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以后,形而上学可以说被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虽然康德批判形而上学的目的是为了重建形而上学,但从康德之后,形而上学无疑被哲学所抛弃了。


黑格尔也认为康德是形而上学发展中的一个分界线。康德之前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称之为思想对客观的第一态度。黑格尔说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态度,这时的思想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包含的矛盾,也就是思想自身和信仰的对立。


黑格尔认为这一阶段的思维,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立,总是停滞在有限的思维规定里。这种思想最近的哲学体系就是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就是单纯的用抽象理智的观点去把握理性的对象。


黑格尔把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称为"旧形而上学",在旧形而上学这一认识阶段,人们相信思想只靠反思就可以认识真理,反思就可以让客体的真实性呈现在意识面前。这样,思想就直接去把握对象,再造感觉和直观的内容,然后把感觉和直观的内容当成思想自身的内容。


黑格尔认为一切初期的哲学、科学,甚至是日常生活和意识活动,都是与此类似的一种朴素的信仰。


形而上学的观点有哪些(形而上学是思想对客观的朴素态度)(1)


旧形而上学的缺陷


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认为思维的规定就是事物的基本规定,而且根据这个前提,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因而凡是思维所想的,就是已经被认识了的。


虽然这种思维的立脚点好像比后来的哲学更高深,但是,黑格尔提出了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旧形而上学是孤立的思想概念,无法表达真理


旧形而上学认为抽象孤立的思想概念本身自足,可以有效的表达真理,这种形而上学以为只用一些名词概念和谓词就可以得到绝对的知识。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的思想既没有考察知性概念的真实内容,也没有考察用名词、谓词去说明绝对形式是否妥当。


所以,旧形而上学的主要兴趣,在于那些谓词是否应该加给它们的对象。但这些谓词都是有限制的知性概念,只能表示一种限制,不能表达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是把名词和谓词加给被认知的对象。但这只是对于对象的外在反思,因为用来称谓对象的规定或谓词,乃是表象,只为外在的加给对象。


对于有限事物,必须用有限的名词称谓它,这正是知性施展功能的地方,知性本身是有限的,也只能认识有限的事物。


有限的事物彼此有因果关系,如果用这些规定去表达他们,则就其有限性而言,他们就算是被认知了。但理性对象却非这样有限的谓词,而希望用有限的名词去规定理性的对象,就是旧形而上学的缺陷。


而且,旧形而上学的方法没有超出单纯的抽象理智的思维,它以为只用抽象的思维规定就可以作为有效表达真理的谓词。黑格尔认为一说到思维,必须把有限的,单纯理智的思维和无限的理性的思维区别开。


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是有限的思维,因为它总是活动于有限思维规定的界限之内,并把这种界限看成是固定的,所以不再加以否定。黑格尔认为当思维停在有限规定里是,思维才是有限的。


黑格尔说:"凡是直接的,个别的得来的思维规定都是有限的规定。但真理是无限的,它是不能用有限的范畴表达和带进意识的。"


就形式上来说,有限之物是指有终点,它的存在到某种限度为止。当思想与有限之物联系起来,因而受到这种有限之物的限制时,它的存在便宣告终止了。有限之物的保持和存在,在于思想和对方有联系,这对方就是有限思想的否定,并表明这对方就是有限之物的界限。


要想得到一个对象的真知,必须由这些对象自己规定自己,不可用谓词加给它。如果用,那么这些名字永远无法表达对象的意义。


思维是自己在自身之内,自己与自己本身关联,思想自己以本身为对象,当我以一个思想作为思考对象时,我便在我自己本身内。


一般来讲,对象就是思维的对方——我的否定者,当思维本身作为对象时,则思维的对象也就不是对象了,黑格尔认为这时思维对象的客观外在性就被扬弃了,因此,纯粹思想本身是没有限制的。因此,我、思维是没有限制和规定的,也就是无限的。


所以,无限的、思辨的思维,一方面同有限之物一样有规定,同时又扬弃了规定的限制和缺陷。


形而上学的观点有哪些(形而上学是思想对客观的朴素态度)(2)


2.知性的判断都是片面的


形而上学的对象属于纯粹理性的理念,属于共相的思维的对象,但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家,把这些对象从表象中拿出来,当做现成的题材,应用知性的规定去处理它们。


