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1)

我认为,对待任何一个专业如果你专而不博,就不能做到大,如果你博而不专,就不能做到深。所以书画与京剧国剧之间的这种关系,互为表里,互为外功,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98集:“书法与国剧”与“醉”字。

主持人:田老师,我们知道就是有很多的书画界的名人比较喜欢京剧,也有很多京剧界的人士喜欢书画,您看这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呢?

田蕴章:今天咱们就这个话题多说几句啊,我们说的京剧一般现在被称作是国剧,就是对于戏曲方面它是一种经典,是国粹,所以命名为国剧。我曾经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在国剧方面还是在书画与国剧方面写过一些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

(图:于魁智 杨赤《失空斩》剧照,国家京剧院)

当然《群英会》中包括很多什么《借东风》,什么《华容道》等等这些东西,《龙凤呈祥》,对诸葛亮的各个方面的描述,专题以诸葛亮为第一主角的戏也非常非常之多。

我们平时还要写什么比如说岳飞的词《满江红》,那么戏曲当中对岳飞这个人物的塑造形象也非常的丰富多彩。

我们要写《史记》当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那么戏曲当中也演《将相和》,太多太多了。

就是说我们所要表现的题材也恰恰是京剧界和昆曲当中要表现的这些题材,所以我们虽然说书画和戏曲有密切的联系,有内在的联系,但是我们戏曲方面主要是指的京剧包括昆曲在内的这些国粹。

其他的剧种就差一些,也有吗?有,但是数量要少得多得多。

比如说评剧、什么梆子,河北梆子,越剧,其他的地方戏,他们这里边也有不少爱好书画的,但是和国剧相比之下,这个是不成比例的。而且水平上相比也差得很多。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京剧方面,舞台上它表现,比如说表现诸葛亮,它是一种动态的美。而我们书法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静态的美。因此它互为表里,而且互为外功。

唱戏的人,演戏的人经常跟我说,我们把书画当作戏外功,重要的戏外功来对待,加深自己的修养。

因为诸葛亮既是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又是个文学家。所以他们要表现出诸葛亮的人来,就一定是有满台的书卷气。而我们写字也强调的是有书卷气。

所以这里边是一谋而合,或者是一拍即合,是这种关系。

我记得我在二十年前,天津市有一个区级的书法协会,当时搞一个中秋节的联欢晚会,大家赏月嘛,于是就搞了这么一个大家共同演唱的小型文艺晚会,在这个晚会当中出席的大概是有一百来名书法家,演出的场次是四十五场,因为大家只每人唱一段,或长或短,所以它并不长,于是演出四十几个人都在演唱,其中的四十五场节目当中,有四十一个人是唱的京剧。

主持人:相当大的比例,百分之九十几。

田蕴章:这个比例几乎是快到百分之百了,就是大家都演唱京剧。还有几个人,还有少数几个人呢,唱一下京韵大鼓,什么什么演唱了一段河北梆子。

主持人:都是戏曲方面的。

田蕴章:还有的是唱的这个曲艺当中的单弦,排的曲,唱的这些东西。就足见京剧这些东西,它跟书画这个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多少样的紧密的关系,甚至说他们是血肉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说呢,我对很多中青年书法界的朋友,我说你们一定要爱好京剧,爱好昆曲,从这方面你们会得到很多很多的营养,补充你书法,成为一个非常必不可少的字外功。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现在的一些青少年朋友们好像很不注意这个问题,其实它大有补益。我强调说大有补益。

我本人,我田氏一家,应该说虽然书法水平不很高,但是我们是个书法世家,从我爷爷到我父亲到我伯父到我的弟弟,到我的侄子们都是爱好书法,同时每一个人都是戏剧的特别是京剧的癖好者。我父亲的京剧演唱水平应该说是相当好的,那是我们全家的代表。我和我弟弟我们俩既爱拉也爱唱。

主持人:你拉京胡。

田蕴章:我平时有时候也练练京胡,水平是低得可怜,非常之可怜。但是我也乐此不疲,我的弟弟也是,当初他就在部队的文艺宣传队,什么演出《杨子荣》,演出《蠡河(音)》,那时候演出这个现代戏,后来他就唱些个传统的戏。就是说他也非常地酷爱这个东西,因此我身边的京剧界的朋友多而且多,都跟我关系非常莫逆。

