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


威远有一个四周丘陵环绕,内有一沟壑狭长,满山遍布灌木黄荆的地方。每当黄荆花开,铺天盖地的紫色小花将小镇装扮得格外美丽,这儿便是“黄荆沟”。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


黄荆沟原威远煤矿,更是一个闻名全国出产优质煤的省属国有大型煤矿,最高年产达99万吨。所产煤发热量相当高,一直用于特种钢铁冶炼,是全国重点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特供燃料重要能源基地,曾一度还有解放军驻守。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3)


至今当地还流传着“没有威远煤矿的优质煤,四川的火车就翻不过秦岭,重庆的钢铁厂就炼不成钢”的说法。从清宣统二年(1910年)英国人开始架井开采,到冯玉祥将军为抗日募捐而来,有力地见证了内江近现代煤矿工业发展重要历程。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4)


我们从威远出发,驾车一路穿行,首先到达第一站泥河,这是威煤煤炭外运火车站,煤矿窄轨小火车将煤运到这里,再通过大火车运到资中宋家铺,最后运到全国各地。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5)


提起蒸汽小火车,威煤人都记忆如新。当年威煤地处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之地,交通极为不便。1958年经省煤炭管理局批准,修建了通往煤矿的“坭黄”铁路。小火车采用石家庄动力机械厂生产的76.2厘米“寸轨”机车,这种源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现全世界仅有乐山嘉阳和黄荆沟两地保有。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6)


铁路建成后,既方便了职工上下班,又解决了煤炭运输难题,使偏远小镇祖祖辈辈牛驮马拉的骡马时代,一下子进入了蒸汽时代。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7)


40多年间,小火车共运载1000多万吨煤,6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价值2000多万元,被称为“小镇生命线”。如今锈迹斑驳的小火车和一段长500米的窄轨,静静地躺在火车站内,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威煤工业的最好见证,小火车也当之无愧地被国家文物普查定为“工业文明遗存”,被大家誉为“蒸汽时代的工业景观”“深山里的活化石”。我们乘车继续往里走,公路沿线隔河两边都是山,右边山间有火车道,其中高达30多米的“八洞桥”,就专为火车修建的过路桥。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8)


当年运煤的火车一路“呜呜”叫着,喷着粗大的白色蒸汽从上面呼啸而过,将很少看到汽车的我们惊得目瞪口呆。再继续往山上爬,不久便进入威煤电厂。这个电厂是为煤矿生产、生活配套的专属发电厂,而今也仅存高高的建筑遗迹。这是进入威煤的第二站。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9)


看过八洞桥和电厂,不一会儿便来到第三站“炭坝子”,而今炭坝子左边为客运车站,右边为小火车保护区。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0)


当年这儿既是火车站的煤炭运输码头,也是工人上下班进入煤矿的必经之道,平时还是乡下农民前来出售疏菜和鸡牲鹅鸭的农贸集散地,整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炭坝子背后是10多米高的石堡坎,堡坎上修有运煤梭槽;炭坝子前是一个宽大的“三合土”坝,从火车站延伸的轨道直通这里,货车厢被拉到这儿,打开梭槽煤炭就梭入车厢,然后火车头又拉着煤车再加挂客车厢,然后又一路呼啸着往坭河奔去。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1)


从炭坝子靠左有一条几百级的石梯,通往煤矿第四站,这里便是煤矿经济文化中心。从上到下,最上左边山脚连接着上山的龙大湾石梯,依次下来是变电站、威煤中学、机修厂、威煤职工医院。我父亲当年就在医院上班。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2)


接下来是半边街、公安派出所,过来是财务会计科,然后是党委办公楼,再过来是威煤影剧院。那时电影院电影海报由画家手工画制,栩栩如生,效果非常好。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3)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4)


记得当年我小时来这儿玩耍,那时放映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来看电影的人山人海,挤得像爆花一样,每天从早到晚放映10多场,还是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人连票都买不到。影剧院最左边是职工伙食团。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5)


