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古代的镜子,自齐家文化出现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直至玻璃镜出现后,才逐渐没落。然而,古代的平常物件,现如今已是身价不菲的文物!

相比青铜器中的其他种类,铜镜传世品较多,很容易在市场上见到,所以了解一些关于铜镜的基本概念十分有必要。

想要了解铜镜如何鉴定与辨伪,首先需要了解铜镜各个部位的名称,下图可见:

唐代铜镜鉴别技巧(铜镜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1)

仅用于学习,禁止转载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名词,需要了解:

镜形 指的是镜子的造型,也就是指平面上的形状,铜镜的形状一般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亚字形、菱形、葵花形等

镜面 指的是照人的一面(博物馆一般展示的是镜背的花纹,上图展示是镜背纹饰的分区)

镜背 铜镜的背部,通常装饰各种花纹,当然,也有些素面镜

镜钮 镜背中央部位,凸出的那部分,横穿,可系绳或带子,便于手持或系于镜台、镜架上。常见的有圆形、桥形等

钮座 靠钮的周围部分,当然有的也没有钮座

内、外区那些、镜缘等部分,上图都有明示。

镜铭 指的是镜子上刻得字,一般是一些祝福语,例如:“脩相思、勿相忘,长乐未央!”

铜镜在齐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但那个时候的铜镜特别简陋,如果咱们在野外看见了,可能并不会觉得它是一面镜子。

商代的铜镜 以较多见。河南安阳妇好墓中曾出土四面铜镜,侯家庄墓地也出土了一面铜镜。合而言之,商代的铜镜主要发现于殷墟地区,造型和工艺都比较原始,但已经定下了中国铜镜的基调。

唐代铜镜鉴别技巧(铜镜该从哪些方面鉴定与辨伪呢)(2)

商代妇好墓铜镜(来源于网络)

西周时期铜镜,目前共发现了16面。出土区域很广,包括河南、陕西、内蒙、北京等地,集中与北方,再根据齐家文化、商出土铜镜不难判断,中国铜镜应起源于黄河流域。西周铜镜粗、小、薄。主要以素面为主,出土的是六面铜镜中,有十四面都为素面镜。

西周铜镜鉴定要点:

镜形多为圆形,不规整,镜钮往往不能位于中心位置。镜体小而薄,直径在5.9cm~10cm,厚度0.2~0.4cm。铸造较为粗糙,伴有砂眼

西周时铜镜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均已出现。

钮的形式多样,有弓形钮等。

西周以前铜镜边缘均平直,西周时期的铜镜边缘开始稍凸或微卷。

纹饰均用阳线勾勒,并出现了鸟兽图案。素镜占多数。

(后文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