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我将分享与我的博士研究领域相关的一系列语言学知识,便于自己知识有效地输入与输出,也希望能够与同志趣的朋友交流。主要包括:汉语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二语习得(汉语国际教育)以及话语分析这几个方向。有兴趣的同学和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时常切磋,保持交流,共生共长。

导言:我的第一个系列,将会分享《话语与社会变迁》一书的相关内容。此书为英国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创作,中文版由殷晓蓉翻译,侵删。

导言后的导言:这一篇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此书的序言,也就是译者与笔者对这本书的介绍。也加入了本人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话语的强大威力 话语与社会变迁(1)

奇妙的语言学

【一】首先从译者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费尔克拉夫的研究方向跟随着上世纪语言学的大方向转变着,将研究的重点转入文本分析(这与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可能有着一定的关联),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所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大了,不论是人文社科的文本材料,还是自然科学的,抑或是日常的文本材料,都可以成为文本分析的对象。随后,费尔克拉夫的专注点缩小至话语分析。话语分析的对象被译者定义为:“对某一主题或目标的谈论方式,包括口语、文字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从这一定义来看,笔者认为话语分析的核心看似是语言,实质上研究的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本身。

话语的强大威力 话语与社会变迁(2)

【二】语言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与话语分析方法

语言分析方法众多,其中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可以说是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在近几十年中逐渐发展和生发出来。但是直至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的办法才成体系、有系统的被提出,既能够适用于理论研究,亦可以在语言实践乃至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实践中使用。这便是话语分析的魅力。

话语分析对的方法,在费尔克拉夫的介绍中,大体被分为两大类:批判式的和非批判式的。具体的内容将在以后的文章中逐一介绍。

【三】话语,文本,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

在费尔克拉夫的理论中,他将每一次话语事件都视作一个话语文本,一个话语实践乃至社会实践。从他的层次分析上来说,“文本”的概念偏向语言学,“话语实践”的概念是文本的产生与消费,“社会文化实践”是解释话语实践的基础。

费尔克拉夫的层次划分似乎有些抽象。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当美国总统在白宫玫瑰园发表演说,可以视为他实践了一个话语事件,而他所表达出的话语,形成了文本,语言学家对这一文本进行语言学的分析,可以是探讨其语法标准的程度,也可以探讨其话语量与动词使用之间的关联等语言学分析。这是:“文本”的概念。“话语实践”则是总统发表演说这一事件本身,它产生了文本产生了话语。而这一事件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既引发了这个事件的产生,又被这一事件所影响。这是其“社会实践”的含义。任何的话语事件,一定有其社会文化意义,话语和文本的产生,伴随着至少一人以上的语言及社会活动,任何语言现象的背后,落足于人、人类与社会。

以上是我阅读完译者序的感想与总结,下期谈一谈作者导言的相关内容,以便我们在正式进入书本内容前,对全书有一个准确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