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记者从广东省动物学会获悉,
2022年3月下旬,
一个由两爬研究专家、
摄影师、驴友组成的队伍,
在广州从化区观察、徒步、拍摄野生动物期间,
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鬣蜥,
该物种同时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易危级别,
曾一度被认定在广州野外已绝迹。
长鬣蜥对生境要求严格
是生态指示物种
据介绍,长鬣蜥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鬣蜥科,俗称:水龙、大马鬃蛇,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雨林沟谷,常见于有林木、岩石的河流和水沟边,对生境要求严格,是生态指示物种。发现长鬣蜥的地点在海拔300-600米之间的沟谷,所栖息植物的下方均有湍急的溪流。
在这海拔范围内共观察到50余号个体,以家庭单元外加一些额外的个体组成。平均每隔50米左右有一个家庭单元,每个家庭都有体型较大的雌、雄成体,亚成体、幼体,而且不同年龄的个体占据各自领地内的不同小生境,如幼体,利用自身保护色栖息在枯枝上,亚成体栖息在树叶茂盛的树枝上,成体则栖息在藤蔓较多、枝叶茂密的老树上。
据观察,当树枝有剧烈晃动时候,部分成体会迅速从树上跳下水逃跑,当威胁解除后又回到原来栖息的树枝上。据三天观察,同一个体,每天晚上都回到相同的枝头休息,看得出它们很熟悉自己的生境,并有领地意识。这个分布规律和蜥蜴社会行为及家域有关。
广东省动物学会介绍,从观察到的该种群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没有发现因被关押、运输造成的断尾,破嘴,掉鳞的个体,且非常健康,不同年龄段个体有各自的家域,和越南,广西,云南产地的行为和生境很吻合,初步判断是个原生种群,属于同一个谱系。
队伍还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有村民表示偶尔见过该物种,考虑到或是受保护物种,所以没有捕捉。
长鬣蜥是广州体型最大的蜥蜴,曾一度被认为在广州消失。上一次长鬣蜥在广州出现的报道是2001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据华师大生物系黎振昌、肖智辨认,多数是逃逸宠物。之后广州再无长鬣蜥记录。如今长鬣蜥再次在广州被发现,且是在野外环境,说明证明从化山区沟谷溪流生境的水源和植被等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长鬣蜥栖息于这个自然保护区
这次发现的长鬣蜥栖息于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属于以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兼顾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据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2016-2018年)结果显示,区内有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70多种,其中27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陆生野生动物161种。
记者了解到,该保护区所处的三角山地区位于九连山脉和青云山脉的南端,充沛的水热条件使该区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成为广东省几个最大的物种分布地区之一。
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从资源管护、宣传教育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发力,确保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民众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升,保护区生态作用得到多方位的发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全杰
图/广东省动物学会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