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十二月,一组法国考古队发掘了位于伊朗西南部的一座古老城市苏撒。有一天,他们找到了一块玄武岩,过了几天,他们又找到了两个。考古学家将三块玄武岩拼凑成一个椭圆形的圆柱体。高225公分,下圆周长190公分,上圆周长165公分。

石柱的上部是一副精美的雕刻,上面雕刻着太阳神沙马什。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的前面,沙马什向汉谟拉比颁发了王权的权杖。碑面下半截,是一片密集的楔形文字,约有八千字,有些字已经湮没。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的历史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1)

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文字其实是古巴比伦的法典。由于它是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因此被称作《汉谟拉比法典》,也称为《石柱法》。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而闻名世界。

这一重要的考古学发现把人类带入了巴比伦时代,距今约四千年。《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282条。这些法律包括诉讼程序,偷盗,租借,雇佣,商业高利贷,债务奴隶,继承权,伤害赔偿,奴隶地位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的历史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2)

该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奴隶法典特征。它保护奴隶主贵族,僧侣,大商人和放高利贷的人,而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则采取了残酷的经济和政治手段。

法典中有许多严格的规定。比如,逃兵要处决;破坏桥梁和水利的,要严惩,要处死;协助逃犯的,要处死;违法者在酒店进行密谋,店主如果不把这些人抓起来,店主也要被处死;等等。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的历史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3)

法典中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在同等身份的人之间实行“以牙抵牙,以眼还眼”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法典中也有比较宽容的条文,如因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三年之后便可以恢复自由之身。结语部分是承接序言而来的,但与前言不同的是,在赞美汉谟拉比的功绩的同时,也强调了该法典的权威和永久。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的历史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4)

《汉谟拉比法典》不仅使巴比伦王国对子民的口头约束变成了法律条文,也成了巴比伦文化的一部分,还使巴比伦之前的立法成果得到保留。

更重要的是,法典真实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不仅标志着古代西亚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国家的成熟,更对之后的古代西亚及西方的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