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关,上丫山,游牡丹亭,逛浮江三月三,来大余看风景美不胜收。然而在大余不仅仅秀色可餐,可餐的还有让你回味悠长的大余美食,一起盘一盘舌尖上的大余。
南安板鸭板鸭原名“泡腌”,始产于明朝,是南安镇的传统特产。南安板鸭与福建建瓯板鸭、江苏南京板鸭、四川建昌板鸭并列为中国传统四大板鸭。
南安板鸭取材于大余麻鸭(母鸭全身羽毛褐色,有较大的黑色雀斑,故称“麻鸭”),麻鸭形体优美,皮薄皙白,肉质肥嫩。
制作板鸭工序简单,将鸭退毛后,开肠破肚,用粗盐腌泡4-5天,再盘型压扁,经阳光晒干出油,即可享用。
南安板鸭是最经典的吃法是清蒸,什么调料都不加,刚出锅的板鸭肉嫩骨脆,鸭油丰满不腻,食用后口齿留香,被称为腊味之王。
新城烫皮
烫皮是赣南客家美食,尤以“新城烫皮”闻名。烫皮的做法类似广东的肠粉,提前一天将大米用井水(可以加入草木灰或食用碱)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
准备两个簸箕,将米浆(可加入黄栀子、青菜汁等天然色素,使烫皮呈现黄、绿等颜色)倒入簸箕内,搪成薄浆,入锅内蒸3-5分钟即熟,可随意加佐料或置浆内一起蒸熟。
烫皮物美价廉,在大余县城乡镇都有烫皮摊,清早上班之前,蘸着各种香料调制的酱水,吃一盘刚出锅的烫皮,舒服地唤醒沉睡一夜的肠胃。
或将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卷入烫皮,味道更加丰富。
秋冬农闲时节,大余人把蒸熟后的烫皮,取下放在干净的板上稍晾晒后,切成宽条形或块形。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干,制作成烫皮骨。
晒干的烫皮骨可煎、炒、蒸、煮,特别美味。
香芋扣肉
香芋扣肉属地地道道的大余特色菜。大余人做香芋扣肉时喜欢用五花肉,切成约0.5公分厚,煮成八成烂后油炸。香芋头也切同肉一样厚度油炸成金黄色,与五花肉一块块相隔、相扣,放入放上酱油、料酒等各种佐料,上蒸笼蒸1小时,将肉及香芋蒸烂。上桌时,用一碗口对口地盖在装有香芋扣肉的碗上,反扣过来后,肉皮朝上即可上桌食用。
香芋
香芋扣肉吃起来味香、不腻、爽口。肉皮金黄,香芋雪白,黄白相间,形成龟背,外观好看,而肉食不腻,芋嚼鲜美,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香芋扣肉
槟榔芋是做芋头扣肉的上佳材料,在大余吉村镇槟榔芋的种植已成规模。
吉村镇槟榔芋田
酸芋荷芋荷又称“芋艿”“毛芋”,广东兴宁一带把它叫“雾荷”。很多人都吃过芋头,却没有见识过芋荷梗腌制的美味。
芋荷
节俭的客家人选取肥大芋荷梗,去掉老皮,叶和嫩心,洗净后置阳光下晾晒至柔软,用粗盐腌制,用淘米水浸没芋荷梗,加上生姜、辣椒、大蒜头,码在缸里,再盖上一层密密匝匝的稻草,最后压上大块石头密封好,经过几天的发酵,透过稻草的缝隙飘出的芋荷香,就弥漫开来。
剥好的芋荷梗
腌制好的芋荷色泽鲜美、酸爽开胃。酸芋荷可以素炒着吃。
清炒酸芋荷
但最最杀饭下酒的,是爆炒大肠、肚尖、小肠、鸭杂等,味道别具一格,是大余人的最爱。
酸芋荷炒猪肚
荷包胙荷包胙又称荷包肉,是大余传统特色菜。荷包胙,它具有荷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还有几味佐料的烈香,吃起来油而不腻,香能饱肚,饭菜合一。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大余出了个状元戴衢亨,名气很大。有一天,他宴请邻里老人,饭后向每人送了一份用荷叶包着切好的猪肉,因为是状元赠送的东西,老人们不好分拆开,就将肉连同荷叶放进木甑蒸熟。打开木甑盖,荷叶的清香和肉香便阵阵飘来,夹起蒸烂的猪肉一吃,味道极佳。因此,人们便称它为“状元菜”。此后,这道菜逐渐在南安府所属的南康、大余、上犹、崇义四个县流传开来。
在宴席上,开启荷包胙也有讲究,一般要由酒席上的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轻人两人配合,才能打开,俗称“开苞”
“开苞”
芋包子(芋丸子)每年逢重阳节,大余的乡村家家户户都支起油锅,用当年新榨的茶油和当年的芋子炸一锅芋包子,来庆祝当年的油茶丰收。
制作芋包子一定要选用新鲜的芋仔(芋母上长出的子芋),将芋仔煮绵捣烂,加适当米粉、食盐、韭菜、辣椒等充分搅拌均匀。
用汤匙挖出一个个4-5公分的小芋球,放入油锅炸至表皮金黄时捞起,芋包子就炸好了。
刚炸好的芋包子外脆内软,香脆可口,入口极香,回味无穷,张开嘴巴轻轻咬上一口,“嘎吱”一声轻脆响,便觉得满口鲜香,香油满口。
芋包子
南安艾米果艾米果是用大米和艾草磨浆并炒熟制成各种形状的果品,置蒸笼内蒸熟,吃起来,有一股独特的药草香味。清明时节,到田间采摘透着春天气息的白艾草,洗干净后,放入开水锅中煮至用筷子可以夹断,捞出来剁碎沥干。剁碎的艾草倒入米浆中,加入少许盐,与米浆充分混合,然后将米浆倒入锅中,用柴火灶熬至成团。
