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1)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在古色古香的商丘古城西南方向,在人类最早观星台阏伯台之北,有一片汉风古韵的园林建筑,青瓦形似鱼鳞、屋檐状如飞翼,具有汉代特色的亭台楼阁遍布其中,小桥流水,垂柳依依,假山奇石,嶙峋怪异,清风吹拂,花香鸟语,仿佛置身于自然风光的无限美景之中,又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汉梁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就是商丘著名休闲之处---汉梁文化公园。

汉梁文化公园,规划面积1119亩,是一个以体现汉代梁国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性公园,古宋河自西北至东南贯穿其中,整体汉梁文化公园呈现出的是汉代皇家园林的山水格局,中轴南北延伸,东西两翼环绕,六台八景点缀其中。

汉梁文化公园的构思取自商丘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梁园”,可以说汉梁公园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梁园”再现。

梁园,又名梁苑、菟园、睢园、修竹园,俗名竹园,为西汉梁孝王刘武所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梁园始建于西汉,梁园是梁孝王刘武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西起睢阳城东北(今河南商丘古城东南),东至今商丘古城东北7.5公里的平台集。司马迁《史记》记载:“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2)

相传园内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陵园为一体,是供王侯游猎、出猎、娱乐等多功能的苑囿,“三百里梁园”名扬天下。而当时梁园的修建者,梁孝王刘武也是西汉时期一代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

1、梁孝王刘武,一个险些成为大汉皇帝的王爷

汉朝,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伟大而昌盛的时代,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反映出大汉帝国的强悍和霸气,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是当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汉代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出身的皇帝。秦朝末年,刘邦携三尺剑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在关东反秦义军中脱颖而出,并打败楚霸王项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朝代,其由平民到皇帝的成功历程,书写了一部不朽的人生传奇,也成为个人成功典范被后人崇敬和效仿。而商丘永城芒砀山也成为“汉兴之地”,被大汉王朝奉为圣地。

汉高祖刘邦以及汉初几位君主吸取秦朝末年苛政和暴政的教训,并听取陆贾的“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建议,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而梁孝王刘武就是汉文帝的小儿子,汉景帝的亲弟弟。

据《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记载: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3)

刘武,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亲为窦太后。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二年)刘武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

据《史记》记载,梁孝王对于母亲极为孝顺,每次听说太后生病,便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而窦太后出于“娘怜少子”的心理,对梁孝王也极为宠爱。

梁孝王作为窦太后宠爱的小儿子,汉景帝对刘武这个兄弟也是非常善待,在封地、财物方面给予其极大的赏赐,“以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赏赐不可胜道,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甚至有一次在醉酒后对刘武说,在其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刘武。不管当时汉景帝是真心话,或是一时的醉话。这也说明了梁孝王刘武在当时的地位是何其尊崇,这也对刘武以后的命运有了深刻的影响。

刘武治下的梁国,北以泰山为界,西达高阳,共有四十余城,多数是大县。可以说都是天下膏腴之地。其位置是东南通往关中长安的咽喉之地,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封国。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4)

汉朝初年,为了巩固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刘姓诸侯国。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诸侯王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不听中央调遣,甚至达到非法收留朝廷通缉罪犯,与朝廷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之地步,《史记·平准书》记载:“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当时吴国就因汉朝的“无为而治”,从而依靠铸钱富甲天下,实力远超汉中央政府,这些诸侯国越来越成为威胁中央政权的巨大的不稳定力量,汉朝中央政府和这些诸侯国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几乎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双方互相摊牌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当时的政论家贾谊也敏锐的发现这一政治危局,多次上书以及在和汉文帝交谈中主张削藩。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死,梁怀王无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时任梁怀王太傅的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

贾谊,洛阳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贾谊文学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贾谊不仅文才出众,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见识,其思想博采儒、法、道之长,厚重深邃,其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辉,实乃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他的远见卓识不仅对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5)

贾谊曾为梁怀王太傅,应该是汉梁文学的主要开创者,贾谊的文学成就和价值对汉梁文化甚至中国文学史都产生了深远和深刻的影响,堪称当时“汉梁第一人”。

汉文帝之所以当初封刘武于梁国,便是考虑到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未雨绸缪,为今后双方全面的摊牌做准备。

