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之前,曾听过李宇春的一首歌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歌曲本身没啥特别,倒是歌名让我完全赞同。后来,随着年龄的渐长,自己也就慢慢喜欢上了李建青的那首《出城》,甚至总感觉这身边飞速发展的城市越来越不属于自己了,倒是岁月沉淀的记忆中那些“看得见山、听得见水”原汁原味的乡愁,才是自己最终的灵魂皈依。今儿,咱就抖抖压箱底的干货,从南往北数数太行山深处这些美到极致的“原生态村落”,此后余生,择其一直到终老,也不枉另一番美好!

太行山里藏有不少古村落,其中有一座古老原始的小村,从建村到人们走出大山,整整跨越了几百年的时间。这座古村落建于明朝,原始自然,封闭了几百年,至今年轻人走出大山,但村子里仍然保留着明朝遗风。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

鹤壁市王家辿村: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桃花源村落。典型的中国北方山区传统村落,格局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

  1. 河南鹤壁 王家辿:600年历史,逃避都市喧嚣,感受明朝遗风的淳朴

位于河南鹤壁市,地处太行深处洹水河畔的王家辿村,周围风景自然美丽,犹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从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据说,当地居民原来很少走出大山,像是被遗忘了几百年。在深山里,他们耕种、放牧,过着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里的房子是青石筑屋,与山中景色完美融合。大多是依山势所建,由东往西,错落分布。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

从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据说,当地居民原来很少走出大山,像是被遗忘了几百年

游人来到王家辿村,几乎找不到现代交通工具的身影,只有驴车代步。漫步村中,看到大青石上圆润如初的百年碓臼,青石屋旁仍在使用的石碾石磨,栉风沐雨古朴干净的长条石阶,石头垒成以驴骡为动力的脱粒机,以及拴马石、洗衣石……这里山泉甘甜、空气清新;这里的古屋旧祠,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看着明清时期的古屋子,置身于犹如踏入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相信你和胖叔的游历感受一样:真希望自己也能在此停驻,不问规期。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3)

村民们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扁担挑水,柴火做饭,驴车拉货。可谓“太行山山村风俗博物馆”

2.山西盂县 大汖村:1500年历史,大山深处的“布达拉宫”

在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藏着一个这样古老而宁静的村落。大汖村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她始建于北魏年间,与云冈石窟同年。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4)

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

据说大汖村的先人是逃难来到此地,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留了下来,修筑了自己的家园。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村子变得空旷空寂,现在居住的居民大多是三百多年前从沙湖滩村搬过来的韩姓居民。而在村子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背后清楚记有“北魏永安二年”,因此可以断定村子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整个村庄建在一个石坡上,房子又用石头垒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大汖村不仅古老而且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息。这个既有布达拉宫建筑风格,又有江南韵味的深山小村,在三晋大地上显得风情万种。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5)

大汖村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她始建于北魏年间,与云冈石窟同年

3.山西忻州 骆驼道:远古商业走廊,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驿站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6)

位于阳泉盂县和忻州五台县的交界处,海拔1800米,地势险峻,阳泉最北的一个村庄,至今还保留古村落的原貌

从太原驾车沿着二广高速、忻州环城高速,再到沧榆高速行驶三个半小时就能到梁家寨乡骆驼道村。盘山公路弯多坡陡,但沿途景色优美。骆驼道村依山而建、高低纵横交错,拿起手机随手一拍都是美丽的画面。绕过一道急弯,在接近山顶处,整个骆驼道村的房屋院落就呈现在眼前。百余座院落巍然而立,整体建筑自上而下,随山势展落下来,紧密排列,房靠房,肩并肩,规划合理有序,布局错落有致,黑色屋顶、黄色围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7)

400多年历史的老宅,它靠山而建,门墩上的精美石雕让人感到此宅主人当年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凡。

站在村口,满眼沧桑的千年古村像一幅画浮现在眼前,所有建筑裸露在外的骨架都是由色调一致、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院落与院落之间的距离不足两米,道路是名副其实的“骆驼道”,狭窄、曲折、盘旋而上,但一级级的石阶足够吸引你逐步向上攀登。在这里,山上普普通通的石头成了万能的宝物,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石头。

听闻骆驼道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远古商业走廊。明清时代,晋商在往返于忻州、大同时,骆驼道村就成了商帮的必经之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只有清澈的泉水、悦耳的鸟鸣,沿着村中铺就的山路前行,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驿站。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8)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只有清澈的泉水、悦耳的鸟鸣,沿着村中铺就的山路前行,仿佛穿越千年

4.山西和顺 马连曲村:唐、宋至明、清,砖雕、石雕和木雕文物遗存丰富

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字越少内容越深刻。

山西省和顺县松烟镇马连曲村历史长久,村中唐、宋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丰富,木垂花门、石圈门保存完好,砖雕、石雕和木雕内容丰富,雕刻精致。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9)

木垂花门、石圈门保存完好,砖雕、石雕和木雕内容丰富,雕刻精致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0)

山西省和顺县松烟镇马连曲村历史长久,村中唐、宋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丰富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胖叔搜遍网络,关于马连曲村的古村落推介资料可谓少儿又少。于是,胖叔大胆猜想,这个地方无论是过去或现在,看来还是穷,近乎疯狂的“商业开发”绝迹在这里也算幸事。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1)

马连曲村历史长久,村中唐、宋至明、清时期文物遗存丰富,木垂花门、石圈门保存完好

5.河北邢台 渐凹村:,北方罕见的大美红土地,人迹罕至的山水画卷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2)