再过来是新华书店,当年我在那儿买了好多小人书。然后是百货公司、黄贸公司。如今黄贸公司高高的墙壁上,还依稀可见毛主席的彩色宣传画。黄贸公司旁巷子进去,是照相馆。影剧院下方是一道陡坡,坡上修了一级级的石梯,用于观众观看比赛和坐着休息。最下方是灯光球场,每当工人晚上下班在雪亮的灯光下举行篮球、排球比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意气风发,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青春和风采,也看得学生、职工家属如痴如醉,精彩之处大家掌声雷动。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6)


灯光球场前方是总工会,总工会旁是图书室。当年我在这儿借阅了许多书,我的文学启蒙也许就在这儿开始的吧。总工会背后是工人俱乐部,也是工人喝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7)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8)


在俱乐部坎下石壁上,至今还留存着高达一人多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命根子”标语。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19)


从灯光球场往右边走,是威煤小学,现是黄荆沟镇中心校。然后是保卫科、安全培训中心、职工宿舍,其中间夹杂着工人、家属低矮的小青瓦房,这些房上瓦片脱落,到处穿风对角。房外小小院子边,有一圈长满青苔的片石围墙,围墙旁栽种的小树,也因无人打理而长得虬枝杂乱。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0)


再往前是第五站威煤二井,这里是煤矿生产重地。二井,就是煤矿的两个井口,外面矗立着高高井架。井架最上方,是两组快速旋转的飞天巨轮,粗壮的钢丝绳一头连接着下井的罐车,一头连接着动力牵引的蒸汽机车。相传威煤使用的第一代蒸汽机车,就是大清慈禧太后亲自谕旨同意,由李鸿章负责从英国进口,最后多次辗转才来到威煤的,如今这第一代蒸汽机早已不复存在了。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1)


二井口旁有充电房、锅炉房、机修房、铁工房、电修房、井口男女职工澡堂、二井职工食堂,稍远处是煤矿供应科,专门供应生产所需的钢道、煤车、枕木、电机等一切生产所需材料。供应科左侧有一条长长的石梯路,石梯大概有上千级,一直通往山上。半山腰是威煤农场、果园,那时农场养有奶牛,我最小的弟弟没奶吃,我父亲就从这个农场买牛奶喂他。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2)


如今,威远煤矿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工业文化旅游,正投资修建“工业文化广场”,广场上那座正待安装的雕塑上面,两个煤矿工人站在乌黑的煤山上,正奋力挖掘着被称为“乌金”的煤炭。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3)


二井口附近的老旧、破败无人居住的房屋现已全部拆除,只留下二井口高高的井架。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4)


在广场最里面的墙壁上,铺装上了大型浮雕长廊,浮雕以“还我河山”“小火车”“发电厂”“职工医院”“威煤中学”“矿工劳动场面”等等煤矿生产、生活场景,展示着威煤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足迹。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5)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6)


广场墙壁及四周,还将原生产所淘汰的煤车、钢道、机床、液压机、变压器、飞天轮等生产设备,镶嵌、安置在广场上,让人们观赏。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7)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8)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29)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30)


据悉,原二井职工食堂将改造成“工业文明展览馆”,以展示威煤80多年生产发展的光辉历程。广场上这一件件珍贵的威远工业文化老物件遗存,还有广场边高高矗立“不灭的印记”金色招牌,更是勾起了人们对威煤过去火热年代无限美好的回忆。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31)


威远煤矿见证了四川近一个世纪煤矿业的潮起潮落,凝固了几代矿工用智慧和汗水铸造的辉煌。昔日热闹非凡的场景早已不在,威远煤矿及威远工业的活化石蒸汽小火车,将永远载入威远工业发展史册,永远铭记在黄荆沟和威煤人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


威远沙湾煤矿位置(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