于是,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襟吴、楚,陛下高枕,终亡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贾谊除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外,更是主张扩大梁国封地,增强梁国实力,以达到捍卫朝廷、抵御东方诸侯反叛的目的。

公元前154年,吴楚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之名发动叛乱。因为梁国国都睢阳是东南通向京都长安的必经之路,梁国首当其冲,成为这场叛乱的最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双方在这里爆发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首先,吴楚联军攻陷先梁国的棘壁,杀死了几万人。面对强敌和大哥景帝的重托,梁王刘武镇守睢阳城,率领韩安国、张羽等将军,誓死守城,顽强抗敌。将吴楚联军阻挡在了睢阳城下,三个月不能逼近梁国,为周亚夫军队夺取泗水入淮之口,断绝了吴楚联军的粮道,彻底打败吴楚七国军队赢得先机。三个月后,叛军大败,吴王刘濞被杀。朝廷取得了平叛七国之乱的彻底胜利。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6)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在这次吴楚七国兵变过程中,梁军所击溃、杀死、俘虏的敌军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

梁孝王刘武在这次平乱之中不但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在这场生死攸关的平叛战争中功勋卓著。刘武梁国守卫战,在中国战争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商丘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保家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应该与唐朝张巡、许远的睢阳之战一样,成为商丘忠烈文化的典范。

立下大功,刘武受到了朝廷上下赞赏,也得到朝廷众多的奖赏,汉景帝允许刘武享受天子仪仗,同坐车銮接受大臣的庆贺。甚至窦太后当着刘武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给你。”

此时此刻,刘武在众多赞叹声中不免有点飘飘然,悠悠然,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开始居功自傲,甚至因为听信了汉景帝传位于他的醉话,凭借窦太后对自己的宠爱,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甚至派人刺杀了反对他的袁盎等十几个朝廷重臣。这就公然触犯了朝廷的忌讳,如此胆大妄为,景帝自然不能轻易放过,派出大批人员到梁国追查,刘武无奈先赐死羊胜、公孙诡做替罪羊,自己佯装不知情,又派人到京师通过大姐长公主给母后求情,景帝总算不再深究。

然而,刘武和汉景帝兄弟之间产生了隔阂,再无昔日兄弟情深,两小无猜,兄弟同銮的情谊了。刘武享受待遇也不同往日,甚至刘武要求在京几日侍奉太后也不被允许。

公元前144年的冬天,刘武又入京朝见皇帝,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汉景帝没有答应。刘武回到封国后,心神恍惚,闷闷不乐,不久后就抑郁而终病死,谥号为“孝王”。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7)

刘武,才华横溢,爱惜人才,颇有君子之风,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当时的文人雅士多好与其交往。他也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立下了赫赫功勋。可是,他在政治上就显得无比幼稚和浅薄。

无论汉景帝酒醉后对于刘武千秋万岁后的许诺,或者当着窦太后面的应允,只不过是在面临诸侯国对中央严重威胁的政治形势下,拉拢梁王刘武的一种手段而已。使刘武能够在未来国家可能发生的动乱之际,能够与自己同心同德,共同承担起平定叛乱的责任,从而确保汉朝江山的长治久安而已。

而刘武却天真的相信这种承诺,岂不知,在封建帝制家天下的社会之中,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觊觎皇权就等于谋取杀身之祸,虽说有着窦太后的求情,刘武免遭一死,但是刘武悲惨的命运注定不可避免。

汉景帝的一句承诺换得刘武誓死效忠,浴血奋战,这是非常划算的,可是对于刘武呢?刘武的可悲之处,也许就在于此吧。

2、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

历史总是如此玄妙,虽然梁孝王刘武没有达到一生的志向,抑郁而终,然而他所开创的汉梁文化光辉灿烂,在历史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至今依然被人称颂。  

