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数过

自己一天要掏几次耳朵

一伸一转一掏,一气呵成

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

但是!掏耳朵远比你想象的危险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一系列

不良后果,

轻则引发耳道炎

重则导致听力障碍甚至听力丧失

那耳朵还能不能随意掏?

应该怎么掏?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快来跟着专家

get正确的掏耳姿势吧~

全国爱耳日活动通知(全国爱耳日快摁住你蠢蠢欲动的手)(1)

耳屎又叫“耳垢”,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学名叫“耵聍”,是耳朵内皮肤腺的分泌物,同时还混有一些灰尘和皮屑。细究起来,它的成分包括约60%的角蛋白,12%-2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有的耵聍富含油脂,状如胶脂,呈咖啡色,俗称“油耳”。耵聍和外耳道皮肤上的绒毛一起形成了保护外耳道和粘附外物(尘埃)的第一道屏障。

其实,耳屎是被名字耽误的耳朵的天然“护卫”,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清洁耳道:耳屎能够粘附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和进入到外耳道中的灰尘,从而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杀菌:耳屎中的脂肪酸,让外耳道处于一种弱酸性环境,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反复掏耳容易破坏这种微环境,使得一些致病菌乘机而入,如常见的真菌感染,会瘙痒难忍。

保护鼓膜和耳膜:耳屎就好比耳朵的哨兵,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防止异物进入耳朵,从而起到保护耳道和鼓膜的作用。当小虫子进入耳道后可以减少其直接损害鼓膜几率。

保护听力: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从而引起鼓膜振动,所以人才能够听到各种各样声音。但是如果声波过强的话,例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为声波过强而受到剧烈震动,非常容易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听力就会下降。而耳屎的存在,就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从而保护鼓膜,保护听力。

润滑保湿:如果没有耳屎的存在,耳道会非常干燥,容易导致耳朵痒、皮肤烧灼感等不良反应。

全国爱耳日活动通知(全国爱耳日快摁住你蠢蠢欲动的手)(2)

头颈肿瘤中心医生介绍道:

一般情况下只要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耳屎不必人工清除,一般能自行排除。

但如果耳屎过多引发了不适,则需要清理耳屎。耳屎并不会在耳朵里过多过久的堆积。外耳道是有自洁功能的,大部分人的耳道都能自动排出多余的耳屎。人的外耳道皮肤在生陈代谢过程中,可以自动的缓慢向外移行,于是将附着在其上的耳屎“运输”出耳道。咀嚼、打喷嚏、张、闭口等动作都能帮助我们排出变成薄片状的旧耳屎,为新耳屎腾出空间。

所以,并不是所有耳屎都需要我们自己来掏。

全国爱耳日活动通知(全国爱耳日快摁住你蠢蠢欲动的手)(3)

因为耳朵是人体的敏感器官,当我们自己掏耳朵,或采耳师们利用工具,如鹅毛棒、铗子、震子、马尾等清除外耳道内的耳屎时,会对外耳道内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会把这种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人体最感性的器官—大脑,使人在酥痒和紧张之后获得享受与放松,这感觉让很多人欲罢不能,这个手自然不容易摁住。

但是,摁不住也要让自己忍住,因为平日里看起来不起眼的掏耳操作,很可能会毁掉你的耳朵!

01

鼓膜厚度仅 0.1 mm,掏耳操作不当导致鼓膜穿孔后,会直接导致听力下降。

02

鼓膜穿孔愈合前,耳道进水会通过穿孔处进入中耳,引起发炎,导致中耳炎,进一步导致听力下降,或耳道长期流脓流水、瘙痒等问题。

03

方法不当还可能导致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耳鸣。

04

工具不当或不洁,容易引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05

自用药水,可能导致外耳道湿疹,继发其他感染。

06

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

全国爱耳日活动通知(全国爱耳日快摁住你蠢蠢欲动的手)(4)

建议大家掏耳次数不要太过频繁,正常情况下,一月一次就行了,如果生活环境相对复杂,或者是很容易产生耳屎的体质,则可以适当调整掏耳的频率。

采耳店良莠不齐,不少街边采耳工具存在重复使用、消毒不达标的问题,保险的话还是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在直视下将需要清理的耳屎取出,如果耳屎特别硬,还需要使用特殊的药物进行浸泡变软以后再取出,或冲洗出来。不建议自行购买药水滴耳,不仅不能起到松软效果,还可能引起真菌感染等问题。

平时,实在忍不住,可以使用软质小棉棒或者洗干净的手指,一定不要留指甲。在外耳道口处轻轻旋转即可,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

全国爱耳日活动通知(全国爱耳日快摁住你蠢蠢欲动的手)(5)

避噪音。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等各种噪音,会使听觉疲劳,听力急剧减退。

戒挖掏。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

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