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1)

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由于缺少音乐老师,几乎形同虚设。革委会副主任刘老师是政治老师,他多才多艺,擅长音乐会唱歌会弹钢琴。他把各班文艺委员集中起来教唱新歌,然后文艺委员再教班级全体同学。刘老师人比较热心,也经常下到班级教唱歌。歌曲都是选自深受大众喜爱的《战地新歌》。《战地新歌》从1972年开始每年发行一集,好像是总共出版发行了五集。是文革中后期与样板戏共存的音乐作品,都深受人民的喜爱。刘老师分管团委,我到二年级后就担任团支部书记了,他经常组织我们开会,也经常找我们谈心。虽然他看上去很严肃,接触长了还是很随和的,也给了我许多的鼓励和帮助。我参加工作以后他还趁到县城开会的机会到我家里来看我。几年后惊闻他不幸逝世很是悲痛。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2)

《战地新歌》第五集的封面

文艺活动挺丰富的,每周都有一次班级文艺活动,大家自编自演节目。有歌有舞有样板戏,有中外歌曲。那时中国与苏联交恶,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友好,我们学过几首阿尔巴尼亚歌曲,至今我还会唱一两首。记得学校的一次文艺汇演印象深刻。因为条件简陋是在操场上举行的,一位高年级的女生一曲《满怀深情望北京》,声音甜美、声情并茂,震惊了全场赢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毕业班的男生梁红,一曲京东大鼓《送女上学》,曲调优美、嗓音浑厚,表演诙谐、潇洒,把文艺汇演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此后,他们两个人成为了全校师生的偶像。校园里经常响起醉人的歌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布满了半边天。公路上走来了人两个,一个老汉一个青年那啊……”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3)

像极了那次汇演的场景、《满怀深情望北京》的演唱者

中学时代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之一是,唯一的一次野营拉练。

1975年9月中旬的一天,学校为了开展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我们刚入中学两个星期后,组织全校师生野营拉练。组织活动实行“军事化”,拉练的目的地是30公里外的“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4)

辽源矿工墓陈列馆

那时正处在“文革”期间,学校的最高行政机构叫做“XX学校革命委员会”,最高行政领导人叫做“XX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简称“革委会主任”。学习扔设有党总支部。

校革委会主任担任野营拉练营营长,党总支书记任教导员。四个年级(初高中四年制)每个年级为一个连,连长和指导员由校革委会副主任、教导处正负主任、团委书记等领导担任。每个班为一个排,团支部书记和班长即为正负面排长,班主任没有职务,但是要负责本班学生安全和后勤保障。出发的顺序是四连、二连、一连、三连,两个低年级连夹在中间。我是一排排长,带队呈两列纵队走在一连的最前面。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5)

血染的矿井:日本侵略中国时期8万死难矿工

营长简单而有力的拉练动员后,我们高举着红旗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时而高歌,时而进行“军事演习”。《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走在大路上》、《军民大生产》、《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等都是我们的耳熟能详的歌曲,也是除了“样板戏”以外最流行的音乐。这些歌曲都是刘老师和文艺委员教的《战地新歌》的歌曲。歌声伴着我们前行,歌声飞过丛山峻岭,飞到云端天外。同学们的都挂着笑容心情格外兴奋,十四五岁的孩子们总是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时不时的欢呼雀跃,忘记了长途跋涉的疲劳。

军事演习比较简单,指挥员时不时的突然发出“发现敌情,注意隐蔽”的指令,这时,大家都立刻分散到公路两旁,寻找掩体就地隐蔽。大约三五分钟后指挥员发出“敌情解除,继续前进”的指令,大家又重新集结,排好队形继续前进。军事演习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我们小小年纪年的孩子来说,第一次体验很有新鲜感,做得有模有样。另外,隐蔽的三五分钟也是体力的恢复时机,所以,一路上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累。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6)

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碑

从早晨7点半出发,直到晚上5点半左右,天已经黑了下来,才到达我们一连的宿营地——辽源市矿务局第六中学。十个小时行军里程30公里,虽然强度不大,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从开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而且还有一大半的山路的十几岁孩子来说,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没有一个掉队的!

午饭是家里自带的,行军路上休息时解决了。晚饭是父母给了点钱和粮票,学校出面统一购买的。每人一瓶汽水、一个矿山大面包(有三四两重),这也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比较奢侈的晚餐了。“矿山大面包”大名鼎鼎,煤矿工人上一个班就发一个“矿山大面包”。工人们一般都舍不得吃,带回家去给父母老人吃,给老婆孩子吃。也有攒起来的当做礼物走亲戚,非常受欢迎。尤其到农村走亲戚特有面子,亲戚也以此为荣到处显摆。回来时亲戚也会回赠一大堆农村土特产。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7)

纪念馆中的累累白骨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晚上住宿,我们每个排分配给两间教室,男生女生各一间。自带的简单行李铺在由课桌拼起来的床上,睡在上面很不舒服,翻身时课桌不稳发出吱吱的声音。好在我们都累乏了,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吃饭,早餐还是学校统一订购的汽水面包。8点钟出发去往全国阶级教育基地——辽源煤矿死难矿工文物馆(也称方家坟,或辽源矿工墓),接受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次教育令我们震撼终生难忘,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痛恨日本、热爱祖国的种子。

当时的辽源市全国闻名,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单位、团体都纷纷前来参观,是全国著名的阶级教育基地。这里有日伪剥削残害矿工的罪证“万人坑”,矿工“牛世清的一张公票”也出现在课本里。内有刽子手蔡九龄跪着的铁像。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8)

大汉奸蔡九龄的跪像

辽源矿工墓简介:

辽源矿工墓全称为“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位于辽源市西北8公里,在辽源矿区西南,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日本侵略者为把辽源的矿山变成“以战养战”的物资供应地和“以华治华”的集中营,在矿区设立了法西斯统治机构,在掠夺大量煤炭的同时,制造了6个万人坑、7处尸骨点和1处“炼人炉”。为了不忘历史,缅怀死难的矿工,1963年,辽源煤矿工人在这里建立起了永久保护尸骨展馆和矿工纪念碑。

辽源矿工墓被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初中时代(04中学时代中)(9)

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

(下期预告:《(04)中学时代(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