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鸽子四个品系:吴淞鸽系的出现(1)

“吴淞”鸽系的出现,终于打破“李鸟”超远程赛事上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吴淞系的形成。

中国信鸽发源于上海,早期中国赛鸽人热衷于远程与超远程比赛,上海与江浙一带更是如此。在上世纪50代上海吴淞地区,以汪顺兴前辈为龙头,柏鸿升、张文郁、黄月良、李永昌、徐安方等鸽友,通过交换、借用种鸽,支援种蛋等途径,发展出一路具有地域特色的超远程鸽系,因此鸽系发源于吴淞地区,所以命名吴淞系也就顺理成章。

二、吴淞系主要两大流派~老桃花和小尖嘴。

1、以眼睛(老桃花)为代表的吴淞鸽系:1952年秋,张文郁从浦东联东鸽协会长王远静处转让来的雄鸽,又从丁培新处借来飞过苏州的雌鸽,全都都转让给了汪顺兴。经汪顺兴配对培育,子代在1954年上海~北京赛事,获得第五名。北京五名后又经过柏鸿升与汪老合谋配对,后代成绩斐然,后通过内交回血,眼砂特征固定为艳丽浓砂眼为主要类型,被鸽友冠以“老桃花”美名。

吴淞鸽子四个品系:吴淞鸽系的出现(2)

2、以小尖嘴特征命名的吴淞鸽系(小尖嘴):

1956年汪顺兴、柏鸿升去同济大学钱宗毅家中看鸽,看中一羽眼砂结构特好的小尖嘴、黄眼雌鸽“西翁系”,配了汪顺兴家中几羽获奖吴淞鸽,后代归剿率、入赏率特别高,所以被冠以“小尖嘴”。

以后汪顺兴又在吴淞鸽系中加入日本军鸽后裔,还有李鸟7802、台鸽等血统增加吴淞鸽系活力,经过长期培育后,以老桃花和小尖为主要特征的“吴淞鸽系”固定成型,尤以王顺兴饲养的吴淞鸽系最为出名,被鸽友尊称为“汪种”。

三、吴淞鸽的外貌特征与李鸟的区别:

1、吴淞鸽体型中等偏小,修长紧凑,毛片紧小、翅条长、窄、尖、弯、背鼓尾小;李鸟体型偏大些。

2、吴淞鸽有的有小尖嘴外观,李鸟没有。

3、吴淞鸽系与李鸟都以中雨点和墨雨点为多,这也符合现在毛片鉴鸽理论,深羽毛鸽子飞得远,耐。

4、眼砂:吴淞鸽黄眼以五彩枯黄眼,青铜黄或深茶色眼志,又宽又厚,底砂象熟鸡蛋黄色或腊黄色,面砂暗红、俗称老二红,鸽界有老二红世世代代不受穷之说;吴淞砂眼鸽,底砂近似开谢的桃花,面砂粗犷成紫红色,也有的砂眼鸽褐色眼志,宽深,内线口发达,内线扣呈现啤酒盖形状 ,也是符合眼睛鉴鸽理论上,宽眼志、深眼志飞得远,耐天气。这些眼砂特征与李种眼砂有很大的不同,很容易区别。

四、吴淞鸽的主要特点

1、聪明机警,遗传性强,幼鸽不游棚,成熟期比李鸟早,一般6个月鸽以上就可以放到700公里空距,溶血性能好,与外血融合性更好,后代会又快又稳,与李种、赛杨配放超远程优势特别明显。

2、体型上,吴淞鸽系以中等为主,更能适合比赛要求,在千公里距程上快于李鸟。

五、吴淞鸽系自诞生已经有70年了,依然受到广大国内与国外爱好者收藏饲养。如台湾飞龙竞翔集团20年前就广为收藏吴淞鸽系用于公棚比赛,尤其是艰难赛线上表现最为突出,获奖众多。

吴淞鸽子四个品系:吴淞鸽系的出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