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真正的好学需做到2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论语真正的好学需做到2点(论语学习笔记311)

论语真正的好学需做到2点

【原文】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早上看守城门的兵士盘问问:“从哪里来的啊?”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的。”守门人说:“是那个明知行不通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子路在石门过夜,遇到晨门盘查。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问他:从哪里来的啊?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这个回答有意思,“孔氏”已经可以替代地名使用,说明“孔氏”的知名度已经很高。或者说,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把孔子大学所在地称为“孔氏”了。就像我家所在的地方就都是用姓氏做地名。比如我家就在肖家湾,旁边还有徐家湾、朱家湾、高家寨、上大湾邱,下大湾邱,朱家祠堂湾等等。晨门接话说:是那个明知行不通却还要去做的人吗?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晨门不是一个普通的值班的士兵,而应该是一个“中隐隐于市”的隐士。一般的没有修养的士兵绝对问不出这么有哲理的话来。朱熹也认为晨门是个隐士,《论语集注》注:“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

这几章都在讲孔子的思想,讲作为圣人的孔子与一般修行之人的区别。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论语》的字面上去理解孔子的思想行为。孔子说“莫我知也夫!”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真正了解我的恐怕只有老天爷啊!“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世道不行啊!目前已经有七个贤者做到了辟世,辟地,辟色,辟言。我呢,跟这些隐士都不一样,我是“无可无不可”,是在世而出世。所以,孔子对别人的要求和告诫与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如本章借用晨门之言所表达的,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胡氏曰“晨门知世之不可而不为,故以是讥孔子。然不知圣人之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也。”(《论语集注》)

对待事情,特别是对理想的追求,是需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的。如果我们预估结局不好就放弃,或者说我们知道“邦无道”就去做一个不关世事的隐士,那么世界就不会朝好的方向改变。孔子可以同意甚至赞同绝大多说人在天下无道的情况下去做一个隐士。但他自己以及身边的大弟子们却不可如此。在这群儒者身上表现出了佛家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悯之广大誓愿。“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思想行为的最好总结。这是“无可无不可”以及“在世而出世”的行为诠释。许多事情是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得来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孔子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精神。并且是只管自己一心一意去追求,并不强求别人也跟自己一样的高尚境界。

道客村曰:

圣人在世而出世,境界高尚莫我知;

修行无可无不可,知其不可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