抄袭之后又怕别人发现,总要改点东西,最后变成四不像要好很多,让我想起小学时候抄作业的时候。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3)

官方内置APP对3DPress的支持笔记充分,大部分APP都支持这样的快捷菜单,支持的功能也比较齐全,就算在文件夹中的APP也同样能支持,在这方面魅族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4)

与官方APP相比,第三方APP的支持就不够好了,一屏幕的APP也就找到4~5个能支持的,而且纳闷的是微信支持3DPress,QQ却不支持,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安装的版本不对,有点不能理解。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5)

APP内对3DPress的支持就不够好了,官方APP能找到支持的也并不多,网页中的图片不支持按压预览功能。而第三方APP还没有发现能收支持3DPress的,从Flyme对3DPress支持度可以看出魅族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是很多的,只是魅族对第三方的影响力还不急苹果,只有脚踏实地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后才能有很好的支持。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6)

虽然3DPress与3DTouch在功能及操作上比较相似,但3DPress比3DTouch也有自己独特的人性化功能,那就是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按压力度,而我平时操作力度都比较轻,几次测试下来发现“较弱”力度比较适合我。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7)

PS:3DPress的功能与操作都做的不错,使用方便学习成本也不高,不过这毕竟不是安卓原生功能,而谷歌也没有近期支持的打算,所以3DPress在第三方软件中支持并不理想,比如按压显示图片的功能,在查看微博的时候并不能使用,虽然功能不错,但魅族还要继续努力。

双卡双待双4G

Pro 6 支持双卡双待,双4G全网通,系统中实时切换数据网络(同时只能使用一个卡的数据网络),官方介绍是1分钟内可以切换成功,我使用中最快不到10s就完成切换,国内三家运营商的网络知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8)

Pro 6 使用二合一卡槽,双卡均使用MicroSIM卡规格,正好手上的两个卡都是这种小卡,一个上网一个打电话,原来出门都是带两个手机,现在手机都不小,带两个手机实在有点不方便,直接一个全网通双卡双待就把问题解决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29)

之前接触过很多国手机,都是使用的三选二卡槽设计之前接触过很多国手机,使用的三选二卡槽设计的比较多,就是其中一个卡槽支持TF卡或者SIM卡,不过二者并不能一起使用, 而且大部分手机并不是真正的双卡全网通,而是单卡全网通,其中一个卡槽只能使用2G网络,这样就不可能实现软件切换数据网络的功能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0)

软件操作简单易行,使用过程并不需要用户去输入什么数据,只需做简单的选择就可以。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1)

其他

Flyme系统让我喜欢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在查看信息的时候,短信APP会将密密麻麻的文字、数字、字母组成的信息转为易读的排版,工作的时候只要短暂的看一眼,就能知道这个信息是什么内容,是否需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处理,方便快捷很节约时间。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2)

手势幻想与悬浮球,简单说这两个功能就是用屏幕去代替实体按键的设计。当我这在吃饭的时候,不方便拿起手机解锁,这时候可以用手背去双击屏幕就可以点亮屏幕,屏幕上向下滑就可以点亮屏幕并显示通知面板,看通知或者开关某个功能都变得非常方便。悬浮球对于喜欢单手操作的人会非常有用(比如我),想打开通知栏,按住悬浮球向下拉就好了,单手拿手机的时候,拇指的位置正常都在屏幕中间略向下一点,悬浮球放在这个位置会比较合适。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3)

屏幕

魅族 Pro 6 使用的是三星 Super AMOLED 屏幕,分辨率1920*1080,PPI 423.6。AMOLED 屏的特点就是色彩艳丽,色彩还原度好。而且得益于像素独立放光的特性,AMOLED 屏还分成节能,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屏幕要更省电,不过也是因为自发光的,AMOLED 屏幕亮度不及其他屏幕,好在日常使用中并没有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在阳光下可视效果也不差,色彩优势也弥补了亮度的不足。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4)

iPhone 6s 的亮度更高,但 Pro 6 的色彩更出众,1920*1080 的分辨率在5.2英寸的屏幕上也足够细腻。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5)

