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其中有一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1)

适逢春天,正是燕子筑巢繁殖的时候。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是有人拍摄了燕子垒窝的过程。很是欣喜,忍不住多看了几遍。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2)

想起了小时候,那时还是在农场的老房子里住,农场人还很多,当地人的淳朴,使得一排排平房的屋檐下,很多的燕子来安家。父亲当时特意在外屋地的门上留了一个可以让燕子飞过的空挡,方便它来回进出。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3)

记得家里燕子最多的时候有三四窝,看着燕子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筑窝,又不知什么时候燕子妈妈一趟一趟地飞进飞出,原来是给刚出生的小燕子喂食,每当燕子妈妈寻找食物回来立在窝边的时候,燕子窝里都会并排冒出三四只、四五只嗷嗷待哺的雏燕,争相的露出头来张着嘴巴叽叽啾啾的叫着,仿佛在说,“我饿我饿,给我吃吧”。燕子妈妈就会挨个安抚喂食,小燕子们就会安静下来,猫进窝里,享受美食。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到长大的小燕子和燕妈妈一起飞出来捕食了。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4)

还记得小学第一篇作文,就是写得小燕子,还因此获得了老师的夸奖。因为和燕子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也可以说它占据了我的一部份的欢乐,因此,我对燕子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熟悉与亲切感。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5)

然而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很少看到燕子了,也许是从离家越来越远开始。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6)

去年十一,和父亲回老房子看看。车开进农场,看到的就是门口长满一片片半人高的野草的屋舍,有的几乎已经倒塌。父亲说,农场现在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大哥说连开收割机都找不到徒弟了。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7)

车在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停下,门还是那扇门,推开门却看到了院子里成片的野草———也许,人应该向野草学习,拥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哪里都阻止不了它的野蛮生长———房子因为常年无人居住,屋内的砖墙已经坍塌了不少,燕子早已无影无踪,就连燕子窝也踪迹全无。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8)

无法想象,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房子,竟然颓败至此。看着窗户上破碎的玻璃,倒塌的墙壁,歪倒的房梁,后屋里安放的两只存放衣物的大箱子———那是父母亲结婚的见证———静静地坐在那里几十年,即使现在,还是那么结实可靠。外屋地厨房的三口大铁锅,锅灶有的塌掉了,有的还很坚挺,塌掉的那口大锅灶,是个大功臣,它喂养了好几头猪,还养育了几头奶牛,让我们过年的时候吃上美味的猪肉,喝上最新鲜的牛奶。抬头望向房顶一角,那里已经没有燕子窝了。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9)

住在城市里,很少见到燕子了,能看到电线上结了更大的窝,那是高傲的喜鹊的。燕子只喜欢最淳朴的地方,那里有它需要的泥土、有它喜欢的美食。可能因为城市里太干净了,满是化工原料的地方,它吃了会拉肚子。可惜,人不会。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原诗(几处早莺争暖树)(10)

写于2022年4月8日 壬寅年三月初八 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春日生活打卡季##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