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友软件大行其道的今天,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变得随时随地,即时即刻,但年轻人们却似乎越来越不敢爱,越来越不会爱了。
“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爱情?理想中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抱着对爱情的诸多疑惑,年轻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找帮助,诸多的“爱情课”应运而生。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就是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爱情课”讲师之一,在B站,梁永安教授发布了上百个视频,拥有100万粉丝。
出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梁老师做了十几年爱情课题的研究,面对年轻人的困惑,他试图从文学、电影、哲学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答案。在他的视频当中你很难找到高高在上的教育口吻,取而代之的是对年轻人困境的理解。
我们收集了一些梁老师关于爱情的观点,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相遇之难
“我们的年轻一代,实际上都是漂一代,离开了原来的乡土。十六七岁就开始懂很多事,十八岁就上大学,半社会化,作为碎片来生活。这时候,婚姻本来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在这么一个漂流的大世界里面,两个人相遇,特别相合,两个人构成一个小世界,外面再动荡,但是小世界里面很温暖。但现在问题就是,看不见真实的人。因为在漂流中,你看见的都是偶遇,只看到他的当下,看不到他的过去,也很难看到他的未来。”
看见他人
“一个人身上有特别美好的部分,也有很复杂的部分,然后他和另一个既美好又驳杂的人相遇,两个人身上所携带的不同的文化要素、不同的生活经验,如果正好契合,两个人便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人都美好,他们身上美好的部分能不能在相遇的时候叠合起来、释放出来,变成生命的再发展呢?反过来有一个问题,两个人身上都有比较黑暗的部分。每个人反思自己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身上确实有大量的局限、盲区,甚至也有很残酷的一面,有些是成长带来的,有些是天性带来的。”
30而已
“精神年龄是因人而异的,不应以自然年龄来框定。很多人在精神层面可能一辈子都是小孩,对世界一直充满好奇,即使不进入婚姻,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快乐。我们总说婚姻是成人的事情,两个人能步入婚姻,一定是精神年龄成熟后,在一起的快乐超过单身的快乐做出的选择,而不应该被30岁的年龄限制住。”
面对催婚
“面对催婚,心里要淡定一点,不要焦虑,要有这个能力,就是很尊重他,知道他一片好心。另外一方面,要有一个能力,就是坚决不听他的。要做点努力,让父母能理解你,你的选择他不赞成,但是他要知道这也是一种活法。”
模式之苦
“我们生活里往往是先确定一个恋爱,然后按这个模式,一点一点进行,送花,请吃饭,等等,人为建构出来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其实达不到爱情的本质,而只是把它建构成爱情。今天很多爱情之所以脆弱,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打造爱情的成熟度,就像我们在城市吃的水果,不是自然熟,甜度比原生的差远了。只有两个人在共同的事情里投入,两个人融成一个世界,这时候情感的发展才是自然的,非功利的。”
分手之后
“不爱了,也要保持一种善,能想对方的好,说明你已经变得从容,善良会使你的痛苦大大的降低。”
爱情是孤独的解药吗?
“每个人都会经过一个隧道,孤独就是你的隧道阶段,你能不能把它挖透,或者说你能不能把它走通,你走通过一次隧道之后,你以后再面对生活里的黑暗区域的时刻,你心里就有一种力量去穿越它。所以,孤独有时候会让人滑向爱情,因为觉得爱情好像可以填补这个孤独,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因为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释放出来的孤独,比一个人的时候还要大,因为它伴随着一个特别大的失望。所以不要一遇上孤独就想着逃避。”
书籍推荐: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策划|李 凯
视频|董君颖
撰文|三 三
编辑|波 仔
校对|农 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