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

汕头潮阳人郭子彬于19世纪70年代奔赴上海谋生,经过数十年的辗转经营,崛起成为当地著名的潮商。他在积累了巨额资金后,适时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兴办民族工业,集巨资创办鸿裕纱厂鸿章纺织厂,并取得很大的发展,成为旅沪潮商创办实业的先驱者。他热心公益,捐资5万两银为上海复旦大学兴建心理学院教学楼,也是汕头大中学校(汕头市第四中学前身)的捐建者。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2)

汕头开埠以后,

商业和对外贸易以及海洋运输业迅速发展,

不少潮汕人纷纷走出故里,

到中国沿海各商埠和东南亚等地闯世界,

艰辛创业,

精心经营,

成为近代潮商翘楚。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3)

其中,

汕头潮阳人郭子彬

于19世纪七十年代奔赴上海谋生,

经过数十年的辗转经营,

地处小北山脉腹地的铜盂镇,

自古以来乃是藏龙卧虎之地。

唐宋潮汕八贤之一的许申,

近代著名实业家郭子彬、

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

著名心理学家郭任远等,

均出生于此。

郭子彬致富后,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尤其在崇文兴教方面,

捐献巨资,

布泽社会。

他为创办复旦大学心理学院而捐建的“子彬楼”,

以其哥特式建筑的时代特色,

至今屹立于复旦大学的美丽校园中,

记录着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历史。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4)

如今的复旦大学“子彬院”

投身实业卓有成效

郭子彬,

潮阳铜盂镇人,

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

兄弟三人,

他排行第二。

因其兄早丧,

郭子彬于光绪初年只身赴上海谋生,

留其弟在家继承父业行医并待奉老母。

郭子彬初到上海时,

在一家烟土行当学徒。

由于他办事认真、聪明勤奋,

并且学懂一些英语,

很快掌握了烟土行业的经营之道。

数年后,

郭子彬独立创办了郭鸿泰土行。

他经营有方,

亲自站柜台,

在烟民中颇有信用。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5)

潮阳铜盂镇

他的柜台上每天蹲着一只白猫,

很多顾客就以白猫为记,

买烟土要买柜台上蹲着白猫的土店的。

自此,业务发展迅速,

郭鸿泰土行逐渐跟上海最大的土行之一

郑洽记齐名沪上,

一跃而为上海潮商的巨富。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6)

上海郑洽记

据姚公鹤著《上海闲话》称:

沪上潮人“土栈之尤著名者,为郭姓之鸿泰号”。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清政府宣布禁烟,

烟土行业列为非法贸易,

郭鸿泰土行随之停业。

辛亥革命后,

全国开展禁烟运动,

郭子彬深感贩卖鸦片害国害人,

必须及时掉转经营方向。

于是,

他首先投资上海钱庄业,

在上海鸿信、鸿祥、信裕、晋安4家钱庄,

共参股11.8万两银,

成为4家钱庄的大股东。

与此同时,

他以鸿裕号为名,

兴办4家面粉厂和1家织布厂。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7)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资本主义列强在欧洲激烈争战,

无暇东顾,

棉纱、棉布输入中国的数额锐减,

中国民族棉纺织业得到发展的机会。

郭子彬抓住良好时机,

于1915年和1918年与其表弟郑培之(潮阳金浦人)合作,

先后投入巨资在上海创办大型的鸿裕纱厂和鸿章纺织染厂,

崛起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实业家。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8)

鸿章纺织染厂广告

1915年,

郭子彬与表弟郑培之合作投资150万两银,

在上海麦根路(今淮安路)491号创办鸿裕纱厂,

建厂时购地近百亩,

延聘英国工程师设计。

该厂建成后,

拥有纱锭62816枚,

布机244台,

实际有纱厂和布厂共两厂,

产品以宝鼎为牌号,

运销国内各商埠和东南亚各地,

获利丰厚。

该厂曾获孙中山手书“衣被群生”的牌匾。

1918年4月,

以郭子彬、郑培之为大股东,

筹规银10万两,

在上海麦根路康那脱路口

(今泰兴路北段康定路口)

创办鸿章纺织厂。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9)

鸿章纺织厂初建时

只有木织机400台,

染缸8只,

职工300余人。

次年,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席卷全国的提倡国货,

抵制洋货的活动,

再一次给民族棉纺织业提供了机遇。

1920年

鸿章厂又增资10万两,

增添铁木织机216台。

一年多后,

该厂又大幅增资至150万两,

大规模增添和更新设备,

添置纱锭24536枚,

布机 440台(其中铁织机25台),

并购进染色机械代替老式染缸,

成立机械化染布车间,

职工也激增至1200人,

形成新式纺织染大型企业,

厂名也改称鸿章纺织染厂。

鸿章的棉纱以“宝彝”为商标,

而棉布则以“宝彝”、“鸿章”、“双凤”、“三羊”为商标,

皆畅销国内和东南亚各地。

此时,鸿章和鸿裕都进入兴盛的时期。

作为旅沪潮商从事实业的先行者,

郭子彬在20世纪初创办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其厂号尚存的企业,

对当时上海民族纺织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业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0)

