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来自孩子心底的呼唤)(1)


“这是我第一次开这种类型的家长会,所有的孩子按照成绩被分成了好坏,排成了名单,公布在大屏幕上,呈现在所有的家长面前,很遗憾,我的孩子没有被分在好学生的列表里,但是我仍然觉得他很优秀,虽然他在学习方面,可能比不了别的孩子,但是他在其他方面还是很优秀的

这是一次家长会后,一个家长跟我聊天时的一段话,我听完以后很感动,我想他的儿子如果在跟前,也一定会被妈妈这番话感动,不过我相信,这样的话,她一定经常说给自己的孩子听。

有多少家长能在面对教师对孩子的批评时,仍然能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有多少家长能在孩子的成绩之余,看到他身上别的闪光点,又有多少家长能在大部分家长都逼着孩子考高分的洪流中,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步调来培养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从心底里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只是环境给了他们统一的标准,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成为一个好孩子罢了。


你要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来自孩子心底的呼唤)(2)


《我想做个好孩子》是作家黄蓓佳以自己和女儿在女儿小升初时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写的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主人公金玲,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而她的母亲卉紫是一家报社的编辑,最初她也是一个望女成凤的母亲,极力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考上当地的重点中学,但是经过了六年级的一系列经历,她改变的自己的想法,并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女儿的优秀。

“好孩子”的标准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成绩成为了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很多父母也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后,开始明显变得焦虑,暴躁。孩子的成绩就显而易见地摆在父母的面前,然后又面对着各种高分制度,升学制度,父母不得不为孩子的成绩而担忧。


你要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来自孩子心底的呼唤)(3)


金玲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她富有爱心,乐观积极,善良诚信,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却因为无法考到重点学校而无法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

作者是在写自己的女儿,也是在写大多数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孩子只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孩子不能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即使他们热情,漂亮,幽默,理解父母,关爱同学,尊敬老师,但是只要成绩不是最优,就与好学生,好孩子的称号无缘。

《弟子规》中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学会孝顺、诚信、友爱、善良等品质,在这些都做到的情况下,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才能真正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而大环境把成绩作为了考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标准下出来的孩子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优秀呢?

“疯狂”的父母

看过《小欢喜》的人,应该都对剧中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严加管教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听了偏方,逼英子大清早就生吞海参,想起来都让人有些反胃。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疯狂加课的父母已经是好的了,更有甚者,会采取什么偏方、或者医疗手段来治疗孩子“学习不好的病”。

金玲脑袋瓜很机灵,但是做数学时,总是粗心大意,导致她的成绩忽上忽下的,卉紫无意中听到了这跟孩子大脑的发育有关,于是对带孩子去看精神科。直到医生说金玲一切正常,她才相信。

她又听信了同事“肥胖影响智力”的言论,开始逼女儿减肥,两周的减肥药,效果不佳不说,还让金玲上课晕倒了,卉紫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逼女儿减肥。


你要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来自孩子心底的呼唤)(4)


希望孩子成长,进步、变好是每个家长发自内心的渴望,很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很少会按照他们预期的发展,这让很多家长懊恼不已。

父母对孩子充满期待,这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采用恰当的方法,如果父母过于看重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本身及孩子的成长规律,很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孩子在最初的时候,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父母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可是父母总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来反驳或者忽略。

然后慢慢他们便不再表达了,有的顺着父母的意愿做着不情愿的努力,有的为了反抗父母做着违心的事情……


你要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来自孩子心底的呼唤)(5)


在金玲他们过最后一次“六一”时,老师让他们举行了畅谈会,让孩子表述自己的心声,畅所欲言,本意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却听到了孩子们心里对于学习、对于父母、对学校深深的怨气。

他们很难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分数的压迫,父母的责骂,学校的标准,让他们苦不堪言。

他们渴望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渴望父母的关爱与理解,但是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无法来得及真正做自己,就要长大。就要成为一名初中生了,他们的内心充满了遗憾与不舍。



这本书虽然是在写一个家庭的故事,但却引起了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共鸣,这不仅是一本儿童文学,更适合千千万万的家长去品读,去发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

作为父母,能真正认可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而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无时不刻想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