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手边的健康管理专家

五种假感冒防治方法(形形色色假感冒)(1)

五种假感冒防治方法(形形色色假感冒)(2)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一旦出现流涕、喷嚏、鼻塞、咽喉痛、咳嗽、头痛、发热、肌痛等症状,人们总是习惯性认为“我又感冒了”。但出现这些症状就一定是感冒吗?

不然。许多疾病在起病之初,往往都戴着“感冒”的面具,一旦大意,就可能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

形形色色“假感冒”

主任医师 李秋平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

过敏性鼻炎

又称“变应性鼻炎”,与感冒极为相似,但由于疾病病理不同,症状也不同。过敏性鼻炎是不传染的,这点与感冒截然不同,且一般不伴有发热,无明显全身症状,病程较长;而感冒时则全身症状较重,7~10天可自愈。

过敏性鼻炎有四大典型症状:突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且反复发作。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有明显的鼻痒感,似有蚂蚁爬,随后连着打数个甚至数十个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会自动流出。打喷嚏、鼻塞症状是阵发性的,一天中可一次或数次发作,严重者可伴有嗅觉减退、鼻窦炎、中耳炎、结膜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

儿童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流涕,易与感冒混淆。儿童无法表达各种不适,由于鼻痒及结膜炎等而表现出推鼻子、做鬼脸、擦眼窝等动作。此时家长应高度警惕,尽快带孩子就医。

风疹

又称“风痧”,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1~5岁儿童多发,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但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风疹病毒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一般有14~21天的潜伏期。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并可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发时细小如沙,多先见于面颈部,24小时内蔓延到全身;逐渐变成针尖样红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饮食嬉戏如常。

患风疹时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均较感冒轻,且普通感冒多无淋巴结肿大、皮疹等,容易鉴别。

流行性腮腺炎

民间又称“痄腮”“流腮”“蛤蟆瘟”,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胀伴有疼痛为其主要特征,多伴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潜伏期为14~21日。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儿童多发,但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流行性腮腺炎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热时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3~5天。其特有症状即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

流行性腮腺炎易出现并发症,如合并腮腺炎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比腮腺炎本身更具危险性。即使在腮腺炎的恢复期,家长仍然不可掉以轻心。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

流行性脑膜炎

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儿童高发。细菌主要经由咳嗽、喷嚏或接吻传播。常见的病征包括发高烧、剧烈头痛、后颈僵硬;亦有嗜睡、呕吐、惧光或皮疹等,可引致脑部受损甚至死亡。

小儿被感染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黏膜,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不易与感冒相区别。如此时不能有效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等。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侵及脑膜而出现烦躁不安或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婴儿则表现为不吃奶、两眼凝视、高声尖叫、前囟隆起和脑膜刺激征。

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家长如发现小儿出现以上症状,及尽快就医,不可延误治疗。

麻疹

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临床症状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多见,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以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典型麻疹病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前驱期症状与感冒类似,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为该病早期特征,与感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有明显区别。

患儿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和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如果患儿在类似感冒症状时出现麻疹黏膜斑,应就地隔离并立即就医。

水痘

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冬春多发,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

临床表现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为特征,斑丘疹进展为疱疹,然后结痂(痂疹);皮肤、黏膜上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俗称“四世同堂”。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水痘早期容易误诊为普通感冒,但出疹后特征性皮疹很易鉴别。

幼儿急疹

是由人类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也叫婴儿玫瑰疹,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上以突起发热、热退出疹为特点。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春秋季发病较多,潜伏期为7~17天。

起病急,发热39~40℃,早期可能伴有惊厥,病人可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结膜炎、食欲较差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与普通感冒容易混淆。但该病发热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同时可有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后很容易诊断。

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没太大影响,发病后将终身免疫。

肺炎

作为呼吸道常见疾病,常常和感冒混淆。感冒时病原体侵袭上呼吸道,如果病情进展,侵袭至终末气道,出现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即为肺炎,因此也是感冒的严重合并症。

临床表现常见有发热、呼吸急促、咳嗽、咯痰、胸痛等,体查肺部可闻及明显固定的细湿啰音。

幼儿患肺炎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但病情进展快,如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呼吸衰竭及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可导致死亡。

故对于婴幼儿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不退、咳嗽、气促,尤其是精神萎靡、不思饮食时,要高度警惕,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拖延。

猩红热

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小儿。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症状轻重不一,早期易与感冒混淆。但一般发热、咽痛等表现重于感冒,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少见,并有杨梅舌、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发病后1~2天出现皮疹,为红色栗粒样,疹与疹之间皮肤发红,无正常皮肤,在皮肤皱折部位皮疹密集呈线状,口唇周围不出皮疹而显苍白圈形。皮疹一般2天后达高峰,2~4天退净,体温逐渐下降。疹退后7天左右开始脱屑,轻者呈糠屑样脱落物,重者见大片脱皮。

风湿性疾病

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病因多样。

风湿热等风湿性疾病亦可有发热、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早期容易与感冒混淆。

但风湿性疾病一般病程较长,并逐渐出现关节受累表现,如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等,并可出现心、肺、肾、眼、皮肤、消化道等多器官受累表现。

故对于无明显诱因出现的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症状,要警惕风湿性疾病可能。尤其是按感冒处理效果不佳时,或出现上述其他表现时,应及时求医并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五种假感冒防治方法(形形色色假感冒)(3)

每天阅读3分钟 健康了如指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