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的女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阶段,前个阶段本来已经报名幼小衔接班又因为疫情停课,闺蜜不得已辞职在家自己辅导,却忍不住的焦虑,幼小衔接到底要做什么准备?

带着她的问题,我当时在线咨询了一下哥哥现在的班主任,一个教龄八年的小学老师,试着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转变为一名小学生,到底什么样的准备才是合适的呢?陈老师说:“上过幼小衔接班,也要注意下面这七件事儿。”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1)

第一件:别提前学太多

《育儿基本》指出:提到幼小衔接,爸爸妈妈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小学的学习内容,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整个幼升小过程中,最不需要担心的部分。

一些家长会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将小学的知识提前教会孩子,以免孩子“跟不上”。所以会在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让宝宝学习写字、拼音、数学甚至还有培训班让宝宝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2)

但班主任告诉我们,在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学会了太多东西,并不利于他学习好习惯的养成,甚至还会形成反效果。她带的班上曾经有一位男孩,一看就是经过系统的“幼小衔接”训练,而且脑子很聪明。

所以,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他都会,就开始做小动作打扰别的同学。随着课程的难度增加,他的优势开始不那么明显了。因为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后面反而被基础没那么好的孩子反超了。

让孩子提前学一点虽然是好事儿,但上学后通过认真听讲,完成作业逐步提升成绩,才能帮孩子建立起好的习惯,为日后的进步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3)

第二件:态度比知识量更重要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上学之前担心,如果自家娃一张白纸到了班上,老师问啥啥不会,跟不上进度,是不是会被老师讨厌?但其实,就像在班级群里,老师总是去@那些不太注意孩子学习的家长一样。老师比较在乎的并不是孩子的知识储备量,而是家长对学习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时间。

即便有些孩子在一年级很难跟上,如果家长能好好配合学校,将孩子的一年级看的和六年级一样重要,那么老师也会格外关照这个孩子。毕竟第一年就是一个适应和打基础的时候。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4)

第三件:遵守纪律、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最喜欢

《一年级我来了》作者告诉爸爸妈妈: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培养孩子的六大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反馈习惯、任务习惯和注意习惯。

为什么要上幼小衔接班?我们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孩子真正重要的能力,是坐在教室里能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并且完成一堂课的能力。这也是小学一年级最重要的目标。在现今的教育体系内,课堂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环。就算是上了大学,教授的课上讲授也是作为主体的。

然而,有些家长更重视课后的作业、辅导,而忽略了孩子课上的学习能力,这样不是本末倒置么?对于准备上小学的孩子,我们可以刻意安排一些需要坐个二十分钟以上进行的活动,有目的的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以适应日后的课堂学习。

如果你家娃是几分钟也不会老实待着,推荐这本充满趣味的专注力训练书,通过丰富的小游戏和画面,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会让思维更活跃,在游戏中学习到的多领域百科知识。#618好物趋势#戳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5)

第四件:孩子要经历一个“学习挫折期”

对于老师说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哥哥由于没有上幼小衔接,上小学一年级后,经常会哭着说自己不会这个,不会那个,脸上写着那种深深的挫折感。由于要从一个没有目的没有考核的幼儿园游戏状态,切换到一个学习能力和成绩都会被不断评估的学校阶段。孩子会遇到有生以来第一波挫败感,心态崩了也是肯定的。爸爸妈妈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也要掌握帮助孩子面对困难的方法。

哥哥的班主任当时就对我说,即便她告诉我哥哥这次作业很差,或者上课回答问题完全不在状况,也不要过分的苛责他。反而每次家校沟通册上有一点进步都要大力表扬,帮他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的快乐,这也会成为日后学习的动力。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6)

第五件:考试也需要学习

我的两个孩子在小学阶段的第一次考试,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哥哥第一次考试数学和语文加起来都不够60分,妹妹好一点,总分能凑够100。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第一次考试的分数就绝望了。曾经有个朋友就对我说,当时他觉得孩子可能是智力有问题

虽说考试是为了检测学习的情况,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并不合适。班主任告诉我:考试是需要学习的,从习惯用现有知识回答问题,到读题、安排时间。如果要为小学准备,孩子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考试。如果有条件,可以提前让孩子少量做题,熟悉形式。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7)

第六件:孩子应该如何度过这6年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仅需要孩子进行习惯、作息、知识上的准备,父母也要面对现实,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一次家长会中,班主任问我们:“你们想让孩子怎么度过这6年?”有的家长说想让孩子快快乐乐,有的还说要以重点小学作为目标,有的家长说顺其自然

小学阶段说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也不为过,这点带班老师最清楚,很多日后考上重点大学甚至国外名校的孩子,其实在小学阶段就能看出来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在孩子上学前就明白,在小学里,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审美熏陶和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几个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8)

第七件:孩子在校接受的不是“天才教育”

班主任聊到一位家长,三年级下班学习私信她,质疑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因为这所小学在本市甚至区域内都是很有名的,对本校的水平很有信心。所以班主任约了这位家长详谈,想看看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结果是孩子遭遇了常见的“三年级危机”,这位女生入校时很优秀,说是“天才”也不为。无论是课上的表现,还是作业考试,都是让老师啧啧称赞的好学生。

二年级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区里的知识竞赛。但在三年级时,她的成绩遭遇了“滑铁卢”,家长认为是学校耽误了家里的“天才女儿”。而事实则是因为太想让孩子优秀,施压过度,让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知识准备(幼小衔并非只是学)(9)

在这里班主任想建议孩子即将入学的家长,要对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学校的教育中,虽说应该因材施教,但整个义务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天才,而是和家长一起将孩子培养成为心智健全的普通人。

要有了这个意识,才会了解到自己在孩子的学业生涯中,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学校配合好。首先是要性格健全心理健康,其次养成好习惯,最后才是最终能学到多少,变得多天才。

凌晨妈妈来叨叨:

这篇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干货”,也是我在陪伴两个小学阶段的孩子感受最深刻的。我们小时候每次考试结束,父母更重视试卷上的分数。而现在我更关注孩子的表现,听到孩子认真的说:“这次我努力不够,下次我会更努力时”即便分数再惨,我也会松一口气。毕竟人生处处都是考试,学会怎么下次更好才重要。与你共勉,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业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