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有大母束发的文章(微子篇18.7子路从而后)(1)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荷蓧[hè diào]:荷,背负肩担。蓧,古代一种除草用的竹编农具。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勤”,劳。“分”同粪,施肥播种之意。

有两种解读,一种说法是老丈的自述,老丈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没有施肥播种。另一种说法是老丈指责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意思是当今乱世,子路不学习“后稷”躬耕五谷,反而跟随师父去远游。(不可取)

▲植:通“置”,安放,放置,树立。

▲芸:同“耘”,除草。

▲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止:停留,逗留。

▲见[xiàn]其二子:见同“现”,使见,出现,显露。老人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位老人,肩上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忙着施肥播种五谷,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说完便把拐杖插在地上,锄起草来。子路恭敬地拱手站在一边。老人留下子路住宿,杀鸡做小米饭款待他,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见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一行,并把自己昨天的经历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再拜见他。子路返回去时,老人却已离家出门了。子路说:“有能力却不出来做官是不合乎道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隐居避世)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君子出来做官,只是为了推行道义,至于我们的理想和主张难以实行,我已经知道了。”

【学而思】

18.5、18.6、18.7三章记述了隐者劝说孔子及其弟子避世隐居,18.5章“孔子下,欲与之言”、18.7章“使子路反见之”则是孔子及其弟子们反劝隐士门出仕,为恢复天下秩序而努力。18.6章“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8.7章“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两句,体现了孔子和弟子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宪问篇》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