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毛主席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女儿娇娇要从苏联回来了。待李敏回到北京后,毛主席高兴地说:“我的小外国人,爸爸欢迎你!”

后来为了女儿能够上学方便,毛主席决定给女儿取一个正式的学名,他翻开《论语》,指着《里仁》篇中的一句话说:“君子语讷与言而敏于行”,于是就给娇娇起名叫李敏。李敏很是不解,她问:“我为什么不姓毛?”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之后毛主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李敏也接受了这个名字。

“我的小外国人,爸爸欢迎你!”

李敏从有记忆开始她的名字就叫毛娇娇,身边所有的人都叫她娇娇,她以为这个名字就是她的大名。

从她记事起,她的身边就只有妈妈,还有一群苏联人。虽然她的妈妈经常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你虽在苏联但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她不明白,既然她是中国人,为什么会在苏联?她的父亲又是谁?对于这个问题,贺子珍闭口不谈,娇娇也不过多询问。

为了了解自己的家乡中国,她翻遍了书籍,她发现中国有个很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有的书中还配有照片,娇娇当时就在想,毛主席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呀,将中国从水火之中解救出来的人。

后来有一天,有人跟她说你的父亲就是毛泽东,她当时非常震惊了,匆忙跑回家问贺子珍。贺子珍见女儿也长大了,于是就告诉她:“对,你的父亲就是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2)

贺子珍

等了13年,终于知道了父亲的身份,娇娇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赶紧给远在中国的父亲写了一封信。

中国那边很快就给了回信,娇娇打开信封,看到里面苍劲有力的笔迹,信中毛主席对娇娇说自己确实是她的父亲,还说欢迎她回国生活。

1947年,王稼祥来到苏联见到了贺子珍,当时贺子珍母女生活过得艰难,王稼祥立即给党中央发电报,希望将她们接回国。复电是毛主席亲自写的,只有一句话:“完全同意,注意安全。”

母女两人的第一站是东北哈尔滨,娇娇还是没能如愿见到父亲,直到1949年,贺子珍的胞妹贺怡,受毛主席的重托来到哈尔滨将娇娇带回了北平。

当时毛主席听说娇娇已经到了,十分高兴,连忙从办公室里出来迎接。娇娇当时穿着深色裙子,梳着两个可爱的朝天辫,很是可爱,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洋气。而当时中国比较贫困,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还都只是破衣破裤。相对于其他孩子,娇娇更像一个外国人了。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3)

毛主席

毛主席高兴地将娇娇举过头顶,爱怜地说:“娇娇呀,我的小外国人,爸爸欢迎你!”娇娇也非常开心,乐得咯咯直笑。贺怡这时说:“娇娇,快叫爸爸。”娇娇害羞地对着毛主席喊了一声:“爸爸!”

毛主席愉快地答应了一声,将李敏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多年不见的父女终得见面。

由于在苏联的日子艰苦,原本十几岁的姑娘,长得和八九岁孩子的个头一般高,毛主席很是心疼。他嘱咐娇娇:“娇娃是吃洋面包吃得不长个儿了,现在改吃中国饭,中国饭好、养人,能让你长个子哩!”

娇娇果然听话。这天,毛主席早早地就处理完了事情,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饭。毛主席是出了名的吃饭快,他都吃完了孩子们还在吃。后来李讷都吃完了娇娇还在吃。

娇娇看别人都吃完了自己还在吃,于是就要加快速度,毛主席笑着说:“娇娇呀,不用吃那么快,慢慢吃,要嚼碎了才能消化。”娇娇这才放慢了吃饭速度,细嚼慢咽。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4)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在苏联的那些年,娇娇学习的都是俄文。为了能够尽快重返校园,毛主席决定先让娇娇在自己的教育下学习汉语。

首先毛主席让娇娇写毛笔字,这可让她为了难。汉字本来就有难度,还要用毛笔写,更是难上加难。在一次采访中,娇娇无奈地说:“为了让我学习得更快,父亲除了每天让我阅读大量的书籍,还要求我每天用毛笔写字。”

为此,毛主席专门拿出自己珍藏着的文房四宝给娇娇用,耐心地教她文房四宝的用法。还亲手写下仿帖,供娇娇临摹。

第一帖是最简单的大写数字,比如:一、二、三这种非常简单的汉字。娇娇也明白毛主席的苦心,很是用功,每天吃完早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趴在父亲给她支起的书桌上,用心地写着每一个字。

每写完一篇,她就会仔仔细细地看一遍,要是有哪个字没有写好,她就在上面画一个圈,然后重新找一张纸将这个字重新写几遍,直到这个字写得非常完美。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5)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中)

这样由浅入深,娇娇进步得非常快,逐渐从握不住笔,一直到后来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漂亮。