据历史记载,梁国先后有彭越之梁国、刘恢之梁国、刘揖之梁国和刘武之梁国。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初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刘恢之梁国和刘揖之梁国的国都皆是大梁,刘武时期因嫌大梁低湿迁都睢阳。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8)

刘武治下的梁国,南到新郪(今安徽太和北)北抵古黄河与赵国接壤,东到泰山与泰山郡,鲁国接壤,西到开封之高阳,包括今天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河南商丘,开封至山东泰安之间的领地。疆域辽阔,人口繁盛,经济发达,富桑麻之利,通渔盐之货,得天时享地利,一时富甲天下,堪称“天下第一诸侯国”,是当时最为富饶的地方。

当时,梁国的国都睢阳是西汉王朝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处于商丘中部的睢阳,是商族与商业的发源地,西周至战国时期都是宋国的都城,梁孝王刘武王梁国时又耗巨资在睢阳城东北隅兴建离宫,梁园,吸引巨富前来经商,招至文人墨客前来览胜或客居,使梁国的经济鼎盛一时。

当时的梁国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文化氛围浓郁,成为当时西汉时期的领头羊。

由此看来,汉梁文化的影响和辐射极为广泛。汉梁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商丘地区,而且对商丘周边地区比如开封和山东南部,安徽北部的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些地区地理相连,风俗,文化,语言都相同或相似,从地域文化来说,这些地方应该属于广意的汉梁文化圈范围之内,甚至可以说这些地方应该是传统汉梁文化的区域。所以这才是我们研究汉梁文化的目标和方向。

《史记》上说当时梁国是“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由此可见,当时刘武治下的梁国是何等富庶和繁荣。为汉梁文化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9)

刘武一生才华横溢,雄才大略,喜欢结交天下文人雅士,颇有战国孟尝君养士之风。刘武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得天下文人雅士纷纷投奔于他,成为他的门客。

刘武爱好文学,附庸风雅,为了炫耀自己文雅的风度,就大兴土木,兴建一座可供文人雅士饮酒作诗,纵情自然风光的优雅之所。这就是梁园,又名“菟园”。刘武从天下采集奇花怪石,征集全国能工巧匠,挖湖堆山,造亭台楼阁,把梁国美景纳入其中,历经十年的功夫,修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皇家园林”的梁园,这梁园比京师长安附近的皇家上林苑还要宽阔。真称得上“天下第一园林”了。

据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描述:“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

梁园的建成轰动天下,梁园的美景,梁孝王刘武的文雅风度和人格魅力,使天下文雅之士欣然向往之。刘武的梁国“招引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当时最著名的文人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都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相聚于梁园。邹阳还辞去朝廷官职到梁园“从梁王游。”于是乎,梁园之内雅声悠扬,文风鼎盛,刘武的声誉日益名满天下,梁国则成为天下文雅荟萃之地,饱学雅士之所。成为天下士人向往之胜地。自此,汉梁文化名扬天下。梁孝王时期,梁园是全国文化的中心,正如鲁迅所说:“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

梁园悠悠,岁月苍茫,梁园兴盛了几百年,后世许多文人每到此地仍都感慨不已。直到唐朝,梁园依然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的目光,唐朝时期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经结伴游览梁园,成为名誉古今的一段佳话。李白和高适被梁园风光吸引,曾经长期定居于睢阳,除此之外,还有王昌龄、杜牧、李贺、刘长卿、韦应物等,或到梁园游历,或游历梁园的遗址,从而形成了梁园文学第二次高峰。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10)

大诗人李白更是在梁园留住十年不忍离去。李白写有《梁园吟》一诗乃是千古名篇,李白在诗中发出“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的感慨。”

唐时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就曾这样写道: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也写道:梁园日暮乱飞鸭,极目萧条两三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明末才子商丘人侯方域写诗道“驱车荒城隅,昔是梁王园。当日宾客馆,离离百草蕃。”

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化,三百里的梁园也已经淹没于历史的岁月之中,只剩下三陵台,清凉寺,朱台,平台等孤零零的遗址在诉说昔日的辉煌。梁园遗址今犹在,千年依唱汉梁风。如今这些遗址成为当今民众缅怀历史的文化旅游胜地,也是汉梁文化在商丘文化史上的见证。

