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为什么要绝交17年(托尔斯泰一个人的底线)(1)

各位书友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复活》。建议读完第三部,第十六至第二十八章。

今天是第五天啦,即将看完本书的你是不是既怅然若失却也若有所得呢?

读书之前,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1、你敌得过欲望吗?

2、读完《复活》,有什么迫不及待地想吐出来的话呢?

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

托尔斯泰:既然欲望无法根除,那就给它套上枷锁。

聂赫留朵夫一见到玛丝洛娃,有一种需要家庭和孩子的想法涌上他心头。然而,玛丝洛娃已爱上西蒙松,决定跟西蒙松走。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不愿意,毁了他的生活才这样决定的,但这仍然给了他巨大的伤害。

而最后一段话颇含韵味,这里拿出来再给大家分析分析。

聂赫留朵夫希望在这同一本福音书里找到能证实这种思想的文字,就把它从头读起。他读着一向使他感动的《登山训众》,今天才第一次看出这段训诫并非抽象的美好思想,提出的大部分要求也并不过分而难以实现,而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戒律。

一旦实行这些戒律(而这是完全办得到的),人类社会就能确立崭新的秩序,到那时不仅使聂赫留朵夫极其愤慨的种种暴行都会自然消灭,而且人类至高无上的幸福——在地上建立天国(巴别塔,我认为这其实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大法官的回答)——也能实现。

那些戒律总共有五条。(不贴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对照)

聂赫留朵夫凝视着那盏油灯的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里的种种丑恶现象,又设想要是人们能接受这些箴规,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怎样。于是他的心充满了一种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喜悦,仿佛经历了长期的劳累和痛苦以后忽然获得了宁静和自由。

“我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这样,”聂赫留朵夫想,“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是我们断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像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从这天夜里起,聂赫留朵夫开始过起一种全新的生活,倒不是因为他进入了新的生活环境,而是因为从这时起,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有了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至于他一生中这个新阶段的结局如何,将来自见分晓。

托尔斯泰为什么要绝交17年(托尔斯泰一个人的底线)(2)

这里表达的非常明显和露骨——传教!托尔斯泰依托于宗教,但又创造出新的,属于人类的信念。所以这根本不是聂赫留朵夫的想法和领悟,而就是托尔斯泰本人想告诉读者的东西。

如何能消除无尽欲望带来的痛苦?那就是给欲望设一个底线,把自己牢牢地控制住。但同时,按我的理解,把自己牢牢控制住的准则,也有可能成为人发展的束缚,使人成为准侧的“奴隶”。

我大中华何尝不就是困在了天朝上国、腐儒文化的梦中。

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师,必然经历过这样的思考,但他最终用自己经历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人,要有底线。

这对于我们这些,一天到晚觉得自己牛逼哄哄的现代人,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我想,那时候的人,思维虽然粗糙,但掩盖不了的是其中的璞玉质地。而我们现在许多精致的道理,却藏不住其中的空洞。这里的宗教思想、生活理念、托尔斯泰主义,或许才是《复活》对于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吧。

作者:七月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