作为魅族的旗舰机型,Pro 6 没有玩什么所谓的ID无边框,而是实际的降低技术边框厚度,提升屏幕的视觉体验。魅族 Pro 6 机身边框仅有0.715mm,加上超窄黑边,视觉效果很好,魅族 Pro6 这种设计没有太多噱头,用户得到的是真正的使用与体验。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6)

性能

Pro 6 没有继续使用三星 Exynos CPU ,而是选择了联发科最新发布的X25 CPU,X25 在今年被普遍看好,Helio X25由2颗2.5GHz的Cortex-A72,4颗2.0GHz、4颗1.4GHz的Cortex-A53核心组成,大中小核心根据任务需求实时切换,日常应用下不需要大核心参与,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增加续航能力。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7)

Helio X25 是一款刚发布不久的 CPU,用户对它的性能还不熟悉,下面使用两个软件来测试一下Pro 6 的整机性能如何,软件方便时安兔兔6.1.7、3DMark。安兔兔是国内流行的测试软件,测试的经验也很丰富,测试内容分为3D、UX、CPU、内存四方面性能,最后给出综合得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8)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39)

3DMark 是老牌的显卡测试软件,现在推出了手机用测试软件,主要测试手机的游戏性能,原本还只有一个 ICE STORM 测试场景,随着手机性能的不断加强,高中低产品线越来愈多,现在又增加一个测试场景 Sling Shot,新场景的要求更高,分辨率要求也更好,分别支持1080P及2K屏幕测试。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0)

Sling Shot 场景选择 先后选择1440P以及1080P模式分别测试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1)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2)

不过软件测试数据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最后还是要看实际使用的性能表现,下面用《真实赛车3》测试一下实际的游戏性能到底如何,以前一直玩这个游戏,不过游戏数据无法同步过来,只有重新开始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3)

《真实赛车》系列一直是手机赛车游戏的标杆,对首先性能要求比较高,游戏分辨率可以达到1080P。赛车游戏是一种考验反应速度的游戏,游戏中如果出现短暂的卡顿,就有可能影响整个比赛的结果,Pro 6 的表现不错,整个游戏过程流畅,没有出现卡顿现象。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4)

玩过几轮比赛后,后盖的温度开始慢慢升高,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机身顶部,而在日常使用中手主要是抓住底部的,所以顶部的热量不至于让用户不舒服。在休息片刻之后,手机的温度也能快速充分降低。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5)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6)

游戏视频

拍照

PRO 6 使用了索尼的 Exmor RS IMX230 作为后置摄像头,2116万像素,按照官方说法,镜头从镜片到对焦马达的结构设计都是定制的,同时升级 PDAF 功能,取景更快速不拖沓;升级的激光辅助对焦模组,对焦距离更远速度更快。前置摄像头则是500万像素,像素并不算高但是官方倒非常有信心,官方介绍单像素颗粒大至 1.4μm,比上一代提升了 56 %。更大的像素意味着更多的进光量。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7)

第一次使用环形闪光灯是Moto X 1,不过只有两颗LED灯,通过透明材料把光扩撒开来,而 Pro 6 的10颗LED环形双色温闪光灯要高级不少。双色温有更真实的白平衡,环形闪光更均匀,不过虽然技术都不错,最后还是要看实际拍摄效果。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8)

Pro 6拍照功能也很齐全,喜欢自拍的用美颜模式,不管是瘦脸还是磨皮,都可以一次搞定,不过我用的最多的是自动(懒嘛)、GIF(动图)两种模式,就是喜欢拿起手机就拍的感觉,APP开启速度以及对焦速度都比较快,平时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拍照比较方便,使用GIF模式拍摄的动图也能更好的分享给好友。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49)

到手后与iPhone 6s简单对比,Pro 6 所拍照片颜色要艳丽一点,而iPhone 6是所拍照片略微淡雅一点,两种选择就看自己喜好了,颜色艳丽一点自然更养眼。下来所有样张仅修改图片尺寸,没有做其他任何PS处理。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0)

水中的鱼在一直不停的在游动,相对于静止物品,鱼的清晰度略有降低,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1)

休息日路边采采花也不错,背景虚化可以突出主体。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2)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3)

在室内光线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Pro 6 的对焦速度也很理想,没有长时间的等待,想拍就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明亮部分以及较暗部分等能得到很好的表现,照片没有太亮也不太暗,细节与色彩还原很好,放大后并没有发现多少涂抹现象。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4)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5)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6)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7)