而且我身边的这些个京剧界的朋友,他们也都各自具备书法方面的擅长,比如说名演员杨乃彭、邓沐玮,大家可能看过我和京剧名家孟广禄在中央电视台那个《朋友》栏目当中,我们合作的他唱我写等等这个关系。

所以它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两求无不误则之交啊。所以我们互相之间有共同的爱好,所以大家才互相在一起,走动得非常之密切。

这是我说的我本人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举出大量的一些个史料,让大家看一看书法、绘画和京剧界的一些密切的关系。因为咱们是书法讲座,我带来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书法方面的东西,不妨大家来看一看。

大家看看,这是一个报纸上,书法报上刊登了“江南曲圣”俞粟庐的一篇书法。大家注意看,这是当中写的一个团扇。这个人叫俞粟庐,人送美号叫做“江南曲圣”。

主持人:曲圣。

田蕴章:他是演昆曲的名家,他因为距离我们现在时代已经遥远一些了,他的儿子就是——俞粟庐56岁喜得贵子,就是后来的戏曲名家,京昆,两方面,京剧和昆曲都非常著名的老先生,叫俞振飞。——俞振飞的书法是相当好,但是与乃父相比略逊一筹。

这个俞粟庐的书法,我们来看一看,就这个团扇上面写的字,他本来学习魏碑,同时也研究帖学的东西,二者相掺,他这张论述的就是欧阳询的那本字帖《化度寺碑》,全称就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2)

(图:俞粟庐 行书温泉铭 立轴)

他论述了这个化度寺的宋拓片在谁手里保存过,有多少种,看来这人学识在书写方面也颇为精通。所以他写的这个字放在当年的就是民国时期或者清末这个时期当中,他的书法水平和当时那些名家们他都不落伍,能到这种水平。

就是戏曲方面具备那么高的成就,书法方面同时这样精通,只是因为戏名所掩,被剧名所掩,因此鲜为人知。但是实际的书法水平是非常之高。我们看一看这张字,就能够知道。

好的,那么这篇字我们暂时给大家展示到这里。

大家再来看一看,被广大的戏剧界的观众们都熟悉的。

主持人:奚啸伯先生。

田蕴章:大家来看一看。这篇字,应该这个剧照是奚啸伯先生。大家来看一看这张照片,这个照片是奚啸伯和京剧界的老前辈,大师级的人物萧长华的合影。坐着的就是萧长华,站着的是奚啸伯。

我们知道奚啸伯也是个大师级的人物,就是京剧界大家熟知的“马潭奚杨”,马连良、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这就是那个奚啸伯,长得也非常地端庄。

这个人无论从书法上,从戏剧方面都是高水平的。我在前边的讲座当中已经提到过,他的爱徒就是现在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我们可以这样说,奚啸伯先生不但在戏剧方面,在京剧方面是欧阳中石的老师,而且就是说在书法方面也应该是欧阳中石先生的老师。

这个边上加的这个款跋,这就是奚啸伯写的字。他写的“一九六三年六月一日同八六老翁萧长华先生合拍于今”。这个八六就是八十六岁的老先生萧长华先生。大家看看他的字写得多好,这是非常明显的写的赵体字。我还见过奚啸伯先生写的小楷扇面,写得非常地精到。我再练十年也有所不及,写得真的是非常之好。所以他的爱徒欧阳中石先生不仅书法和戏剧方面各方面擅长,我想都是有赖于乃师的教导。所以我非常地敬重奚啸伯先生。

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3)

(图:奚啸伯剧照与书法)

再看这一篇,这是奚啸伯先生演出“四郎探母”的剧照。他后边给自己跋款,大家注意看,探母照相时年二十六岁。这是奚啸伯二十六岁的时候演“四郎探母”的时候在旁边自己写上自己的年龄。

但是我估计后边的这个题跋说明了二十六岁是演“四郎探母”的那个剧照,这个字可能是后来题上的。因为这个字不像是二十六的时候写的,尽管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写得相当好,但是写得这么老道,应该是后来补题的。

大家看一看,赵体字的风味非常地浓厚,写得非常之好。所以有些人说,哎呀,学习赵体字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是你没学到家。学到家你就知道了,哎呀,甘蔗原来是甜的。

再看一看,比奚啸伯先生在戏剧界的地位更高一筹,书法水平也非常之高的另外一位巨擘,书法界的泰斗人物,那就是余叔岩。

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4)

(图:余叔岩 行书诗句 扇面)

