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夏之际,刚刚到达北平不久的毛主席接到了来自沈阳的一封信,拆开信封后毛主席发现,信纸上全是歪歪扭扭的俄文,毛主席一个字都认不出来。因此,毛主席专门请人翻译,翻译成中文之后的信是这样的: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1)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生女?请赶快来信告诉我。

娇娇

毛主席看到这封信的翻译之后哈哈大笑,他立刻挥笔给娇娇写了一封回信,

娇娇:

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8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快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已请贺怡同志专程去东北接你了,爸爸欢迎你来。

毛泽东

而且,毛主席写完这封信之后,并没有如同像来信一样寄回去,迫切希望女儿第一时间看到回信的毛主席,吩咐身边的人将这个信用加急电报发了出去。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2)

毛主席

由于是用电报发过去的,娇娇在沈阳很快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但是,由于4岁就离开延安到达苏联,她整个童年时期都是在苏联度过的。

因此,此时的娇娇不但不会写中国字,甚至就连中国话也基本不懂,她与母亲贺子珍的交流,也大多数使用俄语,顶多中间会夹杂几个汉语单词。

因此,娇娇请母亲逐字逐句地翻译了毛主席的电报。收到毛主席肯定的回复,13岁的毛娇娇十分开心,她欢呼雀跃:“我爸爸来电报了”,“我要到北平见爸爸啦”。

此时的贺子珍则依依不舍地将毛娇娇交给了妹妹贺怡,让她带娇娇见父亲,并嘱托娇娇:“到了爸爸身边要听爸爸的话,要好好学习,要多照顾爸爸的身体,不要淘气,不要影响爸爸的工作”。

1949年,此时的解放战争形势已经彻底明朗,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的胜利。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3)

毛主席

因此,在这令人无比欢乐的时刻,毛主席又接到心爱的女儿娇娇。即将时隔多年,回到自己身边之后十分开心。

毛主席一生一共拥有10个儿女,但是,经历了数十年艰苦的革命生涯之后,真正有机会长大成人回到毛主席身边的,只有4个人,他们分别为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女儿李敏、李讷。

然而,即便是这4个十分幸运长大成人的子女,大多依然吃尽了苦头。在动荡的革命年代,他们曾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例如,毛岸英、毛岸青就曾长期在上海流浪,饱受苦难。

而两个女儿除了最小的李讷最为幸运,始终跟在毛主席身边之外,李敏在童年最为珍贵的8年时间内,也没能留在毛主席的身边。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1937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也有1936年出生的说法,此处选择李敏自己的回忆),贺子珍在陕北保安县小石山的一个破旧窑洞里,生下了她与毛主席的第5个孩子,这是一个女儿。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4)

毛主席和贺子珍

虽然在这个女儿出生之前,毛主席已经有了5个儿子和2个女儿,但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无论是杨开慧所生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还是贺子珍生的男孩毛毛和3个女儿,都因种种原因无法在毛主席身边,所以这个刚出生女儿,反倒是已经43岁的毛泽东身边唯一一个孩子。因此,女儿的出生让毛主席十分开心,闻讯而来的邓颖超也开心地抱起孩子,并且说道,“真是一个小娇娇呀”。

听到别人叫孩子娇娇,素来博览群书的毛主席突然想到了《西京杂记》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的诗句,因此,将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儿取名为毛娇娇,毛娇娇,就是李敏。

娇娇的出生虽然是一件大喜事,然而,由于当时红军刚刚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所在的陕北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之下,联合作战,因此,毛娇娇出生时条件很差。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5)

贺子珍

这个在情感上被称之为“娇娇”的小女儿,却一天都没有被娇生惯养,她不得不以大人一样吃苦。

而最为糟糕的是,由于此时毛主席和贺子珍的感情出现问题,再加上此时贺子珍身体状况十分糟糕,急需前往苏联治病,最终,1937年10月,贺子珍离开了延安和她不到一岁的女儿,独自前往苏联。

在贺子珍决绝的决定离开延安之前,她将女儿毛娇娇托付给了机关合作社的张秀英,她一边将娇娇换洗的衣服交给张晓英,一边说到:“秀英,这孩子就托给你了,多费心,孩子有什么毛病就请抱到毛主席那边去”。

