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确实出自毛主席当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时的佳作《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古诗赏析(春来我不先开口)(1)

毛主席作这首诗时,其实是因为听了国文教员贺岚岗先生讲的一个文史故事后,受到启发有感而作的。

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人贺德英,12岁那年,因父亲受人冤屈,被捕入狱,便毅然击鼓上堂诉冤。县太爷见是一小孩,非常吃惊,问清情况后,发现贺德英虽然年纪尚小,但谈吐非凡,句句在理,以为是受人所教,于是又命他作诗一首,说如果作得好就马上释放其父亲。

贺德英抬头看了一下县太爷案上的“金印”,马上赋诗:

金印千斤镇河山,

善恶冤屈一念间。

万民生死于方寸,

抬头齐望明镜悬。

县太爷深为震惊,又让贺德英将该诗抄下,以试其写字功底。贺德英立书呈上。县太爷见字书写端正,苍劲有力,特别是读到“抬头齐望明镜悬”时还忍不住回头一望,自感惭愧,遂立即以无罪释放其父;还推荐贺德英赴京参加神童会试,竟获第一名。

贺德英是湘乡人,又是贺岚岗先生引以为荣的先祖,介绍时自然更是神情洋溢,给毛泽东震动很大,使他看到“山外有山”,更激发他“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奋发学习精神。

中秋节那天晚上,学校放假,正好又下雨,少年毛泽东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可谓“只争朝夕”,他没有回家,而是在教室“秉烛夜读”。

恰巧他的老师贺岚岗先生经过教室,看见教室灯光闪烁,走进一看,原来是毛泽东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看到毛泽东这么勤奋,老师心里特别高兴,就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吃月饼。

可毛泽东谢过之后表示还想读点书婉拒。

贺先生闻言回家,拿了月饼又折回教室,师生一起边吃月饼边谈心。聊性正浓时,毛泽东将最近写的一首诗呈给贺先生请教。贺先生打开一看,正是那首著名的《咏蛙》诗。

贺先生一口气连续读了好几遍,越读越被该诗的审美意象和艺术力量所震撼,这种震撼甚至比贺德英的救父诗还要强烈得多。

那毛泽东为什么要写《咏蛙》呢?原来毛泽东家住僻远山冲,来东山学堂前又曾辍学专门从事过两年农业劳作,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苦难,特别痛恨那些骑在农民头上、欺压盘剥农民的“黑手”、“长牙齿”。

所以毛泽东非常喜欢青蛙,觉得青蛙是专门帮农民收拾伤害农作物的害虫的,是农作物的忠诚卫士,是农民真正的朋友。当前几天又听到池塘的青蛙叫时,想起贺德英“善恶冤屈一念间”的名句,于是有感而发。

毛泽东向贺先生表示,自己现在就想一心读书,要从知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同伤害农民的一切“害虫”作斗争。

贺先生教书多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自己还穿着粗布衣服,却一心想着要为天下铲除不平的穷学生。

从这次师生谈话以后,贺先生更加了解了毛泽东,也更加喜欢毛泽东,他敬佩毛泽东的远大志向和才华,从此以后经常帮助毛泽东。后来还极力支持保送毛泽东去长沙深造。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古诗赏析(春来我不先开口)(2)

不过,历史上的“名士”郑正鹄,也曾写过《咏蛙》,而且似乎大意也相近,其诗是:

小小青蛙似虎形,

河边大树好遮阴。

明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贺岚岗先生在又一次与毛泽东谈心的时间,将另外这首《咏蛙》诗告知并解读与毛泽东听,还教毛泽东如何评诗: 诗如其人,我们既要了解诗的内容,又要了解写诗的人。

郑正鹄是近代进士,据说他在天水县任县令,因为身材矮小被当地一些官绅奚落,特请画师作了一幅《青蛙图》送给他,并请题诗,目的当然是讥笑他五短身材像青蛙。

贺先生进一步解读: 郑的开头两句中的“小小青蛙”与“河边大树”相对。作者以“青蛙”自居,“大树”暗指浩大皇恩,并以此“好遮阴”;“明春”则意指“期年之任”,即县令本人,而“虫儿”自然是指那些奚落他的“官绅”。

所以两首《咏蛙》诗意境不同、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毛泽东感谢贺先生“点石为金的教诲,”称先生“真正是在‘善恶冤屈一念间’中,永远高悬的明镜。”

贺岚岗先生与校长李元甫、国文教员谭咏春先生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商量后都一致同意保送毛泽东去省城中学深造。

为此贺先生亲自携带东山学堂的保送信、毛泽东的学业成绩、特别是带了毛泽东入学考试写的“言志”和后来写的《宋襄公论》、《咏蛙》诗等作文资料,提前赶到长沙湘乡中学,找到该校领导竭力推荐。

该校校长看到这些文章,特别是《咏蛙》诗,惊叹不已,说:“该生可真是你们发现的‘建国之才’啊,超过曾国藩的才智,他不用参加入学考试,赶快通知他来上学。他家困难学校可以免收学费和伙食费,破例特事特办。”

贺先生看着校长的高兴劲,马上说:“我替学生感谢你!”

“不,不不”,校长说:“要感谢的是你和李元甫、谭咏春先生几位真正的‘伯乐’,为我们学校引荐‘建国之才’,这将会使学校永留青史啊!”

就这样,贺岚岗先生作为毛泽东入学的担保人,很快给毛泽东办好了入学手续。

从此后,毛泽东正式踏入了省城长沙,开始了一段新的求学生涯,也亲眼目睹了时下国家、社会的局势发展,一步一步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古诗赏析(春来我不先开口)(3)

,