3、芒砀山汉墓群也是汉梁文化的历史见证

永城芒砀山是商丘的唯一山地,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汉兴之地,也是包括梁孝王刘武在内几代梁王最后安眠之地。这里文物景点众多,陈胜墓,孔子避雨处形成芒砀山独有的文化特色。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11)

走进芒砀山,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芒砀山虽然并不高大雄伟,在广阔的豫东大地上,芒砀山可以说是一座充满文化传奇色彩的文化之山。

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群从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刘武首葬芒砀山后,历代梁国国王皆择山而葬所形成的,前后历经八代九王约150余年。

芒砀山梁王陵墓群斩山而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如地下宫殿,其工程浩大,技术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李白曾有诗曰:“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由此可见,如此浩繁的工程,凝聚着的却是匠人们的斑斑血泪。

汉墓出土的墓内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以及大量的精美的玉器等堪称稀世珍宝。

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做工精良,质地纯正,历经千年的岁月,依然光彩依旧,一九九二年被列为“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12)

柿园汉墓壁画“四神云气图”画艺精绝,气势磅礴,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而出土的容貌优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侍女俑又堪称“中国的维纳斯。”

据《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能够养活手下全军几十万将士三年的时间,可见盗得财宝之巨。这也说明梁国汉墓陪葬品之丰厚,同样表明当时刘武治下的梁国富饶和繁华。

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千年,刘武和他的梁国都已成为历史,巍巍芒砀山依然耸立,梁园的遗址还矗立在广阔豫东大地上,他们仍然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历史,焕发出灿烂的光辉,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感悟和思考,汉梁文化的厚重和深沉,沉淀出厚重,大气磅礴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为灿烂的一部分,也成为今天中国人的一笔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珍惜。

4、汉梁文化的渊源以及对当今现在的启示

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是商丘历史上,继殷商文化,宋商文化之后,又一次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的高峰。刘武的梁国和汉梁文化是当时汉朝文化的制高点和引领者。也是汉朝文化的繁荣昌盛的象征。

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李可亭认为:“汉梁文化上承殷商文化、春秋战国宋文化的丰厚底蕴,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汉梁文化代表汉文化的整体水平。”无疑,汉梁文化给商丘历史增添了一道厚重而亮丽的风景。汉梁文化是商丘历史文化发展中不可抹去的一页。

楚汉核心精神(网商社科刘武和他的汉梁文化)(13)

当时汉梁国的国都睢阳就是今天的商丘,殷商文化源于商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主流文化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都深受殷商文化和宋商文化熏陶和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汉梁文化也是对殷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汉文化和殷商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因为汉高祖刘邦和他的丰沛功臣集团都是当时的楚人,有人就认为汉文化的来源是楚文化,对于这个答案,我们只能说对了一半。殊不知,刘邦家乡丰沛地区,这块土地曾经长期属于宋国,被宋国统治数百年之久。

公元前286年,野心勃勃的齐湣王悍然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一举将之攻灭,沛县就此落入齐国的囊中。次年,就被楚国占领成为楚国的领土,也就说这片土地成为楚国国土只是几十年的光景,当然我们不排除楚文化对于刘邦为首执政集团的影响,但是我们要说影响更大的应该是统治丰沛几百年的宋国文化。而宋国又是殷商旧地,殷商文化的继承者,殷商文化是汉文化主要来源之一,而汉梁文化则是殷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也说明殷商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刘武的梁国时期是商丘历史上第二次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阶段,汉梁文化对于商丘历史影响深刻和长远,我们应该让汉梁文化厚重的文化价值重新焕发光芒。




注:本文参考材料

1,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

2,康熙年间《商丘县志》

3,蒋友亮的《芒砀山与汉梁文化》,《文化宫殿与心灵家园》选自2008年中国艺术出版社《永远的书声》

4,李可亭《汉梁文化的内涵与结构特征》2006年6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第3期

5,京九晚报的《商丘古国史记之——一代枭雄梁孝王》马媛媛主讲,贾若晨文。

统筹:胡继勇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