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萍

农民工最值得尊重的是什么?农民工骨子里的优秀品质(1)

  家门口偌大的公园里,仅种植一丛芦苇,似鹤立鸡群,周围鲜花相伴,从不寂寞。每天进园散步之后,会去看看芦苇,蝴蝶在它旁边的花海翩跹,鸟儿在它头顶鸣唱。每年寒露过后,芦苇开始枯萎,这时园里给它披件冬装,使其暖暖过冬。待来年春天乍暖还寒时,方才给芦苇脱去笨重的外衣,露出真容,自由享受阳光雨露的眷顾,开枝散叶。

  今年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芦苇周边的花儿早枯萎凋谢了,园里开始重新种植。

  清晨,城市刚从甜梦中醒,高楼打着哈欠,街道舒展身体。这时一辆外地牌照的黄色大巴车停在公园门口,上面下来二十多个头戴安全帽,身穿黄白马褂的人,年龄皆在50以上,男的女的都有,女的全盖头头巾,从他们粗糙陈旧的衣着看,是园里从外地请来的农民工。他们这么早到这里,估计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如果远甚至会更早。进城赚点钱,供儿女上学,家中开支,吃这苦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农民工下车后,肩上扛着铁锹,手中提的是看不出颜色的布袋和蛇皮袋,里面捂着的是饭盒和茶杯,这么远进城打工,中饭显然不能回去吃,点外卖显然舍不得,只能自带午饭来干活,能省点就省点。

  人员进园集中后,立马分成两支队伍,酷似一个连陡然分成两个排,两包工头似站在队伍前交待干活事项,然后带到草地上,划分任务区。队伍解散后,农民工将袋子整齐地堆放在草地旁的石凳上,高高低低,与公园的环境及公园外都市现代气息似乎极不配备,甚至格格不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心情,放下铁锹,甩开膀子开始干活,间或有人小声地交流,或许是赞美公园环境之美,或许是聊进城的感受,或许还是谈村里的琐事。种田人,好似田野里一颗麦子,什么都见过,经历过,习惯隐忍,默不作声。从远处打量黑压压干活的人群,酷似一群麻雀落在成熟的谷穗上,没时间心思关注田外世界,只专注肚子事情。

  城里刚下过一场雨,翻开的泥土很潮,沾在铁锹上,沾在了农民工的鞋子和衣裤上。

  午间歇息吃饭时,尽管他们小心翼翼,但还是弄脏了石凳,好几处沾上了泥巴。饭后,公园里取水不便,他们顾不上休息,急忙从远处提来水,将凳子反复擦拭冲洗干净,宛如擦洗自家的家具,一遍又一遍,一丝泥都未残存。

  傍晚去公园散步,外面黄色的大巴车不见了,显然干活的队伍走了。园里的空地上,冒出五颜六色的花草,犹如穿上一件件新衣,让人赏心悦目。城市的美化,公园的出新,真得感谢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走在公园两边的树丛下的路上,不见一片垃圾,地上还用水冲过,一切恢复原状,不是多了新种的花草,似乎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未来过。轻轻地他们走了,正如他们轻轻地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晚霞!

  这些年因西化思维,让我们丢了很多很多珍贵的文明、品质或初心。欣慰的是,无论时光走了多久,刻在农民骨子里的优秀品质没有丢!他们无论去哪儿,心里始终有他人;无论干啥,有始有终。尽管他们衣着陈旧、皮肤粗糙,但心地善良,眼里有光。这种精神,这种品质,这种无需提醒的自觉,值得敬佩!

  曾几何时,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农民能带兵打仗,农民能当副总理,农民能管理国家。想不到的是,有些人进城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沾点“洋气”,品质就变了,眼睛看天,头脑发热,开始看不起农民;进城后的农二代或农三代,竟然忘了家史,丢了祖训,也看不起农民,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农民!你就是一农民!你就是那农民工!

  看看如今的城里,建筑工地、环保、保安、家政、装修、快递、出租车等行业,一天也离不开农民工,是他们确保城市机器的有序运转。

  国家扶贫,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彻底脱掉贫穷的帽子。然而,这么大的国家,近6亿农民,不可否认,在一些城乡差距还很大,农民生活不易,农村还有许多的穷人,需要国家和更多的人关心扶持。

   站在公园的芦苇边,鲜花绽放,但更多的是望不到边的大片无垠的无名小草,它们要求是那么少,一点阳光,一点雨水,就知足了。然而,这些无名小草默默无闻地绿化草地,装点季节,美化城市,真的不能忽视他们,更不能怠慢他们,因为缺少他们还真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