傍晚太阳已经下山并且是阴雨天气,Pro 6的白平衡控制的不错,画面细节也捕捉的很好,高架桥对面广告牌上的字都清晰可见。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8)

PRO 6 后置摄像头2116万像素,iPhone 6s 后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两者像素相差很大,对比清晰度并没有什么悬念,越高的像素自然有更好的清晰度,不过虽然 PRO 6 的清晰度、细节还原比iPhone 6s 有优势,但并没有像素间的差距大,这说明 PRO 6 还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PRO 6 照片的色彩更明亮,iPhone 6s的照片则要暗一点,跟真实颜色对比,iPhone 6s要真实一点,但也略显暗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想要艳丽的视觉效果还是更真实,用户可以自行选择。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59)

而在路边灌木丛的表现上,iPhone 6s 的照片更明亮,但是视觉效果欠佳,色彩感觉不太真实,而 PRO 6 所拍摄的照片虽然有点暗,但色彩更好,看起来更舒服。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60)

续航

已经说了这么多功能,不过再厉害的供也是要用电的,最后看看 Pro 6 的续航到底如何。Pro 6的电池容量是2560mAh,这个电池容量并不算大,这样的电量是如何支持整个手机运行的呢?

减少消耗

从看到Pro 6 弃用三星CPU转而使用Helio X25那一刻起,就明白魅族想在功耗上有所作为,要想有合适的机身尺寸与机身厚度,电池的体积不可能做的太大,容量也会受到限制,那么只有从各个部件上来节约电量,最主要的两个部件就是屏幕以及CPU。

屏幕大家都知道,使用的是三星Super AMOLED屏幕,这种屏幕是像素自发光,显示黑色时并不会发光,自然就不会消耗电量;其次,中间少了滤光片,减少了光线损耗,低亮度背光下也可以有清晰的显示下过。这两项相结合也就减少了电量的消耗。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61)

Helio X25 十个核心分为三个核心群,通过CorePilot 3.0技术来进行实时调控,智能的调用相对应的核心去进行运算。玩大型游戏或者看高清视频时会开启A72核心,低负荷运算时则开启2.0GHz A53核心,待机切换到1.4GHz A53核心,即可以保证运算能力有不会无谓的浪费电量,更好的控制能耗。同时在十个核心之外还有 ARM Cortex-M4 低功耗协处理器,用以处理音乐控制、语音控制、GPS等,进一步节省电量损耗。而且使用的ARM Mali-T880MP4 图形处理器,功耗比上一代要降低60%。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62)

减少等待 - mCharge 3.0

PRO 6 拥有优秀的 24W 充电功率,10 分钟即可充入 26%,1 小时基本充满。在此基础上通过与 MediaTek、Texas Instruments 三方合作,研发精确配电的 mCharge 3.0 技术:3 颗 IC 芯片可检测机身温度、电池电压、使用场景等数据,不断沟通协作,动态切换高低电压。相比上一代快充方案,mCharge 3.0 平均效率提高 20%。

仅仅在1小时10分钟的时间内就从8%充电至100%的电量,整个从点过程中就保持着很高的充电速度。

pro 6评测(技术与理念的沉淀)(63)

总结

Pro 6 刚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吐槽“好像硬件配置并没有多少提升,魅族没有诚意”等等,而我也差点就相信了他们说的话。经过这次试用,让我知道 魅族 Pro 6 是一款很有诚意的产品,虽然说价格超过了2000,但也只有不到2500。

整体的外观设计、用料、制造工艺在国内都可以算得上一流,细节之处处理得当。Helio X25拥有较强的CPU性能,3D性能虽然不及骁龙820,不过主流的大型3D游戏都可以流畅的玩,不大的电池容量在各种软硬件技术的协助下,也拥有不俗的续航表现。

Pro 6 的性能、质量、价格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没有去追求追求所谓的“性价比”而牺牲质量与稳定,也没有追求成为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手机的功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如果追求某一点的高性能,势必会影响整机的表现,而Pro 6所追求的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适应更多的用户。

Pro 5 是 Pro 系列的开山之作,Pro 6 继承并超越了上一代产品。改变并不是推倒从来,进步也不是一撮而就,承认原来的不完美,努力去完美,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