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释然。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个是过度计较,而一个则是处事坦然。
有的人遇见一些小事就过度计较,没有放过别人,但实际上则是没有放过自己,因为人生的计较都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生活,难免会遇到一些纠纷和烦恼,喜欢计较的人总会把这些事情揣在自己心里,不愿意放下;而豁达之人,则能凌驾于事情的得失之上,淡然的看待世间一切事宜。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状态,也没有完全没有过失的人。
当身边的一些人做错了事,如果我们只能看到人生的一些不如意,过于纠结和计较也没有任何意义,能够豁达容纳一切,淡然处之,不因这一件事情生喜恶之心,才是一个境界。
任何一个事情都不值得我们太过于计较,以豁达的心思面对这一切,不但能够让自己更加坦然,还能收获人豁达的人际关系,这也是《道德经》中大道的智慧。
“道”是在于不以自己的主观心思去评判事物的好和坏,没有选择,能够完全容纳万物,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博大。
在《道德经》的最后一个篇章中,老子用这样一句话作为了整个《道德经》的结语: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而圣人的法则,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这就是圣人境界,是最符合道的言行与状态。
默默的奉献万物,而没有要求万物的回报,更没有和万物的纷争与打斗,只有奉献没有索取,更没有欲望与妄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悠远与高深。
很多人总是陷入和别人的斤斤计较之间,担心自己损失一丝一毫的利益,所以百般计较,而且他们把这一种心思奉为“聪明”,其实这只是一种可悲。
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大智若愚。
真正的聪明并不是表面的小聪明,而是真正深厚的恩德,更是人生豁达的感受,不以当下的得失为争夺的理由和借口。
老子也说“大巧若拙”,意思就是最大的灵巧,好像有一些笨拙一样。
刘秀在河北和自立为地的王朗展开大战,王朗被迫逃入了邯郸城中,经过了20多天的围攻,刘秀攻破了邯郸,杀死了王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在清点缴获的信件时,官员发现了许多和王朗私通的信件,写这些信件的人并不是王朗的人,而是刘秀的人。
也就是说,在这一场战争胜利之前,刘秀身边的很多官员早就和王朗通信,并且信中的内容都是咒骂刘秀的。
当刘秀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做出的一个反应令很多人不得不服,他让人当众把这些信件烧掉,并且对大家说:“有人写信给王郎,但事情也已经过去了,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
很多官员这个时候听了松了一口气,他们本以为刘秀会拿这件事情当做理由,降罪于众多官员。刘秀的这种处理方法让他们放下了内心的负担,许多官员也感激涕零,甘愿为他效劳。
人生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有一种能够容纳污秽的心思。
一个人最忌讳的状态就是眼里揉不进沙子,你越是锱铢必较,人生越是痛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你自己本身拥有的人生,都有很多瑕疵与不完美。
人生的智慧就是在于能够容纳这些不完美,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也是道的最高境界。
人生要善于遗忘,遗忘那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和因素,不过于计较那些人生琐碎,最终才能收获一个舒畅的人际关系与人生结局。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有这样一首诗: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