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发展历史(接地气重实用)(1)

本钢集团“三大规程”在各层级的全力推进下,已逐步实现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化。每一项修订的新规程正式“上岗”后,都得到了基层一线的认可,并产生明显效果。

本钢集团

周密策划,高起点开局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基于持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需要,提出、建立和推行具有企业特色的“三大规程”,形成有机联系、系统全面的规程体系显得极为重要。

修订规程9317个,其中新增生产岗位规程165个、设备规程1270个、安全规程1220个;删除生产岗位规程30个、设备规程1476个、安全规程454个……此次规程修订工作是近年来重视程度最高、规模力度最大、改动内容最多的一次。

为了让岗位人员广泛认可规程修订工作,让“三大规程”接着一线“地气儿”,本钢集团组织召开了视频启动大会,分管领导做出具体部署。此外,专门成立规程修订工作推进组,对修订工作进行周密策划。结合对标先进企业的经验,本钢集团还精心策划制定了系统的工作方案,形成三阶段5大类51项具体工作任务。推进组强化推进过程监管,建立工作点评机制,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督促各单位按整体工作要求,加速整体工作推进效率。

本钢集团制造部、设备部、安监部、能源环保部分别成立了规程修订推进组,确定规程编写原则,制定规程模板。

全面部署,周密策划,让本钢集团规范“三大规程”工作实现了高起点开局。

相关部门

持续优化,高水平管控

根据工作安排,本钢集团规范“三大规程”工作由本钢集团运营改善部根据相关专业进行职责分工和工作进展监督,制订了工作推进方案和通用要求。本钢集团制造部、设备部、安监部、能源环保部依据各自分工进行专项督查。几大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持续优化,让规范“三大规程”工作实现了高水平管控。

本钢集团制造部对原《本钢技术规程管理规定》重新进行了换版修订,将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改为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岗位人员学习和应用。对生产岗位和设备岗位、生产操作岗位和非生产操作岗位、非生产辅助岗位进行了界定,还对每个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应使用的操作规程、每台设备应具备规程情况进行了确认。组织开展了岗位识别工作,推进期间共识别生产操作岗位5035个,使规程适用更准确,并组织专家组对37家单位的322个生产岗位规程进行了评审。

本着从实效性出发的原则,本钢集团设备部组织专人每周收集各单位的设备规程工作写实和进度清单,跟踪各单位工作进度情况,每半月召集各单位责任人进行研讨,集中处理共性问题。他们还建立设备规程专项工作微信群,及时协调解决各单位的疑难问题,实时跟踪各单位重要节点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制定“按天推进、按周汇报”的工作模式,梳理ABCD四级设备41169台,建立设备规程培训考试台账,使设备规程整体质量、效果比以往有了较大提升。

本钢集团安监部组织各厂矿建立逐级会签制度,开展厂矿间对标,采取“理论 实操”的培训方式,评价考试更接地气。他们还不断强化“学规程、懂规程、用规程”工作措施,注重安全规程实操考评和岗位应用,加强新职工对安全规程的掌握,使安全规程培训、考试形成常态化。此次修订新增岗位安全规程1220项,删除不适用内容454项,修订各类安全规程5213条,培训42979人次。

本钢集团能源环保部分别对板材、矿业、北营区域的规程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能源系统规程覆盖全面性、使用标准时效性、合规性、能源系统运行参数合理性等方面。他们还结合已有的国标新版本工业锅炉水质标准,建议相关单位修订规程,同步更新相关标准并规范水质要求。

基层单位

提升实效,高质量实施

以“质量优先,三个不落”为总体要求,以实现压缩精简、通俗易懂、操作性强为总体原则,本钢集团59家单位参与了“三大规程”的修订工作。而规范修订后的“三大规程”,通过在基层一线的高质量实施,使各项工作提升了实效。

“今天轧制的厚规格产品,要注意技术参数,一定要严格执行新的操作规程……”2月18日,板材热连轧厂1700作业区作业长刘鸿智在现场提醒操作职工。刘鸿智说,结合本钢集团规范“三大规程”工作,新的生产规程修订下发后,作业区对职工进行了培训。为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同时采取了在生产一线进行“接地气”的规程培训,让职工迅速熟悉新的技能操作。

2月19日,北营炼铁总厂炼铁分厂维修一作业区点检员徐志强正在新二号高炉炉前开口机设备前进行点检。“三大规程”规范工作启动后,他本人也参与了本作业区的修订工作。他表示,针对点检岗位修订后的规程,对很多进口设备的保护性增强了,提高了设备使用率,节约了设备使用周期。

矿业设备修造厂根据新的《安全规程》对全厂安全题库进行重新梳理并修订500余条,同时要求各作业区班组按时间节点完成自主培训。

“三大规程”在基层一线的高质量实施,让本钢集团规范“三大规程”工作平稳落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来源:本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