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1)

"我恨我不能交给爱人的生命,我恨我不能带来幸福的旋律,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

一扇能够望见星斗的窗户,面朝北方,将自己的眼界和心灵开启一个新的高度。父母之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是这扇朝北的窗户,在不经意之间给孩子带去了一个不一样的视野,在耳濡目染之中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孩子真正的带赢在了起跑线上。

高晓松曾经说过,硕士在他那样的一个家庭里就只是等同于一个文盲而已。这个家庭该是有怎样的高度和底蕴,才会让高晓松面不改色地说出这样的话。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2)

虽然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上很常见,但是硕士也不是一抓一把的,况且考研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真正去查了高晓松的家人背景之后,才知道,他说的这句话过于真实,绝不是在开玩笑。

退学清华、报考北影

1988年,高晓松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这简直就是当时的铁饭碗,既拥有了未来又拥有了名誉,但是高晓松却在大三那年选择了退学清华,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预备班。

如若是在寻常人家,高晓松的这个决定无疑会遭到四面八方的阻止,但是高晓松却成功的做了导演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现在已经是中国最重量级音乐人之一的高晓松能够在娱乐圈说着自己想说的所有话,没有任何的忌惮,这股勇气与当时从清华退学时如出一辙。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3)

真正有追求并且敢于去实施的人一定是极其勇敢的,而在勇敢的背后他必须没有后顾之忧,不必承担家人的期望,也不必畏惧未来的失败,这样的底气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不凡的家庭背景。家庭底蕴带来了影响是与生俱来的,这不是孤勇的行为,这只是在勇敢的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并且拥有底气。

底气之来源母亲张克群

高晓松的母亲叫张克群,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国家的一级注册建筑师,退休前曾经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在张克群四岁的时候就跟随着父母回到了中国,之后在清华附小读书学习,之后更是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说这句话其实是源于自己的母亲,在高晓松的认知里,母亲张克群一直都有着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风范。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4)

张克群小时候曾想做一名相声演员,但是后来没有做成,于是就养成了北京话里的"贫",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高晓松说话总是妙语连珠了。

张克群的教育理念就是"别管那么多",她总是只管孩子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她自己也是坚守在自己爱的事业上。

"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搓麻将,指望小孩看书,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家里要不就是看书,要不就是听音乐,所以孩子也是。"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5)

张克群认为这就是家长言传身教的精髓,现在的张克群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仍然一个人背着包在美国考察天主教的遗址。

孩子在家长身上学习到的不应该是知识,而是追求知识的勇气和方式,文凭也不应该是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志,只要学会了积极向上的追求,对于爱的东西,肯定会有所成就。

而家庭的力量就在于此,一个人的努力也是不够,母亲张克群绝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将孩子们带上一个新的高度,其他的家庭成员也是不可或缺的榜样。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6)

榜样家人

高晓松的外公是张维,是著名的固体力学专家,也是两院的院士,不仅担任过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还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则曾是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教授,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并且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

相比较于优秀的外公外婆来说,高晓松的父亲高立人虽然稍显逊色,但是高立人也曾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也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7)

可见高晓松的一家都与清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家庭聚会简直可以直接在清华校庆时一起举办了,全家包揽名校学历的低概率事件就这样在高晓松的家庭里发生着。

多数的家人都是在清华大学完成了本科的学习,然后在再去往世界各地的高级学府深造,最后继续回到清华教书。

很多人都会将成功的教育的原因归结为"有钱、有权、有资源",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没钱、没权、没资源"就不配拥有成功的教育?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有钱和懂教育完全是两码事,父母的教育观才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8)

张克群的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女儿带来了能够看见星辰大海的视野,高晓松的父母用自己的感同身受给儿子带来了追求热爱的勇敢与果断。

与其去赞叹高晓松这个连硕士都被认为是文盲的家庭,不如再去深度思考一下,这个厉害的书香世家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人们总是习惯于去模仿别人的成功,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捆绑上了对他看似有利的兴趣引导,实则是让他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压力。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9)

教育在家长的眼里似乎交给教育机构的老师就够了,回到家之后一切就变成了家长玩着手机、孩子被逼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棍棒之下是不可能让孩子们生出真正的求知欲和追求的。

"当时我家里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这句话在哪本书的第几页,于是我们家到处堆满了卡片。我常常随手捡起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饭。"

这是高晓松在《鱼羊野史》里的原话,随手捡起的一本书都可以是一个下午的时光,这定是来源于对父母家人的模仿,在会觉得这件事并不无聊,甚至可以有趣起来。

高晓松说研究生文盲(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10)

看似有些戏虐的"硕士也只是文盲的"的话语,其实是在惊醒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模仿成功获得文凭,而是模仿对真才实学的追求,模仿有底蕴的知识渴求和氛围感染。

文/竹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