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看到一个记者写的关于供销社兴衰的文章,文章很长。因为公社供销社以及村里代销店勾起了我这个老农的记忆,一口气把文章看完了。文章中叙述了供销社兴旺缘由,我身同感受,可文章中叙述供销社衰败主要原因归咎于“个体户”兴起的竞争,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供销社是不是统一收购粮食了 供销社买卖不赊账(1)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成为百年老店,就像阿里巴巴马云豪言:要把阿里巴巴做成102年的百年企业。但一个企业的衰败倒闭肯定不是外部的原因,而这原因是内部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用时髦的话说,因为这家企业没有创新发展,而是抱着现有的兴旺止步不前。你不改变自己,就就会被别人改变。

那么曾经辉煌于中国广大农村的供销社衰败得如今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老农认为:

供销社是不是统一收购粮食了 供销社买卖不赊账(2)

第一、供销社买卖不赊账

从刚实行土地承包的1980年代,很多村民手头经济紧张。因为分地到户,集体的农工家具,骡马驴牛等农业生产资料不够用,农户只能自家购买。而供销社的买卖是不赊账不欠账,就是说农民手里没现金,是没法从供销社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更别说没有现金可购买家庭生活用品了。

没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市场松动,农村也出现了个体户,村里也开始不仅供销社系统下的一个代销点了,有头脑的能搞来贷款的,开始开店倒腾化肥农药。由于都是本村邻居,有现金的可以买,没现金的,个体户们可以先把农资等赊销给农户,秋天收了,再还账。就这赊销一招就动了供销社几十年奠定的根基。

很快,我们当地农民有了一个歇后语:供销社买卖——不赊销。以至于到现在,上了年纪的人比喻那家村里店铺饭店不赊账。打趣道:捏是供销社买卖。听者就知道这是不赊账的意思。

供销社是不是统一收购粮食了 供销社买卖不赊账(3)

第二、按时上班,跟农民生产不同步

农村供销社用农民的话说是公家的。公家这个信用背书是很厉害的,因此在供销社上班的人员不比现在考公务员简单,而供销社设置在村里的代销点也是本村“权贵”人掌握。供销社的营业时间是早八点上班,中午下班,下午再上班下班,一天八小时营业时间。

刚分地的农民种地积极性特别高涨,很多勤奋农户是早晨5点要去地里干农活,要去供销社买点东西,供销社还没开门。有的农民为了节约时间,晚上从地里劳动回来后,要到供销社买东西,供销社早关门歇业了。

而个体户呢?一般都是就在家里把,只要邻居来喊,半夜都会开门,让村民把需要的商品买走。很快那些肥料贩子们,拉回来化肥的拖拉机干脆就停在大街上,谁要就把车开谁门口,把化肥帮着搬进院子里。(现在农村经营化肥的都是直接把化肥送到村民地头)

这样,供销社和个体户一对比。供销社不衰败才算怪呢!

供销社是不是统一收购粮食了 供销社买卖不赊账(4)

第三、老大思维所致

作为一个在农村领域的创业者,当京东电商崛起后,京东自建物流体系这一壮举,年轻人觉得很新鲜。其实,在老农看来,这有些类似供销社体系,无非是京东依托的是互联网智能化,供销社是传统的买卖。

老农曾经感慨:中国供销社是一个多么好的系统,产供销一体化,并且是国营,一竿子插到村里,如果供销社不倒闭,假冒伪劣的商品就很难在农村流通。可供销社毕竟名存实亡,各地只能见到供销社挂的招牌,他们的终端销售业务已经看不见了。

这完全是大锅饭机制所致,是老大思维所致。说白了,供销社整个系统,没有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认识,一句话,供销社没有把农村农民农业真正放在心上。你不把三农放在心上,不把三农当为上帝,三农为什么会鸟你供销社呢!

供销社是不是统一收购粮食了 供销社买卖不赊账(5)

以上纯属于老农的个人观点和感慨,对事不对人。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发文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