就这样,贺子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延安,也离开了毛主席。

然而,到达苏联之后的贺子珍,生活并不幸福,她先后与毛主席生了6个孩子,然而,其中5个孩子都被送人或病逝。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6)

贺子珍

尤其是她到达苏联之后生下的儿子,由于条件艰苦,这个小儿子在10个月时就因一场重病去世,这给了贺子珍巨大的打击。

贺子珍的生活因此变得极为痛苦,据当时同样前往苏联治病的李六如夫人王美兰回忆,她发现,贺子珍每天晚上的被子上都会有大块儿的泪痕,贺子珍经常呆在床边不动,手里握着一块沾着小儿子尿渍的小毯子,她经常忘记吃饭,甚至忘记睡觉。

因此,回到延安之后,王美兰向毛主席做了关于贺子珍情况的汇报。毛泽东听闻十分担忧,但是,此时在延安指挥中国革命的毛主席,对于远在苏联的贺子珍鞭长莫及。

更何况,两个人已经离了婚,但是,面对贺子珍的这种情况,毛主席又十分担心。因此,毛主席选择在第2年开春之后,托人将女儿毛娇娇带到莫斯科,从而给贺子珍慰藉。

而事实也证明了毛主席的这一决定的英明,女儿到达身边之后,深陷哀痛的贺子珍的情绪有了巨大的好转。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7)

贺子珍和李敏在苏联

1940年,3岁的毛娇娇到达苏联,来到了母亲贺子珍的身边,母女二人开始在苏联生活。然而不幸的是,二人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由于纳粹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入侵,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

苏联卫国战争打得极为艰苦,当时,不但绝大部分物资和资源用于供应前线,而且,几乎所有的苏联男性青壮年都被送上了前线,苏联的经济因此变得极为困难。

因此,位于伊万诺夫城的娇娇和贺子珍不但生活条件十分差,而且,由于俄罗斯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尤其难熬,在超过零下30度的严寒天气中,没有暖气的母女二人只能硬生生的煎熬。

而且,由于当时苏联精华地区被德国占据,战争又打得极为艰苦,后方的物资供应也十分匮乏。按照当时苏联的规定,贺子珍不但每个月需要织毛衣和袜子供应前线,每天的物资供应只有可怜的300克黑面包。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8)

苏联

在没有肉没有油水的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只靠几两粗糙的黑面包显然无法吃饱,然而,即便在如此条件下,贺子珍依然从牙缝中挤出点钱来,接济同样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

而贺子珍和娇娇正在苏联遭遇的困难不仅于此,由于贺子珍的俄语并不好,生活又极为困难,当时的苏联人又心存偏见,她与国际儿童保育院的负责人关系十分糟糕。

有一次,由于冬季太过寒冷,家里有没有柴火,女儿娇娇被冻得手脚发肿,气急之下贺子珍与儿童保育院的负责人大吵大闹。

然而,贺子珍不知道,儿童保育院的负责人却早已对她恨之入骨,这个苏联人认为:在战争期间俄国人自己都需要勒紧裤腰带省钱,所以,他们这些钱就不应该给外国人用,贺子珍完全是无理取闹。

再加上两人多次发生口角,这个儿童院的负责人居然诬告贺子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报告上级,而保育院的上级也没有做丝毫调查,仅凭一面之词就派人将贺子珍强行关进了疯人院,年幼的娇娇也因此再次被迫离开母亲。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9)

贺子珍

最为糟糕的是,由于当时苏联卫国战争极为紧张,国内也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因此,苏联与延安的交通几乎隔绝,毛主席即使托人写信带物,也很难收到。

直到1947年,在王稼祥等人的营救和交涉之下,贺子珍才从疯人院被放了出来,重新与女儿娇娇团聚。

1947年夏天,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终于离开了这个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的苏联,回到了祖国的土地。

贺子珍带女儿先是到达哈尔滨,正是在哈尔滨居住期间,已经13岁的娇娇给父亲毛主席写了那封短信,向毛主席提出了她疑惑很久的一个问题: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生女?