等数字贴写完之后,娇娇也认识了所有的数字。轮到写第二贴,这一回,毛主席写的是“毛娇娇学写字”这几个字。这一贴可比数字难多了,娇娇犯了愁。毛主席宽慰她说:“自己的名字一定要会写,不然别人怎么能知道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娇娇听后懂事地点点头。

自从毛娇娇开始认字,毛主席总会空出时间来陪她写字,写完了毛主席就陪她玩一会儿。在毛主席的陪伴下,娇娇的进步非常快,大部分字已经认全了,毛主席很是欣慰,这意味着娇娇可以上学去了。

“我为什么不姓毛”

娇娇渐渐地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与周边的人也交流顺畅,毛主席觉得是时候给她找一个学校了。但是在找学校之前,毛主席想到娇娇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于是就想给她取一个。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6)

毛泽东同李敏、李讷、毛远新在香山听李讷讲故事

毛主席将娇娇叫到膝前,对她说:“娇娃呀,爸爸给你取个名字怎么样呀?”娇娇说:“我不是已经有名字了吗?我叫毛娇娇呀!”毛主席爱怜地摸摸她的头顶说:“这是你的小名,是爸爸妈妈和亲人们才叫的名字。”

“你就要上学了,我给你取个大名,老师也好称呼你呀。”娇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毛主席从椅子上站起来,缓缓走到书架旁边,随手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来,名字叫《论语》。

娇娇问毛主席:“爸爸,您怎么知道《论语》在哪放着,您的书这么多!”毛主席说:“这些都是排列好的,我经常翻看,自然知道什么书在什么地方了。”娇娇一脸崇拜地说:“爸爸您真厉害,这么多书您都看完了,我也要像您一样爱看书。”

毛主席笑着鼓励她,说:“多看点书是好的,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世界。”说话期间,毛主席已经找到了他想要找的句子。

他拿着书,重新坐在椅子上,娇娇依旧趴在他的膝上,崇拜地看着父亲。毛主席翻到《里仁》篇,用手指着其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然后毛主席又将这句话翻译出来说:“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敏,则解释很多。”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7)

毛主席

讲到这里,毛主席又将桌子上的字典翻开。这是娇娇放在桌子上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来翻看的。毛主席在字典上找到“敏”字,关于敏的解释,一字一句地念出来:敏有很多解释,如敏捷,聪敏。

毛主席说:“《论语▪公治长》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通情达理。敏还可解作“灵敏、迅速”、“敏捷多智”等,杜甫《不见》诗中:‘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你的名字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可以叫李敏。”娇娇疑惑地问:“为什么?大哥叫毛岸英,二哥叫毛岸青,他们都跟爸爸姓,我为什么不姓毛?”

毛主席爱抚地捏了一下她圆圆的脸蛋说:“娇娃,爸爸姓毛,这没有错,为了革命爸爸曾经用过很多名字,比如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十多个名字,其中爸爸最喜欢的就是李德胜这个名字了。”

毛主席向女儿讲起了李德胜这个名字的由来……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8)

毛主席

那是在1947年,蒋介石率领着20万大军进攻延安,面对国民党的压力,身为领导人的毛主席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坚决决定守住延安。

留在延安主要是为了能吸引国民党的视线,这样国民党军队才会主攻延安,地方解放军才能更快取得胜利。

为了各个领导人的安全,毛主席建议所有留守在延安的领导人都必须换一个假的名字,混淆敌人的视线。毛主席选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让大家选择。周恩来当时也在延安,他选的名字叫“胡必成”, 毛主席选的名字就是“李德胜”。

“德胜”“必成”就是得胜、必成功的意思,从这些名字上,我们就能感觉到中央领导人对革命胜利是多么地渴望。

李德胜这个名字虽然毛主席用的时间不长,但这个名字包含了毛主席希望革命胜利的所有情感。当女儿们顺利成长的时候,毛主席就想到用这个姓给女儿们起名字。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9)

毛主席和两个女儿的合照

这不是姓氏的传承,更是毛主席希望革命精神能在女儿们的身上继续传扬下去。

听完毛主席的故事娇娇也不再纠结姓氏的问题,坦然接受了。从这天开始她不再叫毛娇娇而是叫李敏。

1952年,李敏考上了北师大女附中学校。开学那天,李银桥带着李敏去学校报道,按照毛主席的嘱咐,不要让学校知道李敏的真实身份,不要让学校给李敏搞特殊照顾,所以在李敏家长一栏里,李银桥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正好李敏也姓李,李银桥就充当了她的家长,这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有一次李银桥跟着毛主席外出了,又正值学校开学,毛主席身边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只好带着李敏去学校报道。

