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商周朝代的政治

1、更替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的产生

夏:公元前约2070年,大禹为第一任君主,定都阳城(今河南开封),经历重大事件“太康失国”,至公元前约1600年桀在位,夏朝被灭。

商:公元前约1600年,汤建立商朝,定都亳,后来经历多次迁都,盘庚在位时把都城迁往殷,有历史上著名的伊尹,纣王时期被灭。

西周:公元前约1046年,经历“牧野之战”,周武王战胜开国,定都镐京,周幽王在位时期出现暴乱,国家灭亡,史称“西周”。

2、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传承方式一般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两种。夏朝时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对象:对王族和功臣等人进行封赏,赐予土地和人口。

诸侯的权利与义务:权利,诸侯可以进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义务: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拜述职。

影响:1、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王——候——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制度。2、消极作用,各诸侯再封国之内具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利,相对独立,周王无法直接进行干涉和控制,后期隐患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分裂。

宗法制:

王室贵族为了保持权利,解决矛盾,采取“宗法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关系相对、政治隶属。等级森严。这种制度使得内部稳定,增加民族凝聚力,但会产生重男轻女和等级观念的消极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是基于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制度。

二、夏商周朝代的经济

1、井田制: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因此称为“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属于国家,实际归国王所有,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 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都江堰,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道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体工程组成,保证了上千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3、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阶段,有著名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西南成都平原,出现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三、夏商周朝代的文化

1、礼乐制度:为更好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贵族身份地位,有效的统治人民。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文学:《诗经》保存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句式,语言质朴,采用“赋,比,兴”艺术手法。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楚辞,代表作屈原的《离骚》,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医学: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后代医生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4、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是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格式,这种字体被称为“大篆”。

5、百家争鸣:且听下回分解。。。。。。

夏商周时期几大战争(带您了解历史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