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鲁智深是水浒传作者最偏爱的人物)(1)

鲁智深或许是《水浒传》中作者最喜欢的角色,有着大师称号,却“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战功卓著,最重要的是很多战功是作者送的乌龙。

鲁智深最后圆寂了,圆寂一般是有身份的和尚比较圆满的死才称为圆寂。普通人认为死不是一个好结果,然而对佛家来说,圆寂才是最好的结局,是有功有果的。

这也能看出作者对鲁智深的喜爱。那么,鲁智深为什么会圆寂呢?

鲁智深醉酒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让他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他师弟智清禅师。临别时,赠他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有的版本是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鲁智深是水浒传作者最偏爱的人物)(2)

智真长老是什么人呢?“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既是活佛,能知过去未来,智真长老的话自然不容置疑。

于是,鲁智深沐浴更衣,果断坐化。后随宋江招安征辽归来,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智真长老再送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由此可以看出,鲁智深被作者开了挂,多少人上阵杀敌,拼了多少性命都没捉住的方腊,被鲁智深悠闲等待,轻松捉住。(鲁智深在小屋遇一高僧告诉:有人来时,你就抓。

结果鲁智深抓住来人,就是方腊。)这些乌龙(我脚都没动,就进球了)在作者和智真长老的共同作用下(解释为命运安排),尴尬虽显得少了许多,水份还是蛮大的。

没办法,作者太喜欢鲁智深,一定要给他功果,还是大功正果。既是正果,还等什么,圆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