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的校草(五位老校长元素融入复旦迎新)(1)

图说:复旦学长学姐自主设计系列主题文创品,为00后新生送上“书院大礼包”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张文妮 李沁园)今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3400余名2018级本科新生,以及来自46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生本科新生走进复旦,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今年复旦本科新生中的“00后”超过75%,新时代青年为校园带来新气象,引领新风尚。

老校长文化是复旦先贤的缩影,是复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复旦人的理想源泉和精神财富。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分别以复旦历史上著名的五位校长来命名。书院五色风车和彩旗迎风招展,印有学生设计的老校长卡通形象的道旗讲述着“希与卿度 任志腾飞”的复旦故事。为了迎接“萌新驾到”,校园换上新装,“95后”学长学姐们做了贴心和具有创意的系列准备。笔记本、便签本、水笔、书签、文件袋、笔袋、卡套、折扇……由学生自主设计了系列主题文创内容,以书院五彩标志色和老校长为元素的产品制作成了实物,汇集为“书院大礼包”,兼具了美观与实用的新生礼物异彩纷呈。由学生绘制的老校长卡通形象在迎新日当天成为了“00后”新生们热门的合影点。过去一年中,学长学姐们围绕老校长故事和复旦历史自编自导自演的系列“大师剧”,在接下来的迎新季将面向新生接连上演。

上海中学的校草(五位老校长元素融入复旦迎新)(2)

图说:复旦大学新生报到现场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如何无缝衔接?复旦大学多年来着力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多措并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德、智、体、美、行”的五维育德理念,构建复旦大学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学校依托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优化整合全校教育资源,协同书院导师、学工队伍和朋辈力量,从学习、心理和生活角度入手,重点围绕学生的目标设定、行为调试和时间管理等方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工作坊和实践体验,抓住“第一周”、“第一个月”和“第一个学期”三个时间关键点,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给予学生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同时,复旦还建立线上互动平台,通过记录一天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作息安排,督促学生“21天养成习惯”,最终让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索、从关注学业成功到追求人格完善的转变。

今年,复旦本科生迎新系统首次实现基本页面双语化。入学教育考试、新生调查问卷、一卡通照片上传、校园卡预充值等外国留学生新生需要网上完成的业务也都实现了双语化。这极大地便利了新入学的外国留学生填写相关资料,也为将来服务更多全英文授课专业/项目学生打下基础。

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外国留学生首先面临着文化适应问题。对此,暑假期间,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老挝等国的外国留学生社团成员回国后,主动与2018级新生联系,通过组织复旦大学新生说明会等形式帮助学弟学妹了解复旦的学习、生活情况,提前“揭秘”即将到来的异国求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