大家看一看,这是余叔岩写的扇面。余叔岩先生,据我所知,在二十岁之前,就是男生们最危险的时期,变声期,在京剧界和一些戏曲当中叫做“倒仓”,就嗓子变声。男孩子们到十五六岁以后,开始变声,出现沙哑,风高不入,在这个阶段当中,余叔岩先生暂时离开舞台,干什么?每天在家里学习书法,这就是余叔岩写的扇面,写得非常之好。

而单论书法来讲,我觉得奚啸伯可能略好于余叔岩,但是从京剧上具备的造诣,我却认为余叔岩仍然高于奚啸伯,甚至是“马潭奚杨”这一辈的人不可超越的高峰。

那么我们除了向大家展示这一位之外,再向大家看一位另外京剧名家书法水平更高一筹的,这个人叫时慧宝。

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5)

(图:时慧宝 对联)

大家来看,这就是当年的戏剧大家时慧宝写的一张条幅。原大就是这样的,尽管这是个复印件,但是这是宣纸水印,非常地精到。大家一看便能看得到,时慧宝先生这是写的魏碑,基本上是张猛龙的这种风格,写得非常地精到。

我看完之后,我看完之后,哎呀,我说真是现代的书法家没有人与之匹敌呀。现在的书法家写魏碑的人,写这么好的,我是没有见到二者的。

主持人: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田蕴章:但是这个时慧宝先生在写的时候,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时,这个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就是1936年的时候。

大家看一看,戏剧界的名家们在书法方面这是下了多大的工夫呀。

因此大家会知道,书法界的人在京剧方面具备非常高水平的,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演唱方面,比如像吴氏父子,吴玉如的儿子,包括吴玉如本人,吴玉如的儿子吴同宾,吴玉如的长子吴小如,包括吴玉如在内,他们的戏剧方面的鉴定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是不得了,真的是不得了。

到了欧阳中石先生,应该说在书法界演唱水平那么高,在京剧上有那么深的造诣的人,恐怕真是无出其右者。我对于欧阳中石先生的京剧水平真是非常非常地崇敬。当然,我对欧阳中石先生的尊重不仅是这个戏剧方面,书法方面、文学方面、为人方面各个方面,我都很推崇中石先生。

那么我们看到这些个,就可以知道京剧国剧与书法、绘画之间的关系。

刚才向大家展示的是戏剧界的名家们他们的书法水平,我们现在看一看就是戏剧界的名人他的绘画水平。

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6)

(图:王瑶卿 腊梅 扇面)

这就是王瑶卿先生,著名的戏剧大师、国剧大师,王瑶卿先生画的梅花扇面,这是个扇面。

他是谁?他就是梅兰芳的老师,也是程砚秋的老师。这位老先生真是才高艺广啊,在各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由于他的影响,梅兰芳先生也善于画梅花,画其他的竹菊梅兰。

现在梅兰芳的普普通通的一张小幅作品,在市场上的拍卖价格也达到了七八万人民币。前些天我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当中,就是展示他的四条屏,梅兰芳的四条屏,当时是保守价,保守的估价二十四万。大家可以知道,一方面是梅兰芳因人而画贵,这有这个原因,但是我们看了之后,确实是拍案叫绝。梅兰芳画的是真的好,我在这以前看过程砚秋的,尚小云的很多的画作,梅兰芳写得还好,字写得还好等等。

因此我们大家知道,书法、绘画与京剧国剧这内在之间的联系实在是真的亲密了,因此我想,我建议啊,京剧界的这些个大家们应该继续深研书画作品。

据我所知的,我的朋友当中,比如说刚才我说过的,孟广禄、康万生、邓玮、杨乃彭、于魁智,还有上海的京剧名家李军,他们正在深研书法。

所以我认为,对待任何一个专业如果你专而不博,就不能做到大;如果你博而不专,就不能做到深。所以书画与京剧国剧之间的这种关系,互为表里,互为外功,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醉”字楷行草技法。)

“钝钩”之相关内容:

何谓书法“字外功”——东方美学的互通性 025

答网友问:字外功与字内功之异同 052

略谈吴玉如、欧阳中石之书法 092

鉴赏 | 京剧大师梅兰芳书画作品

(链接可点击;回复红色数字,即可阅读当集详文。)

讲座视频

书法戏曲人物结合(互参京剧大师以书法之功)(7)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