这些表象既然来自表象,所以只有用表象作为标准去评判那些谓词,是否足以表达理性对象。例如,像灵魂、上帝、世界等等这些表象,必须要通过思维才能获得固定的规定。


因为在逻辑学里,表象的内容须要被思想的形式决定。如"上帝是永恒的",这一个命题从上帝这个表象开始,但我们在这个命题中仍然不知道上帝是什么,还必须用一个谓词(永恒的、存在的等)才能把上帝说出来。


而且,命题的形式,或者更确切的说,判断的形式不适于表达具体的真理,因为判断的形式总是片面的。从这一点来说,判断就是不真的。


3.旧形而上学都是独断论


在哲学中,我们常把片面性的东西拿出来与全体并列。而且旧形而上学总是从两个相反的论断中做出孤立的判断,例如肯定某一个论断是真,那么一定会认为另一为错。旧形而上学就这样流入独断论。


黑格尔认为这种绝对的论断是不可取的,他举了两个例子,首先,他说灵魂——既非仅是有限的,也非仅是无限的。本质上,灵魂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因此,不能像知性判断那样认为灵魂,是绝对有限的或是无限的,因为灵魂既非有限也非无限。另外,对感性事物,我们说它是变化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说它们是"有",同时也是"非有"。


对于知性的规定康德以前的哲学十分执着,总是把知性的规定当做是固定的,甚至当做绝对固定的思维规定。所以,那些彼此对立的规定永远无法调解。而理性的斗争即在于努力将知性所固执的分别加以克服。

形而上学的观点有哪些(形而上学是思想对客观的朴素态度)(3)

旧形而上学的几个部分


1.本体论


旧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


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规定是经验和偶然的并列,这种并列是无序的。因此,这部门形而上学只寻求经验的完备性,和符合语言习惯的字面分析的正确性。而没有想这些规定自在自为的真理性和必然性。


另外,旧形而上学认为真和不真只取决于表象的主词和谓词之间的矛盾。但是,黑格尔认为概念是具体的,每一个概念中必然内在的包含矛盾,关于为什么包含矛盾,黑格尔认为是由于每一个概念都是许多不同规定的统一体,这些规定之间必然包含矛盾。所以,离开了矛盾也就无所谓真理了


2.理性心理学


形而上学的第二部分是理性心理学或灵魂学。它研究灵魂形而上学的本性,亦即把精神当做实物去研究。理性心理学的研究是在复合性、时间性、质的变化、量的增减的定律支配范围内去寻求灵魂不灭。


理性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灵魂的内在本性。旧形而上学把灵魂理解为物,但是物这个词很含混。所谓物,首先是指一个当前实存的物,是我们感官所能表象的一种东西。


黑格尔认为,如果说灵魂是感官能表象的物,那么就一定会涉及灵魂是单一还是复合的,而抽象的单一和复合性的规定是不符合灵魂本质的。


3.宇宙论


旧形而上学的第三部分是宇宙论。宇宙论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自然,而且包含精神,精神的现象一般说来,宇宙论以一切有限事物的总体为研究对象。


在自然界,宇宙论探讨世界,以及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空中的限制,以及世界变化的形式的规律。关于精神自身世界中,宇宙论则研究自由、恶的起源问题。


黑格尔认为康德之前的大多观点都不把宇宙论的对象看成一个具体的全体。它只按抽象的规定去看,这种宇宙论的主要兴趣是解释普遍的宇宙规律。因此这种宇宙论只研究:"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支配世界?这世界是永恒的还是被创造的?"等等这类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黑格尔认为不可把抽象的知性规定坚持为最后的规定。即不可认为对立的两个规定任何一方在孤立的状态下就有真理性。


小结


黑格尔的哲学以博学著称,他在《逻辑学》中对历史上的哲学进行考察,用独特的方式将所有哲学融为一体。黑格尔的珍贵之处,在于他能够独立的思考前人的哲学。所以,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一方面总结前人的哲学,另一方面又改造传统的哲学。这种方法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放在今天,我们也需要用"扬弃"的方法去学习黑格尔,所谓扬弃就是我们自己先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需要对我们所学的哲学取其是,而舍其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