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逛窑洞的诗人(黄土地上不散的情结)(1)

▲陕西汉中籍画家潘晓东 油画作品《陕北之春》

文 刘均平

信天游是经过陕北人民千百年来不断丰富与创造出来的。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成为黄土地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珍品。蕴涵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活力与文化基因。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北高原上的一种山歌。

它的名称最恰切不过地概括了它的特征。

它是在天宽地阔的大自然中漫游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自由酣杨地抒发情怀的心声。

它产生在山峁连绵、沟壑纵横、沙丘起伏的黄土高原上,大自然赋予它空旷、奔放、高亢、悠扬的掘调。

它产生在土质瘠薄,雨量稀少,气候严寒的生产条件下,贫困赋予它苍茫、悲凉、激越、深沉的情怀。

它产生在性格豪放、敦厚朴实、情感炽烈的人民之中,真情赋予它简洁明快,色彩斑烂,优美动人的品格。

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淌,漂去了一切浮泛粗浅的渣滓,田下了纯金般发光的梢品,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悲欢苦乐,闪耀着人民艺术才智的光华。

它伴和着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前进,为自己增添了新的内容和风采。

传统的信天游,大多倾吐着人民的苦情、离情和恋情。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旧社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封建礼教加在身上的重重桎梏,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带给妇女的悲惨命运,无处仲的冤,无处诉的苦,只有在信天游中倾吐出来,信天游是人们排遣苦情的亲密伴侣。

“老羊皮袄顶铺盖,光景迫下咱走口外”。

“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

“西北风顶住个上水船,破衣烂衫我跑河滩。”

“茄子开花结了个紫洋缎,嫩豆芽配了十死老汉。”

“东山的葫芦西山的瓢,童养媳妇实难熬。”

“大大妈妈心服瞎,给我寻了一个猴娃娃。”

“奴妈妈生我九菊花,给奴配了个丑南瓜。”

这些镂心刻骨的描绘和倾诉,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图景,和他们发自肺腑的怨愤和呼号。

“咱们二人要分别,青杨柳树活剥皮。

生离死别,人生之大痛。撇下妻子、儿女、情人,为谋生计而远离家门的事,几乎是穷人无可逃脱的命运,在贫瘠荒漠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更是如此。固之反映离情别绪之作,在信天游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一钵钵沙蒿它随风风走,受苦的人儿遍地地游。”

“背起那铺盖我哭上走,泪呀蛋蛋流得我抬不起个头。”

“石狮子张口不说话,想哥哥想得直哭下。”

“前沟的糜子后沟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

这种牵肠挂肚的离情,连心刻髓的思绪,给人多么强烈的震撼和感染。

“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

情歌,在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民歌中,都是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信天游也不例外。“羊肚子手巾六尺六,你给哥哥唱个信天游。妹妹唱来哥哥听,听你的音来揣你的心。”这首歌再好不过地表述厂信天游在陕北人民的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你在那峻畔我在院,探不上亲口笑一面。”

“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断头也不后悔。”

这种大胆泼辣、真挚热烈的爱情,坚定忠贞的情操,热烈执著的追求,充分体现着黄土高原上的人民淳朴敦厚的性格。

新信天游是在革命斗争的烈火中诞生的,是陕北人民新生活的反映,是黄土高原新风采的记录。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红旗一层天下都红遍。”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头号盒子红绳绳,跟上哥哥闹革命。”

“哥哥杀敌妹宣传,裤腿绾在大腿弯。”

这些洋溢着激情、气势豪壮的歌声,一扫苦闷悲怨之气。革命给陕北人民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赋予了信天游以新的生命。

信天游的词,结构单纯,直抒胸怀,比兴巧妙。

上下两句构成一个段落,是信天游词的基本结构。两句一韵,自由变化。每句的基本字数是七言,也常有字数不等多达十余字一句的情况,但不论字数多少,上下两句为一段的结构是不变的。这和一般民歌的凹句式,陕南山歌中的五句式,如:

“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乖姐拣柴烧。没得柴来我给你拣,没得水来我给你挑,莫把乖姐晒黑了。”

“花儿”中的长短句,如:

“十八辆马车龙摆尾,摆得好。摆散这满天云彩飘,快快跑。幸福的日子到了。”等形式,形成丁鲜明的对比。

陕北浯言中惯用重字叠句以增加浯言的表现力。“蓝格英英”、“红格彤彤”、“脆格铮铮”、“水格灵灵”、“绵格楚楚胳膊俏格溜溜手”,这些音韵响亮、生动形象的口语人歌,引起了字数的变化,使单纯的结构中增添了变化的因素,避免了呆滞和死板。

信天游是—种倾吐歌者心声的形式,而不是客观叙事或表演娱人的艺术,当然,经过长期的口传心授,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代代相传,成为后来者沿袭运用的成品。但后来者的运用,却总是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加以撷取或重新创造的。因此,从总体上讲,以第一人称称抒胸臆,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是信天游的又一特点。

上句比喻、起兴,展示意境和想象,是信天游词的基本艺术手法。这些比、兴之词,都是人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细致观察、刻意提炼之所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形象,赋予了信天游以独特的个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上举各例,即可窥其一斑。

▎刘均平,研究员,生于1931年。1949年参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97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中国音协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曲艺音乐学会理事、陕西省音协顾问、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职称、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

关注陕北民歌微信公众号(sbmg66)

看更多【陕北民歌-往期内容】

随时免费看更新,请点击下方“订阅”,订阅↓↓↓陕北民歌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