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文稿(课堂教学的博与雅)(1)

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中,“雅”与“博”,乃是一种人生境界和人生态度。“雅”与“博”,反映了人生境界的二重性。雅即向内──修养身心,获得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依靠健康和谐的身心、儒雅自尊的品格来体现,从审美视角看,雅的特征表现为有格有调、雅正相生、神韵飘逸等;博即向外──不断登高,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依靠求真务实的精神、勤恳好学的作风来实现。

课堂教学的博与雅,是一种教学境界和教学态度。课堂中的“雅”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课堂成功与否的标杆,“博”则是实现“雅”的路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雅”呢?在我们看来至少有三,即“正”、“和”、“美”。

博雅课堂要义之一:正

和雅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文稿(课堂教学的博与雅)(2)

百度词典中“雅”第一层含义就是正规的,标准的,规范的意思,即按规矩办事。“雅,正也,古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雅的真本含义应该是正,正而不邪。据此,我们认为博雅课堂无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课堂的物质环境布置到课堂的学习氛围创设都应该是规范化的,都应该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是真正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是对国家、民族和学生未来负责的课堂。用当前一句流行语讲博雅课堂就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乱象横生,许多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打着课改的旗号,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博雅课堂是对当前课堂改革乱象的拨乱反正,是要让课堂教学回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轨道上来。教学规律是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必然性的原则,它体现教学内部的各种关系间的本质联系,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制约、规范着教育教学活动。实践证明遵循教学规律的课堂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只有当课堂成为课堂中的“正人君子”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博雅课堂”。

博雅课堂要义之二:和

和雅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文稿(课堂教学的博与雅)(3)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的理念内涵丰富,如“中和”、“和而不同”、“和为贵”等。《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指在正道的“和谐”情况下,天地便自然能安定,万物便自然能成长。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

《论语•学而》载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和”表达出和睦、和谐、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为贵”和“贵和”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和生雅。乐曲的声调和谐则雅正。“和”是博雅课堂的精神内核,“雅”则是这种精神内核的外在表达。

据此,我们认为博雅课堂的基本内核是和谐。博雅课堂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环境轻松、气氛活跃”的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和谐并存的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是一种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

博雅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张扬和发展;博雅课堂追求尊重、平等、理解、合作的师生关系,开放、互动、包容、尊重、鼓励、合作是建构博雅课堂应有的教学智慧。

“和”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自然天成,因此,博雅课堂一定是没有任何做作的,为了表演而表演的课堂。它是真实、平实、扎实的课堂。

博雅课堂要义之三:美

和雅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文稿(课堂教学的博与雅)(4)

雅的另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美好。雅总与美和崇高相关。美是雅的基础,雅是美的升华。雅的一定是美的。据此我们认为博雅课堂应该是一种 审美化的课堂,它追求的应该是一种雅逸流美、超凡脱俗、自然天成的艺术化教学境界。博雅课堂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为教学主体构建一个“美”的教育时空,将美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机制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学习之中,实现“美”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各种教学因素创造性地转学习者的审美对象,使得美育实践融合于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激发教学之美,体验学习之美,使整个课堂的内在理性美和外在形式美达到和谐统一,教学主体在课堂中获得精神体验的愉悦和自由创造的欢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