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挺好玩,抄袭搬运必究)

一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大家记住了这位逢人便问“我好看吗”的邹忌。

可能讽齐王纳谏都会人被遗忘,但一提历史上的美男子,什么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全得靠边站。好不好看不知道好臭美的古人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便是这位邹忌。

有人说邹忌除了臭美真的一无是处,其实不然,作为“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才子,邹忌还曾是齐国的最佳辩手。他的故事有点像后世蔺相如,只不过他遇到的人不是蛮不讲理的武将廉颇,而是智谋过分的谋臣淳于髡。即使这样,邹忌还是对答如流,巧妙的躲过了淳于髡挖的各种坑。

邹忌与徐公比美为何合理(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1)

面对淳于髡的故意找茬,邹忌见招拆招,反败为胜

根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

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记住这个五音,后边用得到)。”王曰: “善!”邹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

邹忌借着卖弄琴艺的机会,大谈治国理念。获得了齐王的青睐,三个月就佩戴上了齐国的相印,这引来了朝中老臣淳于髡的不满。

凭什么你耍耍嘴皮子就能一路加官进爵?和后世名将廉颇一样,带着不满,淳于髡带领门人学生怒气冲冲的跑去邹忌家里兴师问罪。一场文化人之间的“神仙打架”即将上演。

邹忌与徐公比美为何合理(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2)

春秋战国时代还是非常讲究礼仪制度的,主人和客人是要分宾主落座的。可处在气头上的淳于髡竟然直接坐到了主人才可以坐的上座。很明显,淳于髡积攒了三个月的讽刺挖苦和打击即将爆发。

听完仆人的描述,邹忌知道这群人来者不善,但也没有退缩,简单准备过后(真的是春秋战国第一臭美之人,干啥事之前都要梳洗打扮),来见存心找茬的这群人。

淳于髡:我们今天来您这里,就是想要请教邹先生几个问题。

邹忌:好的,您请问吧。

邹忌与徐公比美为何合理(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3)

通过问话,淳于髡引申出了五个方面的隐喻:(一) “得全全昌,失全全亡”、(二)“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三) “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 (四)“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五) “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正好讽刺挖苦邹忌用音乐里五音获得齐王青睐这件事)

邹忌对答如流:

一、群臣之礼齐备则身名俱获; 若完全失掉那些礼节,则身败名裂(讽刺邹忌以下犯上、哗众取宠)邹忌说,我绝对不会离开齐王半步。

二、“将猪油脂涂在棘树做的车轴上,是要它润滑好滚动,但是,如若将车轴穿在方形的孔里,车轮便不能运转。”(你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难以进行下去)邹忌说,所以我顺应民意,小心地对待君王的近臣。

三、把断裂的弓拿胶粘上,但是胶也不能完全使得稀疏的缝隙密合。(你邹忌不可能考虑周全,面面俱到,一定有疏漏)邹忌说,那我就顺着大多数人的意愿就好了。

四、“狐皮大氅虽然破了,也不能用黄狗的皮去补缝”(讽刺邹忌,你这种小人居然做了国相)邹忌说那我就谨慎地选择君子,不使小人杂在其中就是了。(言下之意,你淳于髡不是君子,你是小人)

五、“大车如若不校准,便不能运载他应承的重量; 琴瑟如若不校准,便不能弹奏出和谐的五音。(做事都有规矩,你行不行啊)邹忌说:您放心,我一定依法治国,强调法令,整顿朝纲。

邹忌与徐公比美为何合理(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4)

淳于髡眼看占不到便宜,五个方面的暗喻被邹忌一一破解只能悻悻而走。临走前对自己的学生说, 邹忌这个人真的不简单,齐国交给他我也就放心了。

原来,这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真的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避免了一场争斗。也彻底征服了淳于髡等朝中一众大臣。

参考资料: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战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