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年以后,面对堆积成山的稿件,我坐在书桌前奋战了一夜,感到脖子有些僵硬,便随意动了动脖子,抬头瞥见一本书架上的佛经,忽然想起多年以前第一次看见和尚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僧团,浩浩荡荡的估计四五十个僧人,队伍里有老有少,清一色的光头,穿着黄褐色的僧服排着队念着经从小区外围布满杂草的羊肠小道上走过。后面还跟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孩子们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叽叽喳喳手舞足蹈的跟在大人们后面,丝毫不同于大人们的窃窃私语,他们兴奋的跳着叫着,“快来看和尚啊!好多和尚啊!”

我们跟着他们来到了一片煤渣堆成的空地上,和看热闹的人们站在一起,看着他们安营扎寨,几个年轻的僧人搭建起一个黄色的大帐篷,像极了多年以后在街上看到的马戏团搭的临时帐篷。

那片空地不大,僧人们都很忙碌,有的生火有的帮着搬东西。我还看见几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孩,他们也穿着僧袍身上还系着亮晶晶的小卡片,剃着光头,和其他僧人一样在忙碌。

僧团来到居民区的外围,在一片煤堆堆成的空地上扎营生火做饭。那营地附近山上的居民听闻来了一群和尚,纷纷携家带口跑下山,融入看热闹的人群中,把乡村小路堵的水泄不通。

“唉!你看和尚还吃方便面呢!”木子惊奇的对我说,“还是红烧牛肉面!”

只见和尚们三三两两的从营地的黄色帐篷里走出来,蹲在煤堆上,手里捧着冒着热气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低着头吃着面,偶尔抬起头看看周围的人,低声说着什么,接着又低头继续吃面。

天色逐渐黑了下来,看热闹的人群逐渐散了,小伙伴们分别被各自的家长喊回家。现在营地周围除了僧人就剩我和木子还有几个路过准备上夜班的大人了。

我想回家了,可是木子还不想走,他像是被什么迷住了一样,直勾勾的望着帐篷里的佛像,听着帐篷里传来的诵经声和木鱼敲击的嘟嘟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香味。那感觉说不上来,不过你一旦闻过,保准让你终生难忘,可惜在那之后我再也没闻过类似的味道。

不知怎么回事,我实在困的受不了,拉着木子往回走,他推开我,“你先回去吧,这个点我妈还没下班,我一会儿再回去。”

我拗不过他,就先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经过最后一个转角的时候,我回头望见木子走进了帐篷。当时我只想着快点回家吃饭,然后好好睡一觉。不曾想经此一别,再想见面却遥遥无期。

僧团在那个煤堆上驻扎了一夜,次日天还没亮就走了,再去看的时候,只看见四五十个方便面包装盒和扎营生火的痕迹。

第二天晨晨放学回家,餐桌上听见父母的议论,邻居家老木家的小孙子丢了。

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老夫妻俩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所以从小对儿子娇生惯养,后来儿子贩毒进了局子,家里唯一的小孙子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他代替了他爸,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可如今,这明珠丢了。

昨天晨晨还和邻居家的小哥哥木子一起去看和尚,后来在家人的催促下回家吃饭了,从此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

直到多年以后,有一个上门化缘的游方僧人敲开了我家的门。

“施主,有零钱吗?”

“你等着。”说着父亲回屋拿了一块钱给他。

“一块太少了”他面露难色:“两块吧。”他期待的望着父亲。

父亲有点不耐烦,转身回屋又给他拿了一块。

他面露喜色的接了过去。口里念着“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1)

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一张像书签似的卡片,伸手递给我,“护身符”,他说。我正准备去接,一下子愣住了,那手上的疤痕——分明和我的一个童年伙伴如出一辙,那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放火烤山芋,他被刚从火堆里用棍子扒拉出的滚烫山芋烫伤时哭爹喊娘满地打滚时的情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晃神的刹那间,父亲抢先推开他的手,“不需要”,父亲冷冷的说。那年轻僧侣瘦削的脸上拂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缓缓收回手中的护身符,放进那个褪色的布包里,我抬头看着他的眼睛,他看见我在看他,那抹失望瞬间消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笑意,朝我点了一下头,就离开了。

我抽出了书架上的那本《金刚经》,随便翻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