热心公益造福社会

郭子彬致富后不忘报效桑梓,

造福社会,

在上海和潮汕地区

所办公益、文教事业颇多。

民国初期,

郭子彬便是

上海潮州会馆潮惠帮会董中的核心人物,

他为富有义,

敢于担当,

远近闻名,

值得钦佩,

更是今天潮商的楷模。

郭子彬重视帮助各地

发展教育事业,

培育人才。

1920年,

鉴于居沪潮汕人中谋生艰难、生活贫困者众多,

子女普遍存在入学读书和尔后择业的困难,

上海潮州会馆决定斥巨资创办上海贫儿教育院,

办院经费由潮惠会馆统筹,

主要由郭子彬和郑培之等人捐赠。

学校主要招收旅沪潮汕籍贫寒人家子弟入学,

学生一律住读,

全部免费,

实行半工半读。

郭子彬担任这所学校董事会的主要成员,

不仅带头捐献建校资金,

而且长期捐助该校办学经费。

贫儿教育院占地60亩,

教学设施齐全。

有综合楼、大礼堂、图书馆、

运动场、实习工场、学生宿舍、

餐厅、医务室等。

创办者还为学校能够长期维持,

置办了可以有常年收益的土地、房产等产业。

郭子彬还积极支持“潮汕山庄”,

使旅沪乡亲逝后有办丧事、寄棺或殡葬之场所等。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1)

1926年落成的心理学院.郭子彬先生捐建,命名为子彬院

郭氏崇文兴教、热心公益的义举,

在资助上海复旦大学创办心理学院这件事上,

充分显示了他的热忱和气魄。

1923年,

郭子彬捐资5万两银

为上海复旦大学兴建心理学院教学楼,

被命名为“子彬楼”,

其子郭辅庭还捐助心理学院的开办费。

创立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

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

步入复旦校园,

在西侧的绿树浓荫中,

掩映着一栋雍容典雅的4层楼房,

它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

其风格别致而又独特。

这就是称为“子彬院”的心理学院大楼。

岁月的风霜已消蚀了昔日的风采,

但它作为今天仍留下的当年少数建筑物之一,

默默铭刻着潮商郭子彬捐赠巨资建设“子彬院”的壮举。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2)

郭子彬捐建的复旦大学子彬楼

除协助创办复旦大学外,

郭子彬还先后捐巨资

为家乡铜盂公学购地扩建校舍,

添置设备;

为潮阳东山中学、六都学校、潮光学校

以及潮州的韩山师范、金山中学等校

捐赠大批图书、仪器和赠建教室、

实验室、图书馆、宿舍;

1919年,

郭子彬和郑培之捐资在汕头创办

潮州八邑职业学校,

其后改办为汕头大中学校

(即汕头市第四中学前身)。

他还热心赞助在沪潮阳籍学生出国深造,

培养了郭任远、郭承恩、郭守纯等博士人才。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3)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4)

汕头四中,其前身为郭子彬和郑培之捐资的汕头大中中学

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称,

史有“前八贤后七贤”之人物,

特别明朝一代,更是人才济济。

先贤虽有著述,

终因年代久远,

散佚无闻。

郭子彬对此极为痛心,

遂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在上海创办“双百鹿斋”,

聘请对古学有研究之学者

搜集、校勘古代典籍,

重新出版了明代隆庆《潮阳县志》(林大春编著)、

《东涯集》(即翁万达集)

及《井丹诗文集》等书,

依然采取仿宋木刻连史纸线装印书,

刻印了许多图书,

广赠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和大学,

传播久远。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5)

郭任远: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创办心理学系并筹建心理学院;

曾任鲁东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1922年8月,

潮汕遭受严重风灾,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9日晚上海潮州会馆接汕头求援电,

当即先汇5000元,

并成立由郭子彬为主任的风灾筹赈办事处,

先后筹集资金6万元。

郭子彬晚年回乡,

仍不遗余力,

出资建田心桥、溪西雨亭和新桥北山亭,

改造铜盂分别至神仙里、峡山、深岭3段泥土路为贝灰三合土道路;

独资维持峡山宏济善堂,

施赠棺木,施医赠药;

资助峡山育婴堂经费

……

上海潮汕商会黄俊松会长(潮商故事汕头四中的捐建者)(16)

1932年,

郭子彬因病在家乡逝世,

终年7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