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葡萄镜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装整容的实用品,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各朝各代均有制作。到了水银镜问世以后,逐渐停止了制作。
人们喜爱铜镜,不但因它光面能照影,而背面的构思主题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的寓意与配置,至今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如战国山字纹镜,汉代的规矩纹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等。海兽葡萄镜还竟被中外的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一块“海马葡萄镜”。
其直径为12.1厘米,厚0.9厘米,重580克。铜镜呈圆形,沿较高,
背面中为异兽钮。钮的周围分内外两轮区,其间有一周凸棱相隔,
在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着一面蹴鞠纹铜镜,引起众多文物家和中外体育界
人士极大兴趣。1999年,在瑞士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文物展览中,
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观赏后赞叹:“足球运动源于中国。”
这面蹴鞠纹铜镜(见图)直径11.3厘米,厚0.4厘米,圆形。镜面光洁,
真子飞霜镜,唐,面径21.5cm。
镜八出葵花形,圆钮。
四山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9cm,重127g。
铜镜细卷缘,弦钮,方钮座。
山字纹是战国铜镜的特色纹饰,除四山字纹镜外,
还出土有三山、五山、六山字纹镜,以湖南出土为多。
中国古代青铜镜上出现铭文,其年代大约在战国晚期或西 汉早期,
在考古学术界,倾向于西汉早期的占多数。这是因为西汉早期有铭文的
青铜镜虽罕有,偶尔尚可一见,战国时期有铭文的青铜镜,
就非常难得一见了。
尺寸:直径17.5cm 厚1.7cm
圆形伏兽钮座,内区饰瑞兽葡萄纹,外边有一组10个形
态各异的凤鸟,边缘饰以缠枝叶纹。
纹饰皆采用高浮雕手法制作,工艺精良,纹饰清晰,
铜锈自然,属唐镜中的精品。
蟠螭纹铜镜,直径19.3cm,重0.527kg。
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
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
头上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充满动感。
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铜镜为鉴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
海兽葡萄纹镜,唐,面径11.9cm。
铜镜圆形,厚重,质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
间饰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
说明: 直径12厘米,重165克。
金双鱼纹铜镜直径12厘米,重165克。圆形,立缘,银锭式钮。
饰首尾相接的鲤鱼两条,双鱼展鳍摆尾,活灵活现,
追逐嬉戏。此镜为金代典型镜式之一。
纵观我国的铜镜史,冶炼技术最进步,铸造工艺最精美造型式样最奇巧,工艺表现最丰富的铜镜出自战国、西汉和唐代三个高峰期。
图中西汉初期彩绘漆夔凤纹四方海棠边铜镜,镜体较大,径18.7厘米,廓1.5厘米,厚1厘米。鼻钮,钮体较大,在形式上渐向半球状钮式发展。该镜的外形已摆脱战国时期铜镜的薄型、细钮、体轻、狭廓的形体特征,渐渐地向着汉镜的形式发展。该镜以红、黑、黄三种色彩的漆彩绘而成。该类图案与东周之青铜器和战国、秦汉时期彩绘漆器的图案出自一脉,显示了早期漆器的基本特征。镜背的彩绘漆装饰仅用红、黑、黄三色,红黑漆的化学稳定性好,漆底不易脱落掉色,至今二千余年仍保持着明亮的色泽。同时彩绘漆的线条力度圆润,骨力饱满,层次清晰,统一明快,风格生动遒劲。
该西汉铜镜锈蚀已到镜体内部,表现出坑坑洼洼的痕迹,且锈呈块状。
四山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9cm,重127g。
铜镜细卷缘,弦钮,方钮座。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相对应的近边缘处各饰四瓣花一朵,将镜面分成四等分,“山”字均匀地分布在每一等分内,山字右上侧靠近镜缘处各饰一片桃形叶子。以细小的蟠螭纹与羽状纹为地。
山字纹是战国铜镜的特色纹饰,除四山字纹镜外,还出土有三山、五山、六山字纹镜,以湖南出土为多。
三段区段式神兽镜,东汉,面径17.1cm。
镜圆形,圆形钮和钮座,钮上下之镜面有二平行线将内区分为三段。
上段中间为一龟负华盖,龟右侧有一高大人物,其左右各饰一侍者,
右侍后有一蟾蜍。龟左侧依次排列4人,最后一人身后立一鹤。
中段左右各饰一舞狮。下段中间为盘丝形图案,左右各2人,分别盘坐、
踞坐。中区为一周半圆形流云纹与方枚相间,地饰细点纹,
每一方枚内各有铭文两字,可连读:“吾作明镜,幽炼川冈。
巧工所居,尾克童上。
