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古诗十九首题目分别是什么(给诗写赏析是多余的)(1)

海龙的话:

诗的语言是最为凝练的,是跳跃的,是流动的,是艺术的。什么是艺术?要我说,艺术就是流动的线条,绘画是色彩的线条,书法是文字的线条,音乐是声音的线条,诗则是语言的线条。

给诗写赏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多余的。一首诗,就相当于一个苹果,看赏析,就好比是看别人描述苹果的味道。但是苹果的真实味道是怎样的,只有亲口吃了才知道。另外,每个人口里的味道可能都不太一样。

但是赏析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帮助读者事先在大脑中勾勒出“苹果”大体的味道来。下面便是别人对这首诗的赏析,可助读者了解诗的味道。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他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完,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那就让我说出来吧:“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贵荣华呢?别再忧愁失意,辛辛苦苦,常守贫贱!”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这里的问题是:主人公是真心宣扬那些时人共有的心愿呢,还是“似劝(鼓励)实讽”,“谬悠其词”呢?

主人公是在听“弹筝”,而不是在听唱歌。钟子期以“知音”著称,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的暑假,也不过能听出那琴声“洋洋乎若江河”,并不曾译出一首《流水歌》。接着的问题是:这位主人公,究竟是真的从筝声中听出了那么多“高言”、“真意”呢,还是由于“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因而假托听筝,把那些谁也不便明说的心里话和盘托出呢?

人生短促,这是事实。力求 摆脱“穷贱”、“轗轲”和“苦辛”,这也不能不说是人所共有的心愿。既然如此,则不必“讽”,“讽”,也没有用。然而为了摆脱它们而求得它们的对立面,每个人都争先恐后,抢夺要位,那将出现什么情景!既然如此,便需要“讽”,不管有用还是没有用。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医治“浮躁病”的一剂良药,我们需要来一个文化复兴!

作者李海龙:个人微信号dayou2011 ,微信公众号 shufa-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