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风筝凭“群魔乱舞”和刚硬实力活跃出圈,热搜话题“风筝算是让潍坊人玩明白了”登上热搜。
视频画面显示,潍坊上空放飞的风筝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有巨型的孙悟空腾空、有七个葫芦娃连成一串,鲸、章鱼、水母等海洋动物在天空密密麻麻,仿佛成为了海底世界。甚至还有航母和中国空间站机等现代文明的骄傲。
↑图来自@齐鲁晚报。
↑图为 “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
消遣如花繁时节民间纸鸢飞,隆重如庆贺航空航天喜庆日。实际上,潍坊风筝实力之浑厚,功归于它悠长的历史渊源。
据公开信息显示,潍坊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大思想家墨翟,明代兴盛于民间,清朝中叶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如今,潍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约80%,在全世界的销量更是占据市场的65%以上,享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美誉。
起源:纸糊似鸢得古称 风起如筝有今名
风筝,古名“纸鸢”,普及于山东各地,尤以潍坊为盛。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介绍,潍坊风筝兴起于明初的杨家埠村,初时仅供自娱自乐或赠送亲朋好友,后来逐渐发展为商品,至乾隆间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业。据《潍县志稿》:“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烟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被此诗描写的淋漓尽致。
↑图来自@齐鲁晚报。
据中国旅游报消息,1984年,潍坊市委市政府鉴于潍坊风筝民俗文化在当地的独特优势,创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并邀请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支风筝代表队进行风筝放飞表演,从此,潍坊国际风筝会每年举办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建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风筝会的举办直接促进了风筝产业的发展。“风筝会举办之初,潍坊市仅有20家风筝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多是手工作坊。随着风筝会的举办,潍坊风筝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国内外销量不断增长,风筝企业数量也迅速增多。”
1988年4月1日,在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潍坊市被一致推举为“世界风筝之都”。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段时间,媒体纷纷报道,潍坊国际风筝节因疫情原因延迟举办。即便如此,疫情也没能阻挡人们对自由与生活的向往,人们放飞的风筝,依旧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四月,翱翔在潍坊的上空。
发展:“世界风筝之都”属潍坊 “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归王家庄子
潍坊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占有全国风筝市场的八成。在淘宝和京东搜索“风筝”词条,搜索出的风筝产品几乎都是潍坊风筝,点击查看时发现,即使发货地址不在潍坊的店铺,商品产地也显示是在山东。
↑图为京东截图。
说起潍坊风筝的产地,最出名的要数坊子区的王家庄子村和寒亭区的杨家埠村,其中王家庄子村更是被称为“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王家庄子社区共辖4个村,总人口四千多人,村里半数以上的人都从事着与风筝有关的工作。根据大众网消息,王家庄子村真正形成产业也是近三十年的事情。1984年,首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举办,这推动了潍坊风筝产业的发展,也让王家庄子村的风筝制作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据潍坊日报报道,王家庄子村大大小小的风筝扎制厂有100多家,年产值约2.8亿元,占潍坊风筝总销量70%以上,居全国首位。王家庄子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图片为潍坊上空放飞的风筝,来自网友“爬楼高手杨斯基”。
据《中国联合商报》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风筝市场形成初期,潍坊风筝市场相对混乱,部分生产商只顾压低价格打价格战,不顾风筝品质,致使祖艺“蒙羞”的同时,也让潍坊风筝的口碑急剧下降,这成了潍坊杨家埠风筝龙头厂家掌门人王永训等人的“心病”,他们下定决心改变潍坊风筝的尴尬境地,要把风筝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据潍坊日报,如今潍坊全市风筝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设计生产的风筝达上千种,从业人员近3万人,全国市场占有率约8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65%以上。张建伟在向媒体介绍时表示,目前,潍坊每年生产风筝约1.2亿只,产品主要销往温州、义乌、广东,以及欧美等地区。
传承:一代绝活铸非遗 二代归乡承文化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公布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2021年度报告。其中,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活力值排行榜上,潍坊风筝项目表现优异,以8176的非遗活力值排名第二。
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成功举办之后,潍坊风筝的产业就得到飞速发展。
↑图片为葫芦娃造型的风筝,来自网友“爬楼高手杨斯基”。
潍坊的第一代人已经在风筝领域打下了“江山”,接下来就要靠后辈来用心守护。随着潍坊风筝知名度的不断提高,“风筝二代”随之上线。据海报新闻报道,近几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已经有不少人选择回乡帮父母打理风筝事业。
“90”后张正勋就是其中一员。张正勋的父亲是村里第一批加入风筝制造的创业者,在张正勋的记忆中,每次放学回家时,总在满院的风筝中穿过,这让他充满了自豪和满足,而这也是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坚守风筝制业的情感归系。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王亦耘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潍坊风筝荣登全国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活力值排行榜,进一步提升了潍坊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群进一步关注手造、热爱非遗、了解潍坊,也进一步促进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中国旅游报 大众网 海报新闻 潍坊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
实习编辑 朱洁英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