如果遇上云海,那才是摄影师们的最爱。有着“太行山的小布达拉宫”之美誉的渐凹村,俨然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巍巍太行山上,参天古树掩映中,渐凹村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山路崎岖,人迹罕至,一切都很原生态。村子依山傍水而建,房屋由低向高,层层叠叠,极为壮观,整个村庄的形态酷似一只展翅南飞的大雁。

这是一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小村。房屋大都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多是用青石和紫色英岩石块垒砌而成的二层石楼,高约数丈。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异常精美,街门口用紫色英岩石块垒砌,每一扇窗棂都有不同的图案,有绿叶捧莲、石榴大开花、万字变体等,寓意颇丰。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3)

这是一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小村。房屋大都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多是用青石和紫色英岩石块垒成的二层石楼

如果遇上云海,那才是摄影师们的最爱。有着“太行山的小布达拉宫”之美誉的渐凹村,俨然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远远望去,一座座密布的白色小房够诗意。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4)

渐凹村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山路崎岖,此为秋天即景。

  1. 邯郸涉县 赤岸村:革命老区,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集八路军一二九师红色文化、国家传统村落、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及清漳河青山绿水生态文化于一体,特色鲜明,旅游市场巨大。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5)

赤岸村,集八路军一二九师红色文化、国家传统村落、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及清漳河青山绿水生态文化于一体

邯郸市市涉县赤岸村是革命老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 、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涉县赤岸村 走出了2位元帅、360多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村中有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等。还有古老的关帝庙和龙王庙。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6)

赤岸村见证了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烽火岁月。央视播出的抗战历史剧《太行山上》曾在这里拍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7)

涉县赤岸村 走出了2位元帅、360多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

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进驻涉县赤岸村,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6年之久,创造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神话。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赤岸村见证了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烽火岁月。央视播出的抗战历史剧《太行山上》曾在这里拍摄。

7.石家庄井陉 大梁江村:“大山深处的乔家大院”、“太行历史民居博物馆”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8)

这里地处晋冀交界、太行山腹地,四面环山,犹如山间盆地。大梁江村始建于元末明初

与中国其他古村落相比,大梁江村显然不一般!

这里地处晋冀交界、太行山腹地,四面环山,犹如山间盆地。大梁江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314座,是一个完整的山区古村落。因其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古风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大梁江房屋的石材均选自当地,有的原石未动,有的錾迹斑斑,有“大山深处的乔家大院”、“石头城”、“太行历史民居博物馆”等称谓。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19)

大梁江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即属"武举人"的"一宅九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整座院落高大宏伟,气势威严

房屋以石头作为主要材料,木质门窗,黛瓦青石,一座座高耸的屋脊鳞次栉比,恢弘博大的气势扑面而来,向人们展示着一代晋商曾经的辉煌。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0)

大梁江自古就远离兵连祸结,梁氏祖先依靠经商的原始积累,为后代留下了一座世外桃源式的“石头城”。

大梁江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即属"武举人"的"一宅九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整座院落高大宏伟,气势威严,是大梁江村最豪华的四合院群落。进一道门,可以走遍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可以说是深山里的大宅门, 成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石家庄市发现的保存最好、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处。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1)

进一道门,可以走遍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楼顶有院

8.石家庄井陉 于家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独具特色的石头村落

于家村也称石头村,坐落在太行山麓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位于石家庄井陉县于家乡。整个村子依山而建,房屋高低错落、光影相谐。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据介绍,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2)

于家村迄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3)

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

于家村迄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按村里老人的说法,先祖于谦遇害后,其子逃往冀晋交界处娘子关外的南峪村隐居,后有三子。成化年间,因生活所迫,于谦的长孙于有道迁居至现在的于家村。在当初“与木石居,与鹿豕游”的土地上,于氏家族靠勤劳的双手,代代开山凿石,辈辈垒房盖屋,建造了这规划有序、工艺奇特、粗犷豪放、独具特色的石头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是于家村村民基本的生活规律。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4)

9.石家庄井陉 小龙窝村:不卑不亢、不陋不华的古村特色

位于石家庄井陉县天长镇,地处冀晋交界的太行山腹地。村庄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渠水三面环绕,驿道穿村而过;村落布局、因山构筑、错落有致、古朴素雅;石楼、石窑、石路、石巷,古井、古树、古碾、古磨,构成了不卑不亢、不陋不华的古村特色及环境风貌。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5)

小龙窝村始建于隋朝,村落布局、因山构筑、错落有致、古朴素雅

据说,小龙窝村始建于隋朝,隋末炀帝被杀后,他的两位公主沿秦古驿道避难到这里的龙窝寺,如传说当真,小龙窝村的历史至少有1400年。现在村里的建筑是明清时代建筑,建筑风格朴素自然,建筑材料以当地的青石为主,民居依山势建造,整体联成一片。

10.山西平顺 奥治村:从大禹治水的美好传说到明清时期的古院落

奥治村位于太行山支脉、浊漳河河畔,距平顺县城约40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居山间自然高地上。村内建筑南北绵延787.5米,处于4A景区太行水乡中段。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治理的就是浊漳河。禹向东引水,带领民众凿石排滩疏通河道。经过几个寒暑的苦干,浊漳水顺流东下,水患得到平息,奥治村才由最初的“善治”改名现在的“奥治”。直到现在村里的人们仍记得治水的艰难,留下了许多关于治水的传说和地名,把禹住过的地方叫“禹旮旯”。

这样一个小山村,不仅有着美好传说,更有灿烂的古建筑文明和醇厚的民风民俗。在奥治村大禹庙后还有一系列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院落。

等三十岁再去看二十岁的风景(从南往北看太行)(26)

在奥治村大禹庙后还有一系列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院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