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1)

高晓松的家族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满朝文武鸦雀无声,举国上下皆不敢应战。

彼时,有一位老人主动请缨募兵入卫京师,慈禧同意。于是老人领四军出战,然而实力悬殊,最终不敌,兵败到北京通州,战斗到最后一人,自尽殉国,时年70岁。

他叫李秉衡。辽宁省大连市庄河人,曾任安徽巡抚,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水师大臣。为一品封疆大吏。

另一位老人叫陆钟琦,比李秉衡小18岁,1911年10月,被调任山西巡抚。

上任仅四天,辛亥革命随之爆发,山西新军起义冲入巡抚衙门,面对涌进来的起义士兵,他痛斥道:“尔辈将反邪?”

话音未落,即被枪毙。儿子陆光熙闻声跑过来救父亲,也被乱枪打死。

陆光熙的妻子于屠杀之中,在仆人的帮助下,到墙边挖了个洞,抱着七个月大的婴儿在夜色中奔逃,最后来到了北京,投奔自己的弟弟。

这位女人名叫施桐君,是上面第一位老人李秉衡的外孙女。他的弟弟,当时正三十而立,曾参加革命,因对官僚主义不满,干脆弃政从医。

他是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给孙中山、周恩来、杨虎城、溥仪、李宗仁等都看过病。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2)

图右边为施今墨

还记得七个月大的女婴么?她的名字叫陆士嘉,小时候就读北京师大一附小,在同班遇见了两个男同学,一个叫张维,另一个叫钱学森。后来张维成了她的丈夫。

陆士嘉考上了北师大物理系,1942年在德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与张维结婚,他们在除夕生了一个女儿。

1949年,国家百废待兴,夫妇二人克服阻力,携女儿回国。男人创建了深圳大学,女人参与创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他们的女儿张克群,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后来留在清华当教授。1969年,她的孩子出生在当初施今墨购买的北京西单四合院里。

这个孩子就是高晓松。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3)

前排左起:张克群、高晓江、张维、高晓松、陆士嘉。后排左起:张克澄、高立人。

高晓松生长的童年

正逢六七十年代国家动荡,知青纷纷上山下乡。

那时候,阿城在云南边陲的山沟里插队,每天晚上,大伙儿都聚到阿城的屋里,听他边抽烟边讲故事,讲《基督山伯爵》,讲《悲惨世界》,讲《老高头》。众人都听得出神。

莫言去了东北的呼伦贝尔,在那里屯垦拓荒,辛勤耕作,修桥筑路,他当过三年生产队长,将那里建成远近有名的富裕队。

陈凯歌也被派到千里之外,在深山老林中砍树,一棵棵的参天大树,被砍倒,晒干,然后一把火烧光,再种上橡胶树。后来陈导已经功成名就,依旧念念不忘自己的伐木工生涯。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4)

对岸的台湾,当时正处于戒严时期,最典型的就是继续通过情报特务机构推行“白色恐怖”。

龙应台曾这样回忆:“是小学五年级,1962年。大家都很喜欢的年轻的数学老师正在讲课。教室外突然人声杂沓,匆忙而紧张。穿着黄色卡其衣服的一堆人,手里有枪,冲了上来……数学老师的尸体呈大字形打开,脸往上,刚好和我们对望。那是我第一次听见‘匪谍’这个词。”

后来火到大陆的《热情的沙漠》,在当局被禁,因为当局认为歌中的“啊”太淫秽,容易让人产生性幻想。

不过,台湾的社会那时候也逐渐开始解冻。1973年,胡德夫就已经举办创作发表会,林青霞和邓丽君成为七十年代最当红的明星,还在做医学院生的罗大佑开始搞商业音乐创作。

再把目光投向世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流行音乐界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披头士和滚石乐队,美国的桑塔纳和僵尸乐队,瑞典的阿巴乐队,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嬉皮士们开始反抗权威,他们反政府,反战争,反金钱价值观,反对一切控制。他们穿西装不打领带,住在破房子里,跳街舞,玩涂鸦,搞说唱,十句话九句要带“fuck”,恨不得要干碎整个世界。

不止他们,连知识分子都止不住心中的狂热。

萨特专门跑到中国,还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向台下的人致敬。福柯做教授时,直接参与街头抗争,穿着丝绒外衣小心翼翼地在房顶上扔石头。聂鲁达写诗赞扬卡斯特罗的社会革命,甚至还参与总统竞选。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5)