自明代出现玻璃镜以后,逐渐衰落,至清代铜镜已寿终正寝,退出民间的照容功能。自后可能受收藏古镜风的影响,偶有极为少数的仿古镜出现。也有少量民间之作,工艺简陋,镜小轻薄,为翻砂模铸黄铜镜,纹饰以八卦纹、十二生肖等辟邪吉祥图纹。极少数的文人雅士请铜匠刻制无钮黄铜镜,上有古镜纹及吉祥诗,作赏玩或镇纸之用。它们均无照容功能。
说明:1951年河南郑州出土,上海市博物馆藏。 直径36.2厘米,重5452克。
唐金银平脱羽人飞凤花鸟铜镜直径36.2厘米,重5452克。八出葵花形,
高圆钮,钮四周嵌金银片镂刻八瓣莲花座,四周满布金银片细雕的花鸟、
飞碟、双羽人和双飞凤,靠近边缘的银片雕双羽人和双飞凤相间同向环绕,
形象极为生动。八瓣莲花座及双羽人由银片构成,银光闪闪,点缀其间,
花鸟则由金片构成,金光熠熠,十分鲜艳,整个画面参差错落,疏密相间,
极为富丽堂皇。 1951年河南郑州出土,上海市博物馆藏。
蟠螭纹铜镜,直径19.3cm,重0.527kg。
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
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
头上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充满动感。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铜镜为鉴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
我国出土最早的铜镜时代为齐家文化时期,但是直至春秋时期,
铜镜的生产和使用仍不普遍,到了战国时期,始大量生产。
说明: 直径8.6厘米,重105克。
元代八宝人物镜直径8.6厘米,重150克。镜子为圆形,立缘,银锭式钮。
装饰人物、八宝、飞雁、花果等。纹饰呈高浮雕式,清晰精美,
镜面光洁鉴人,呈黄黑色,保存完好。
博弈乐舞纹镜,东汉,面径23.1cm。
三段区段式神兽镜,东汉,面径17.1cm。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东汉早期,面径16.5cm。
海兽葡萄纹镜,唐,面径11.9cm。
战国 连弧纹三弦钮铜镜
战国连弧纹三弦钮铜镜直径16.1厘米,边厚0.3厘米,重290克。
圆形镜面,宽缘,三弦带形钮,圆钮座,钮直径1.1厘米。
钮座外由11道弧线组成连弧纹。铜质精良,镜体平薄,镜面光洁,呈青黑色。
直径18.1厘米,边厚0.3厘米,重330克
五代都省铜坊王典镜直径18.1厘米,边厚0.3厘米,重330克。
圆形镜面,钮小稍有残缺。镜背面铸铭文“都省铜坊官,匠人王典”9字。
镜面平整光洁,呈青灰色,镜体较薄,保存完好。
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这件西汉透光镜却具有特殊的效应。
它的镜面微凸,当平行光照射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现与镜背的文字和纹饰相同的影像。这是古代铸镜工艺上的一项杰出创造。
边长10厘米,厚0.2厘米,重125克
宋代八卦连珠纹方形镜边长10厘米,厚0.2厘米,重125克。
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直径19.3厘米
西盟型蛙饰铜通高48.1cm,面径64.3cm,足径52.4cm
此鼓形体高瘦,鼓面宽大,边沿向外伸出,鼓身轻薄,为上大下小的筒形,
胸、腰、足无分界标志。有扁耳二对,耳格成叉形,
自然形成三角形孔耳。此鼓当属西盟型铜鼓。
依据广西龙州唐代墓葬出土的该类型鼓推断,这件鼓的铸造年代可早至唐代。
蛙钮螭纹铜阳燧直径4.4cm,重0.03kg
阳隧镜,凹面,凸背,蛙形钮,环钮饰四双身蟠螭。阳隧素缘。
战国龙凤连弧镜
创作年代:战国。 尺寸:直径274mm 。
战国镜中罕见,惜裂 ,重989克。
(正 面)唐--瑞兽葡萄镜
(背 面)尺寸:直径9.8cm 缘厚1cm
圆形、伏兽钮、内区四瑞兽相向奔驰于葡萄枝蔓间,枝蔓茂密、
瑞兽丰腴柔健、形态生动、变化多端,然无不攀缘于葡萄枝蔓叶实之间。
外区舒展润泽的枝叶和丰硕饱满的葡萄错综交缠,
四个展翅飞翔的雀鸟相向点缀其中,神态飘逸。缘饰重瓣花纹一周。
此镜精者为,过梁葡萄挂满界区内外,实为少见唐手镜之精品。整镜品相完美。
连弧螭凤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8.3cm,重480g。
铜镜圆形,边缘作内向12弧相连,弦钮,圆形钮座。
自钮座向外对称伸出四片叶状纹,外环以螭龙、凤鸟各一对,
龙回首张口,舞足摆尾,凤长翅伸展,身体倒卷。地纹为菱形格内满铺碎点、
云纹。 此铜镜主题图案突出,各层纹饰相互呼应,气势连贯,
表现出战国时期抽象与写实的装饰图案并用的意趣。
汉代鱼纹铜镜
不久前,在朋友处见到一面图案极特别的汉代铜镜见图一、二 ,
其直径12.5厘米,厚0.7厘米,红绿锈,品相极佳,山东坑口。
让你在欣赏它的同时更激发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它的发现不仅给我们增加了一件珍贵文物,而且填补了铜镜图案的一个空白。
收藏青铜镜,抱有短期的投机心态肯定是不可取的,对于铜镜的收藏,还是要做好长线投资的准备,“只要买对了东西,就不会掉价。”古有“东瓶西镜”的装饰讲究,镜子是一种福禄的象征,又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古铜镜的很多热点都值得挖掘,未来几年上亿的镜子肯定会出现,这毕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古物鉴定交流可以加小编微信哦-----swy0624(或13564276582)
关注小编微信公众号 : gh_f9b613d881e4 或者在公众号搜索 古物鉴定交易 , 每天更新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