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形势有那么好吗(大国点名没你不行)(1)

入户调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张景良 王岩

10月31日,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工作结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在入户登记工作中,以志愿者为主的普查员和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的指导员发挥了“铁脚板”作用,挨家挨户上门摸底。今天,我们来说说人口普查的那些事。

●辛苦:人家下班他们上班

11月2日,鼓楼区丰财街道下淀社区62岁的老党员王锦奎哮喘病和肾病又复发了,住进了徐医附院。为了不影响人口普查工作进度,他把统计各户信息的“短表”带到病房内,挂完水后认真录入数据。

10月5日,王锦奎响应社区号召,成为一名普查员,负责登记下淀路2巷、4巷、6巷、8巷的平房和一栋4层的居民楼,一共74户。王锦奎做了充分准备,白天查找入户资料,晚上草草吃点晚饭,便戴上口罩和胸卡,穿上人口普查员马甲,趁着居民下班回家,18时正式开始入户工作,挨家挨户登记。22时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数据上报,总是忙到深夜。“每天不把数据报给支部书记,总觉得不踏实。”

50岁的吕青担任泉山区奎山街道奎西社区计生专干,这是她经历的第二次人口大普查,与上次人口普查不同的是,这次人口普查运用了很多现代化技术。人过中年的她对这些新鲜玩意使用起来有些吃力,但她看不懂就问,用不明白就学,常常戴着老花镜在社区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短短几天的时间,吕青对人普系统的掌握已非常熟练,甚至担任起了指导员的职责,为其他普查员讲解指导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泉山区王陵街道都是没有电梯的老小区,楼房都在7层以上,最高的是10层。社区工作人员尹居菲作为指导员,每天白天完成社区工作,晚上跟着普查员一起入户,一个晚上楼上楼下跑下来腿都酸了。

朱金星作为金龙湖街道人口普查办业务负责人,每天比别人来得早、走得比别人晚,辖区内人才公寓该怎么入户?高校人普工作怎样方便开展?科技大厦集体空挂户如何设置虚拟小区?这些都要全面考虑到。朱金星左腿7月份意外受伤尚未痊愈,他拖着伤腿参加完市、区两级培训后,召集街道12名村居统计员,对辖区内居民楼、写字楼、商场、工业厂房等建筑物进行摸排,并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建筑物名称、地址、类型、户数等。 根据以往经验,朱金星建议村(居)统计员错开白天网络卡顿、拥堵时间段,利用一周的时间加班加点、夤夜奋战,提前完成12个普查区、391个普查小区、1993个建筑物的划分与标绘,率先打好第七次人口普查第一波冲锋。

●心酸:登门6次取得配合

普查过程中,有个别居民因为不了解而不配合社区工作,明明家里亮着灯却不开门,或者是拒绝告知人口信息,每到这时候,王锦奎总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一亮证、二解说、三执行。

“这片平房快要拆迁了。有些居民对敲门的陌生人很排斥,而且不听解释。” 王锦奎说,不少居民家他都是三番五次登门才能取得信任。特别是下淀路2巷的一户人家,他一连去了6次。前几次去户主都说没空,王锦奎问他什么时候有空,对方让他次日早上7点再去,结果第二天又吃了闭门羹。直到第6次登门,户主说了声“不好意思”,终于把户口簿拿了出来,王锦奎站在门口完成了登记。

云龙区大郭庄街道兴云社区工作人员马维,负责润金城小区的人口普查。润金城是新小区,居民以年轻人为主,有些人对社区工作不了解,戒备心很强,电话不听、留言不理,马维只能一遍遍上门、一遍遍解释。

●温暖:理解关怀,点滴感动

“橦橦,我又给你收集到一户居民的信息!”10月份,醒狮社区70多岁的周长英老人隔三差五就往社区跑,帮助怀孕5个月的社区工作人员石雨橦收集居民信息,免得她跑空趟。在党员周长英眼里,社区工作人员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入户普查,而且经常是上门两三趟都找不到人,实在是太辛苦了,她多做一点,社区工作人员就能少做一点。

醒狮社区工作人员赵思文负责夹河街49号院98户居民的人口普查。丈夫担心她晚上出门不安全,自告奋勇陪她入户勘查,赵思文在普查中还遇到了曾经参加过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赵秀英老人,老太太详细了解这次普查内容和流程后,连连称赞“这次人口普查规范、细致、先进”。来自前辈的肯定,让小赵内心无比欣慰。

马维一直记得一张女居民手写的纸条。有一天,那位女士回电话说现在到家了,让马维上门登记,但马维一时间又赶不过去,女士便把自己的详细信息写在了一张纸条上,放在门口鞋柜里。马维次日拿到纸条,看到上面字迹娟秀,内容完整,后面还附了一句“辛苦了!”多日的辛苦立即化为乌有。

湖滨街道湖滨东社区的普查员徐玲印象较深的是一户独居男性住户,上晚班。徐玲第一次上门,住户不在家,她在门上留了普查员信息。次日,一个电话打过来了:“抱歉,我平常下班晚,可能要到晚上11点多才能到家。”“没事,我等你到12点,到家给我打电话就行。”打定主意熬夜的徐玲,连浓茶都喝了起来。结果,当晚11点左右,住户就提前请假回家了,“他说不好意思让我等太久。”徐玲称,当时心里觉得暖暖的,这种来自住户的体谅让她意外又感动。

很多普查员和指导员都说,每天都有熟悉的居民主动问候“辛苦了”,入户时也常有居民端茶倒水,甚至热情地留吃晚饭……有这么多理解与关怀,虽然身体疲累,心里却都是幸福温暖的。人口普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积极参与人口普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还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毕竟“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