萨特在天安门

六七十年代,全世界都处于大浪潮当中,人人都压抑不住疯狂的情绪。

但高晓松是无忧无虑的,跟着清华院里孩子一起拍烟盒、打瓷片儿,跟着母亲读诗歌、吹黑管。而且他充分传承了家里的优良基因,学习上从不让人操心,考上全北京最好的初中,进入北京四中最好的A1班。

从那时候,一颗文青的心就已经开始萌芽,他组织诗社,主编校刊,博览群书,跟人谈起历史和军事,总是滔滔不绝。

狂热的时代很快就结束了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全国,社会突然被“解冻”了,人们在迷茫中反思,文艺的星火即将要成燎原之势,人人写诗歌,谈音乐,搞创作,青春的荷尔蒙在文艺中迸发。

1984年,阿城发表处女作《棋王》,他以云南的经历为蓝本,描述了一个叫“王一生”的小人物。一时间文坛瞩目,人人争睹为快。老顽童汪曾祺看了后,赞不绝口,说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同年,有个瘦弱的年轻人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美学,他把自己的痛苦和抑郁写在诗歌里。第二年,他发表《亚洲铜》,震动中国,四年后又卧轨自杀。他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至今被无数文青视为“诗与远方”。

海子卧轨的那年,王小波和李银河已经回国,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并继续修改长达十年的《黄金时代》。

直击人心的,不止文字,还有音乐。

1986年,北京工人体育馆,在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有个青年穿了一件旧长褂,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台,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他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台下依然静悄悄。

十分钟后,掌声动如雷霆,一位摇滚巨星诞生了。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6)

两年后,高晓松以超过录取线五十多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当时的校园里,音乐是主打,高晓松毫不例外地加入其中。因为那时的女孩,就喜欢男生干三件事:踢球,打架,弹琴。

有一天,高晓松正在操场上弹琴。一个男生听了一会儿,走到他跟前,问:“你认识宋柯吗?”高晓松摇头:“不认识。”男生满脸不屑,说:“宋柯你都不认识,还敢在这里弹琴?”

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能比宋柯更牛逼呢?想来想去,不如去组建个乐队吧。

1989年,高晓松纠集了一帮哥们儿,和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组建“青铜器乐队”。

在应老狼邀请去海南驻唱期间,因回来路费不足,高晓松辗转而到厦门大学住了大半年,并结识了第一任朋友。也许是受荷尔蒙的激发,《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等经典校园民谣,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那时候,窦唯已经是“黑豹”主创。1992年,《Don't Break My Heart》高居香港香港商业电台排行榜榜首。

1994年, “魔岩三杰” 窦唯、张楚、何勇受邀远赴香港,《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红磡体育馆开演,在这三个半小时里,观众几近疯狂,他们双足顿地、跳跃,用力嘶吼。演唱结束后,“摇滚灵魂,震爆香江”、“内地摇滚,袭卷香港”占领香港报纸头条。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7)

魔岩三杰

上一次为内地艺术而疯狂,仅仅就在前一年,《霸王别姬》在香港上映,这是陈凯歌此生的巅峰之作。

第五代导演站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下过乡,当过兵,经历十年浩劫,他们苦苦思索着民族的心理与文化,用电影语言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呈现出来,使中国的电影到达新高度。

八九十年代,万物野蛮生长,曙光升腾,社会自有奔放,风气大开,人人胸怀敞开,热烈追寻挚爱。如今人们回忆起来,大多会用“美好”这个词,因为那是黄金时代。

然而,历史一直在前进,时代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后来的世界更是精彩纷呈。

作为百年历史的见证,高晓松家族就是一部时代的缩影,而高晓松自己,也观照了距今五十年的故事。

如果你对历史故事感兴趣,如果你对黄金时代有回忆,如果你希望发现隐藏的时代脉络,如果你喜欢有趣的八卦见闻,请一定不要错过《晓年鉴》。

这是高晓松五十年的人生回忆,也是风云激荡大时代的精彩点评,从1969到2019,这位“文青翘楚、浪子班头”,将纵横五十年,与你一期一会。

高晓松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高晓松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