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和汨()从字的构成来看,汩()是由水“氵”和曰(yuē)会意而成的字,汨()是由水“氵”和日()会意而成的字。从宋体上很难区分,从楷体上容易分辨。两者字形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

汩(拟声gǔ)中“氵”表示与水有关;曰表示审慎之言,说话严谨之意。以之为参照,表示治水要科学谨慎,论证充分,该疏通的疏通,该拦坝堵截的堵截,不可随意而治。读音模拟疏通水流之声。汩的本义为治水。引申1.治理、疏通;2.扰乱;3.水流声,如汩汩(波浪声);4.光泽貌;5.沉沦,如汩没(埋没)。

汨(觅mì)是由漞衍变而来。漞中覓简化为觅,觅表示寻求之意,以之为参照,表示在江边打鱼摸虾。后衍变为“汨”,汨中“氵”指江河,日表示太阳。以“日沉江水”作隐喻参照,表示伟大的屈原沉江的地方。借“觅”声表示此地可供人凭吊,寻觅伟人屈原忠魂。

中华文化有种普遍现象:凡山水文人讲过,用笔一抹便成了文化。屈原之前,士无定国,也无定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士的主要选择。如:同是楚国人的文种、范蠡、李斯等都去他国建功立业。有的甚至因个人恩怨不惜助他国灭亡自己的祖国,如伍子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忠君、爱国、拯民融为“美政”与“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从此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便有了“家国情怀”,出现了颜真卿、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屈原式的志士仁人。以“红日沉江”作喻恰如其分。山河因伟人生色,历史因伟人不朽!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汩字的由来(容易混淆的汉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