艾米果分有馅的和无馅钓两种。艾米果可随意造型,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
艾米果
霉豆腐
大余霉豆腐也是大余的一道传统特色菜,没到冬天,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霉豆腐。大
霉豆腐的做法是将豆腐切成小方块,等其发霉后,稍微清洗一下,蘸上各种调料,封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就成霉豆腐也叫腐乳。
大余霉豆腐因为各家各户制作方法有所细微不同,制作出来的霉豆腐口味就不同,所以你到了不同农家,尝到的霉豆腐口味可能就不一样,别有一番感受。
黄元米果
每年腊月大余人用大禾米制作黄元米果,黄气香质软,相传明代曾被列为地方土贡。
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蒸熟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
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匀,切块做成各种形状的米果,由于做工繁琐,往往要亲邻朋友相助才会动工兴做。
晾晒中的黄元米果
在冬天腊肉腌好后,搭配黄元米果那真是美味,中午晚上炒上一盘,既解馋又饱腹。
炒黄元米果
芭蕉米果七月中元节前后,客家人常会做一道传统特色美食,选用房前屋后新鲜的芭蕉叶,洗净剪成块状,包裹米果做成芭蕉米果。
芭蕉树
切割好的芭蕉叶
芭蕉米果的做法与粽子如出一辙,包好的芭蕉米果放到锅里蒸熟,香气扑鼻的芭蕉米果就做好了。蒸熟的芭蕉米果,清香扑鼻,金黄柔韧。
大余因为盛产竹子,当地人就地取材以新鲜竹叶来包米果,用竹叶包的米果蒸熟后散发着缕缕竹子的清香,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家用竹叶替代芭蕉叶做米果,但是注重传承的客家人依然沿用了芭蕉米果的名称。经过创新,芭蕉米果涌现出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种口味,有甜有咸。
麻糍
麻糍粿就是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里用木质的锤子捣烂之后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种甜食。
大余麻糍讲究糯、甜、滑的风味。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伊府面
属大余传统风味面食,清代南安府有一姓伊的知府常食之而得名,伊府面筋韧爽滑,鲜嫩可口。
伊府面
用精面粉、猪膏油、鸡蛋精制而成,并配以鸡腿丝、火腿丝、*烧肉及香菇、白笋丝、红椒、青葱等佐料。此面点清香扑鼻,鲜嫩爽口,脆滑而不油腻。
干烧伊府面
席苞八宝饭大余民间传统美食,是由上等糯米、蜜枣、花生仁、苏榄、金桔饼、核桃、冬瓜条、芝 麻、莲子制作而成。
席苞八宝饭香甜可口,具有补气血、润肺腑等功效,是上好的药膳。
糯米薯莨酒
糯米薯莨酒是大余传统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待客佳酿,此酒香甜可口,活血补气。采用的原料是由薯莨及当地糯米酒。
薯莨块茎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或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也可作酿酒的原料;入药能活血、补血、收敛固涩,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妇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及风湿等症。
将新鲜薯莨洗尽,用大余客家传统用具“网刷”将薯莨刷成糊状体,放入油锅烤至微黄成块状,再将烤好的薯莨放入糯米酒中煮,并置人生姜、红糖等即可食用。
米粉肉
米粉肉是赣南地区一道家常客家菜,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
米粉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关于米粉肉的记载“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多味花生
多味花生是大余人都熟悉的口袋零食,选用优质花生仁、面粉、白砂糖、植物油、天然香料等精制而成。
造型均匀、美观,色泽金黄,入口香酥,五味俱全,是下酒佐食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