收到父亲肯定的来信后,在记忆中亲人只有妈妈和两个哥哥的娇娇,终于有了“父亲”的角色。很快,如同父亲在信中说的那样,贺怡,也就是娇娇的小姨来到贺子珍和娇娇居住的沈阳,并将她带到毛主席的身边。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10)

毛主席和李敏

3岁就离开父亲身边的毛娇娇对“父亲”这个概念其实并没有多么清晰的认识。因为,在离开延安时,娇娇只有3岁,并没有多少记忆,更何况,由于当时父亲极为繁忙,也不可能像一个普通父亲一样天天陪伴女儿。

因此,再次回到父亲身边之后,仿佛要弥补缺失的父爱,娇娇十分痴缠父亲,毛主席也很喜欢这个许久未见的大女儿。

当时,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并没有搬进中南海,而是在北平郊区的香山居住,因此,每天吃完晚饭之后,毛主席总是会牵着娇娇的手到香山公园去散步,并询问娇娇在苏联的生活学习情况。

这种父女的交流和聊天,不但是毛娇娇沟通父女感情的方式,也是她学习中文的最好方式。

很快,娇娇该上中学了,上学自然需要有名字,“毛娇娇”毕竟只是小名,所以,毛主席对娇娇说:“爸爸再给你起个名字”。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11)

毛主席和两个女儿

最终,毛主席选择了“李敏”这个名字。之所以没有跟着毛主席姓,而是姓李,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

1947年3月,蒋介石调动胡宗南20万大军进攻延安,毛主席因此率领中央暂时撤出了延安,开始在陕北各地转战。正是在转战期间,为了保密,毛主席用了“李德胜”这个化名。

革命年代,毛主席曾用过多个化名,但唯独对于“李德胜”这个名字十分喜欢,所以,一贯洒脱不拘一格的毛主席,干脆将女儿的名字也改成了李敏。

李敏的中学是在北京八一学校完成的,也许继承了毛主席超强的学习能力,中学时代的李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中学毕业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

而在进入大学的同时,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的李敏,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与曾经八一学校的同学、当时已经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的孔令华两情相悦。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12)

毛主席和李敏夫妇

对于自己谈恋爱的事情,李敏并未想过隐瞒父亲,她如实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恋情。而毛主席在听到李敏的恋爱情况之后,也没有像许多父母一样试图干涉子女的恋爱和婚姻。

相反,一贯十分大度、主张子女的婚姻大事由自己做主的毛主席,对于女儿谈恋爱的事情十分开心,也不做干涉。

反而是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顾虑重重,因为,孔从洲此时虽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的职务,但是,他并非老红军出身。

孔从洲原来是杨虎城西北军的炮兵旅长。由于心向革命,不满国民党黑暗统治,在解放战争时期率部起义,并加入人民军队。因此,他开始担心自己“出身”不好,不被毛主席接受。

但实际上,毛主席对于孔从洲这个准亲家却是十分满意的,他从来没有介意过孔从洲起义将领的身份,更没有对他国民党将领出身的身份有过疑虑。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13)

李敏

相反,对于孔东洲这个炮兵专才不但十分满意,而且,对于孔从洲的为人处事也十分满意,毛主席就曾对表兄王季范说:孔从洲是个老实人。并高度评价他对子女的教育。

所以,对于孔从洲的顾虑,毛主席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他还曾专程劝说孔从洲:儿女们的婚姻大事由他们自己做主,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干涉人家的自由嘛。

正是由于毛主席的劝说,才让孔从洲放下了顾虑。

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颐年堂为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举办婚礼,当时毛主席十分开心,他亲自摆了三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这对新人。

李敏3岁离开延安是哪一集(李敏3岁离开延安)(14)

李敏孔令华婚宴合照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之后,刚开始与毛主席住在一起,一年之后,他们的儿子诞生了,儿子出生后不久,李敏夫妇带着儿子搬出了中南海。1972年,李敏又生下了第二孩子,这一次是一个女儿。

搬出中南海后,无论是毛主席生前还是去世之后,李敏和家人一直如同普通人一样,过着极为平凡而低调的生活。因为,她始终记着父亲的教导: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