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丸降世》

先夹带点我自己的私货

一分钟看懂哪吒电影 哪吒的哲学背景与影片赏析(1)

我看电影一般有一个标准,豆瓣评分低于7分不看。我想很多人没有这么具体也会参考豆瓣的评分。我说这些是想赞一波哪吒的营销策略-点映。 豆瓣8.7,猫眼9.6。两种评分罕见地出现一致的高分。在《银行补习班》评分票房两扑街的情况下(相比于以往暑期档的顶缸之作),这个小小哪吒似乎便担起了这个重任。三天6.2亿,预测票房22亿,哪吒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市场。

我看电影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确定看的电影之后,会做提前的补片。比如《影》之前补了《秋菊打官司》,《江湖儿女》前补了《三峡好人》。这次是补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两部国漫最经典。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好的艺术思想作品一定是富于阐发性的,它不止有一种解读方式,会有好的评价坏的评价,各成一家之言。我认为,世界上很多的动乱其实是一个不完备的限制条件没有表明的观点被错误阐发(例如孔子)。回到艺术作品,它的创作的多阐发性往往出于两种:1,创作的非理性2,观众的主观性。这是为电影的内容。而创作要做的是,就是用合适的方式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是为电影的形式(仅适用于电影作者)。用好的形式把好的内容表达出来又富于阐释性,是我对好电影的定义。

下面回到正题,回到我们的哪吒,基于我的哲学和电影背景的我的一家之言。

首先电影的核心词应该是“命”(下面开始胡说八道)。我先前看到预告的时候,看到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就赶紧补了一下存在主义哲学。电影开头哪吒出生片段的略带戏谑的,玩笑式的偶然的感觉,恰合存在主义的“荒诞”主题。这是生的偶然性,荒诞性。而天劫,则是西哲里很重要的“死”的命题,从柏拉图到加缪海德格尔都有涉及。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里,核心就是“存在先于本质”,他反对决定论,强调个人的自主选择,彰显了人因为选择而拥有的崇高的“自由”。在这部电影里,决定论即为魔丸的命,而选择就是哪吒结尾说的:“是魔是人我说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而电影影射的群氓现象,也颇有萨特“他人即地狱”的感觉。

萨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有人以为我的本意是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总是毒化了的,总是地狱般的关系。我是说 ,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本人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

“他人就是地狱”,如果你恶化了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这时的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同时,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他人的判断,就是电影里的百姓。哪吒开始被百姓之判断束缚,无法认清自己的本质,所以活在深渊当中。

如果从加缪的存在主义看来,哪吒的命就是西西弗斯的巨石,一辈子必须滚石(一辈子必须带着魔丸的命而生)。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的结尾写道:“登山山顶的过程足以充实一个人的灵魂,应当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登山山顶也就是反抗自己的命运(加缪还有一本哲学随笔的名字就是《反抗者》而哪吒的内核也就是一个反抗者),哪吒面对生与死的荒诞,不懈去反抗,是为幸福。类似此内涵有一句歌词,李宗盛的《山丘》:“随便找个理由,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或许导演饺子本人并没有存在主义的知识背景,这可能恰恰说明,存在主义是多么贴近这个时代,被那么多人喜爱。

同时我也再提出一些另一角度的想法

悲剧有两种,命运的和人性造成的(对应希腊悲剧和莎翁悲剧)。在这里命运和人性问题是不是合一了(魔丸的命运造成本额恶的人性)哪吒究竟合不合存在主义标准?他本性是恶吗?(似乎我们看小白龙也有恶可以判断但并不可靠)哪吒的洗白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被父亲感动的应激反应和努力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还是他自己想从善?)出现这种问题就是我说的可能产生的阐释义。

再谈谈形式,我的感觉是,整个电影的风格,偏向西方魔幻,连龙的塑造也是很西方的“恶龙”形象(不用提醒我原著也是反派)相比于老一辈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整体的东方元素很少(这点我不知道是批评还是表扬),内核根据上文也是很西方的。在前面的两闹里面,动画里中国学派的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区别于如今比较写实的(这点我可能不准确),配乐的高度中国化和这边很现代的配乐风格,打斗的京剧化和这边现代化的。(我不知道这种什么风格所以只能说是现代的[em]e400827[/em])造型方面也是取消了很经典的莲花裙。风格方面的高度统一和这里的喜悲杂糅(这很商业,两闹都是计划生产的结果,所以不用考虑市场而纯粹追求艺术性,计划经济居然还有这种好处,然后《大闹天宫》导演万籁鸣的前作《铁扇公主》曾经影响了手豕治虫嘁医从漫)或许这部是重新定义了新一代对哪吒的印象吧。

还有新老哪吒的对比。人物塑造方面,这点我想明确表扬新哪吒,人物比老哪吒那个不知疲倦毫不动摇的反抗者丰满很多,新哪吒作为一个类似于鸣人的角色,他可以承担的人物形象无疑张力更大。还有李靖,原版里面那个懦弱无能的父亲形象完全被这个新父亲吊打(后补,原版父亲的眼神戏要厉害)……还有小白龙,原版就是个路人,龙王,就是个无能的反派,原版还没母亲,原版连百姓都没几个……原版总给人一种,京剧脸谱的感觉。新版在这点好多了。

还有原版的逐格拍摄的流畅感远远差于新版。

再谈哪吒故事原版一个高光点,就是削肉还父,削骨还母,即哪吒自杀救父母陈塘的情节。这个情节赋予了其他动画人物少有的悲剧感,并且是对中国传统身体受之父母的极大反抗。还了肉身的哪吒,就没有了道德伦理的约束而成为自由人。这是哪吒区别于其他神话故事最重要的地方。新版结尾也表现了这一点,但是着墨不多,也很难阐发出这层意思。但这自由也有限制,因为哪吒死在父权之下(好像豆瓣对哪吒父权主义有争议)所以他只能长大到死时候的年龄。而新版里脱去乾坤圈长大,自动戴上自我约束就也有了非常丰富的阐发义(记得江苏阅读《成人不自在》吗)

致敬方面,《自我修养》致敬了星爷的《喜剧之王》,“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致敬老哪吒自杀情景(那段的快速剪辑很厉害)

还有,哪吒妖怪的形象是有原著依据的,我下面会配一份《南方周末》的电影联想文章

总结一点吧,电影的剧作(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轨迹,内涵),画面美工很厉害,群氓点面结合不错。(那个老爷爷我总想起《鬼子来了》里面的“我一手掐吧死俩”老爷爷)。但是有商业妥协性的笑料则扰乱了哪吒本身的悲剧性,风格也没有之前提到的两部神作弘扬中国文化的效果,电影的配乐无功无过,失去了原版哪吒的中国特色,也不能强求,因为要适应整体风格。结尾是我,我就让哪吒死,这样悲剧到底情感冲击力更强,也更符合存在主义内核。

一分钟看懂哪吒电影 哪吒的哲学背景与影片赏析(2)

一分钟看懂哪吒电影 哪吒的哲学背景与影片赏析(3)

最后,都9102年了,不要以为动画片都是拍给小孩子看的。

文:尘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