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国际观察)俄乌冲突:美国兴风作浪 世界深受其害
新华社记者黄河 邓仙来 李骥志
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已经一个月。如今美国不仅没有采取实际举措推动局势缓和,反而通过武器援助、制裁等方式不断“煽风点火”。
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东扩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不惜牺牲包括欧洲盟友在内的他国利益,这种做法早已引发各方不满。解决乌克兰危机,当务之急是推动当事方对话谈判,长远之道是摒弃冷战思维,真正构建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使欧洲免于战火,使其他地区和国家不被牵连。
霸权思维兴风作浪
3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记者会。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3日说,北约将大幅增加部署在其东翼的作战部队,同时重申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在议事日程上”。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美国和北约对俄方担忧置若罔顾,它们只关心维持霸权,并不断地违背冷战结束后所承诺的与俄合作政策。”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道。
苏联解体后,美国以“冷战胜利者”自居,长期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发展空间。作为冷战产物,北约并没有跟随冷战一起进入历史,反而在美国主导下日益变成一个搞阵营对抗的军事集团。近年来,北约还试图拉拢乌克兰加入其中,而这触及了俄罗斯的战略底线。
俄总统普京此前多次表示,北约持续东扩不可接受,但西方始终未能有效回应俄罗斯划出的“红线”。去年12月,俄罗斯就安全保障问题要求美国和北约做出书面保证,此后俄围绕安全问题与美国、北约以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展开密集对话,但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真正的始作俑者。时至今日,美国仍试图从这场危机中捞取经济、政治利益,借危机让本国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不断妖魔化俄罗斯对欧洲的安全威胁,阻遏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步伐,从而巩固美式霸权。
一方面,俄乌冲突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大发战争财。近期美国军工企业股价上涨明显。美国防部前官员富兰克林·斯平尼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军工复合体借这次俄乌冲突渲染对俄罗斯的恐惧,旨在为新一轮军备支出创造契机,军工复合体将因此从俄乌冲突及其他地区冲突中长期牟利。
另一方面,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强化了在安全问题上对欧洲的控制,令欧洲谋求战略自主之路更加艰难。法国《回声报》日前刊文说,乌克兰危机表明,欧洲没有能力独自保卫自己,仍然需要美国的保护伞。
世界多国深受其害
乌克兰危机发生在欧洲境内,论及危机的影响,欧洲国家首当其冲。大量乌克兰人前往其他欧洲国家,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人成为欧洲国家的棘手难题。乌克兰危机更是对全球能源和农产品贸易造成严重影响,危及全球经济复苏。整个国际社会不得不为这场美国挑起的冲突埋单。
3月11日,人们在乌克兰基辅州伊尔平通过人道主义通道撤离。新华社发(迭戈·埃雷拉摄)
联合国数据显示,自俄乌冲突发生后,已有220万乌克兰居民背井离乡,未来这一数字可能超过400万。这些离开家乡的乌克兰人很多都会前往临近的欧洲国家。美国《新闻周刊》称,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二战以来欧洲从未见过的,这可能给接收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例如斯洛伐克已经因大量乌克兰人涌入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和粮食危机同样令欧洲头疼。欧盟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西方宣布制裁俄罗斯后,欧盟国家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乌克兰本身还是“欧洲粮仓”,加之能源价格上涨的带动效应,欧洲食品价格近期也持续上涨。
法国经济学家、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让·皮萨尼-费里日前撰文测算了俄乌冲突可能给欧盟造成的经济损失。他指出,为应对能源、粮食等方面的冲击,欧盟今年公共支出可能增加1750亿欧元,预计约占今年欧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5%。乌克兰危机将塑造欧洲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政策选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对俄罗斯前所未有的制裁将损害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整个世界都会受到乌克兰危机和对俄制裁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将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加速。
3月23日,一名男子站在西班牙卡塞雷斯一家超市内空荡荡的蔬菜沙拉货架前。燃油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西班牙部分商品的市场供应。 新华社发(古斯塔沃·巴连特摄)
多国经济专家已经发出警告,乌克兰危机将使食品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通胀。在新冠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这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那些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将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这场危机带来的外溢效应。
不惧胁迫劝和促谈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基于根深蒂固的冷战零和思维和集团对抗思想,在拉拢欧洲接连出台对俄制裁的同时,四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其他国家对俄施压。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表示反对单边制裁,支持俄乌双方保持和谈势头,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9日表示,中方一贯主张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这不仅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中方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中方将继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中方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也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猜忌。
3月7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人道问题举行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出席会议,介绍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防止乌克兰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提出的六点倡议,并就解决乌克兰危机阐述中方立场主张,呼吁确保人道走廊安全通畅。(新华社记者谢锷摄)
世界上多国均已明确表示,不认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挑唆蛊惑他国对俄实施制裁的做法。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直施压印度表明立场,然而印度并未对俄罗斯进行公开谴责。印度总理莫迪日前在与普京的通话中呼吁西方支持对话解决俄乌冲突,印方愿为缓和俄乌局势提供一切帮助。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拉拢,巴基斯坦也表示拒绝。巴总理伊姆兰·汗日前抨击外国势力试图在俄乌问题上向巴施压,表示巴方将继续做出符合国家和人民最大利益的决定。他说,巴基斯坦将保持中立,并与那些致力于结束俄乌冲突的国家进行合作。
在非洲地区,不少国家政要早已看穿美国胁迫他国的本性,均表明立场支持对话解决冲突。埃及总统塞西表示,埃方支持一切解决俄乌冲突的外交手段,希望双方尽快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表示,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多年来的东扩行为,战争与暴力永远不会真正解决任何问题,南非坚持应进行调解、对话与谈判。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表示,俄乌问题暴露出西方的双标。津巴布韦外交与国际贸易部发表声明指出,津巴布韦不支持就乌克兰危机对任何一个国家实施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这违反联合国宪章,单边制裁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刊文说,并非全世界都在与俄罗斯为敌。事实上,亚洲、非洲和南美这三个大洲的大部分国家要么仍在与俄罗斯合作,要么试图向外界展现中立的形象。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文章认为,许多非西方国家不相信西方愿意且有能力以维护非西方国家利益的方式来管控俄乌冲突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参与记者:于荣、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