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孔子时代就大谈这个话题,这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只要有人的存在,这个话题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

这个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为了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外国就有"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小孩子多次愚弄大人们说狼来了,当真正狼来的时候,大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他的话,结果他的羊全给狼吃掉了。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诚信应该是一个为人的基本准则,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等。

但是不管在何朝何代,在古代还是现代,也不管文化水平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多少,社会职位的高低,总是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缺乏诚信。例如虚报业绩、做假账,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不够的人还真没能力做。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

1、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自省能力很强,“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死后,其学问主要由曾子传承下来。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小儿子闹腾着要跟她去。曾妻哄骗儿子说:“宝贝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到有肉可以吃,便答应不跟母亲上街了。

曾妻回到家,看见丈夫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她对丈夫说,之前对儿子说的话,只不过是哄哄他而已,并非真要如此做。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为人父母,不可以欺骗孩子。孩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他会以父母为榜样来学习。父母欺骗孩子,就等于告诉孩子可以说假话骗人,可以说话不算数;并且孩子会认为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他不会再相信你的话,不把你的话当真。那时再想教育好孩子就困难了。“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于是曾妻跟曾子一起杀猪炒肉给儿子吃。

曾子这种言出必行的教育方式,很值得为人父母者参考。答应了孩子的话,务必兑现,否则父母食言,不把孩子当回事,孩子也不会把父母当回事。

2、桐叶封弟

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由周成王继位。

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过家家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做成玉圭形状送给叔虞,并说:“把这个地方分封给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不过和他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言出于天子之口,史官就应如实地记录,按礼节来完成它,并奏乐章来歌咏它。”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

于是周成王把唐这个地方封给了叔虞。

另一说是周成王跟弟弟玩了这个过家家游戏后,周公劝成王把唐这块地分封给叔虞。谁劝周成王的不是重点,重点是“君无戏言”,说出口的话就要兑现。

3、商人落水

有一位商人掉入水里,他拼命挣扎,对岸上的人说,谁救他上来就送五十两黄金作报酬。一位路人救他上岸后,商人却食言了。

后来,这位商人又在同样的地方掉入水中,他挣扎着对岸上的人说:谁救他上来就送他一百两黄金。刚好之前救过他的人路过,对岸上的人说:“这个人言而无信,别管他。”结果没人救这位商人,他就在水中完蛋了。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5)

4、子贡问政

在《论语》中有一个记载:子贡问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使老百姓信任国家。”

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继续问:“如果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应该去掉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如果老百姓不信任国家,那么国家就难以立足。”(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

5、结语

诚信就像是一个银行账户,如果只是从这个账户中不断的取现,账户余额只能是越来越少,最终变为零。如果越往里边存款,这个信用账户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体现了对己的尊重。

世界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不讲诚信者信口开河、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也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最终苦果还会落子自己身上。

【飞仙时空】传播儒道佛国学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