在填写学生登记表时,王鹤滨就犯了难,写自己的名字好像不太合适,模仿毛主席的名字更不行,王鹤滨只好将登记表拿回了中南海,等主席一回来就交给毛主席签字,但毛主席却双手摊开说:“孩子是你带去的,老师都认得你了,就签你的名字嘛!”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0)

李敏(右)

对此王鹤滨也很无奈,只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此王鹤滨就以“家长”的身份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李敏从上学的那天起,毛主席就跟她说过:“在学校不要跟同学和老师提起我就是你的父亲,要低调一点。不要搞特殊化,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知道吗?”李敏乖巧地点点头。

因为学校的路程比较远,一到冬天李敏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李银桥想派车去接,但是遭到了毛主席的批评。李银桥说:“娇娇太苦了,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非常黑了,路上也不安全,派个车去接吧!”

毛主席却说:“苦点好,不要动不动就接她们,在北京城有什么不安全的。”后来毛主席也心疼李敏回来得太晚了,就给李敏买了一辆自行车,同中南海的各个领导人的子女们一同上下学。

在李敏的求学生涯中,一次也没有坐过毛主席的小汽车,她也明白父亲不会让他们搞特殊化,所以也从来没有要求过。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1)

拒绝当毛主席的管家

对于孩子们教育,毛主席一直希望孩子们能自强自立,从家庭的舒适圈中出去,跟群众在一起。

但是对于李敏,毛主席却希望她能留在自己身边。这样她就能每天看着娇娃,让娇娃在自己身边快乐地成长。

毛主席身边最缺的就是一个贴身的管家了。有一次毛主席外出视察的时候,竟没有一件新衣服,最后还是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帮自己做了两身。

后来毛主席就聘请了吴连登做自己的生活管理员,但毛主席心里还是更想让李敏来做,毕竟都是些管理家庭事务的事情。

渐渐的李敏长成了大姑娘,做事心细,认真负责,毛主席很是欣慰。他对李敏说:“你高中毕业之后想不想回来帮我管家呢!”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2)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李敏笑了笑说:“爸爸,你想让我当探春呀!”探春是《红楼梦》中的大小姐,她当过一段时间的贾府管家,她雷厉风行的风格让贾府上下都佩服。虽然李敏也非常喜欢探春,但她还是拒绝了毛主席。

李敏说:“爸爸,我没有探春那样的才华和能力,恐怕不能帮您管好家,何况我现在正在读书,我想好好学习。我也答应了母亲一定好好念书。”

毛主席听后也非常支持女儿的想法,并没有强求。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李敏顺利地读完了书,与爱人孔令华结了婚。

李敏完美地承接了毛主席的期望,成为了一个自立自强的女子。她和孔令华结婚后就搬出了中南海,到外面自力更生,脱离了毛主席温暖的羽翼。

没有了父亲的保护,李敏的日子刚开始的时候很艰难,只有夫妻两人的时候还勉强凑合,但后来李敏生下了一个孩子,生活开销一下子多了几倍,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入不敷出。毛主席知道到后很是心疼,决定帮助一下他的娇娃。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3)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毛主席给李敏写了一封信,信中满是对李敏的关心,李敏看后差点哭了出来,她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了,看完信后,几张钱从信封中掉落了出来,那是毛主席的工资。他还是放心不下李敏,将自己的工资寄了过来。

有了毛主席的帮助,李敏夫妻两人的生活也没有先前那样拮据了,后来生活也渐渐好转起来,两人还攒了不少钱。李敏拿出一部分钱寄给了毛主席,将这些年毛主席帮助他们的钱都还了回去。

李敏自从搬出中南海之后就很难见到毛主席了,每次回中南海看望毛主席的时候,门口的守卫总是会将她拦下,李敏气急了,却也没有办法。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任何人都要按照规矩办事。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4)

毛主席和李敏夫妇

再见到父亲的时候是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李敏远远地就看到了毛主席,她发现主席又老了很多,鬓间有了很多白发。李敏激动地上前跑到父亲身边,用手搀扶起父亲的胳膊。毛主席看到是他最喜欢的娇娃,也开心地露出了笑容。

毛主席对李敏说:“娇娃呀,你怎么不来看我呀,我已经有很久没有见到你了。”李敏羞愧地红了眼眶。她确实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哭成了泪人。她现在很是后悔当初没有答应父亲做他的管家了,要是那样她还能在父亲晚年的时候照顾他。

后来李敏在回忆起毛主席对她的教诲说:“从小父亲就教导我,穿衣要艰苦朴素,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不要鲜花、不要掌声。”

假如苏联回来了(娇娇从苏联回来)(15)

毛主席

李敏也遵从了父亲的期望,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不炫耀自己的身世,一辈子勤勤恳恳,非常低调,没有辜负父亲给她起的好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